1952年周恩来结拜兄弟参加蒋介石寿宴,返程途中发现汽车被做手脚
【前言】
1952年,蒋介石为了庆祝自己的65岁生日,带着夫人宋美龄跑到台北郊外的草山躲清静,还特地请了周恩来以前的把兄弟吴国桢两口子,到山上来一起吃顿饭。
不过,隔天吴国桢和他太太回到台北,一开始就觉得不对劲,原来的司机没来接他们。更糟的是,车没开多远,他俩猛地发现,三个车轮的螺丝钉竟然全都不翼而飞了。
吴国桢突然明白过来,蒋介石想要他的命。话说回来,他以前可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
【义结金兰,分道扬镳】
1914年的时候,11岁的吴国桢就厉害了,他考上了天津南开中学,还是那里面年纪最小的学生呢。
这时候,周恩来,他上一级的学长,已经是南开中学里出了名的积极分子,在学校里老是能搞出点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1915年那会儿,周恩来在学校壁报上出了个脑筋急转弯,结果参加田径比赛的同学误以为他在讽刺大家,心里头那叫一个不痛快。
所以,周恩来自己站了出来,说灯谜是他搞的,还真心实意地向大家说了对不起。
不过,有些运动员心里还是憋着火。所以,周恩来又自己走到他们宿舍里,直接跟他们说了对不起。
因为这件事情,周恩来和吴国桢两个人认识了。
那时候,吴国桢他哥吴国柄在学校里是田径队的小明星,周恩来去找他哥道歉时,吴国桢正巧在哥们的宿舍里瞎晃悠呢。
过了几天,周恩来在路上又撞见了吴国桢,两人就聊了几句家常。
周恩来仔细想了想自己道歉那会儿,看到吴国桢在一旁写写画画,就随口问起他在干啥。
吴国桢答道:“我正忙着记录每天的事儿呢。”
从那以后,周恩来就常看吴国桢的日记,并且还把他日记里的要点摘出来,登在了自己负责的学生会杂志上。这样一来,吴国桢在学校里就开始有点名气了,他的写作能力也跟着涨了不少。
在学校那会儿,周恩来特别积极,他不仅自个儿主动报名参加了演讲大赛,还拉着吴国桢一起去参加。
此外,周恩来对话剧演出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长相俊朗的周恩来演的是个女角,他和吴国桢的另一个好朋友李福景都有角色演,唯独吴国桢没分到角色。
吴国桢打小就爱笑,这一笑起来简直没完没了,就算他使劲掐自己手心,也还是止不住笑。
每次吴国桢瞅见周恩来的装扮,都会憋不住乐出声来。就因为这样,他压根没法上去演戏。
有次,周恩来拿到了《一元钱》这戏里女主角的戏份,他就和李福景一块儿劝吴国桢,让他试试演个小姑娘的角色。
因为吴国桢经常笑场,所以他们专门做了应急准备。
要是吴国桢在台上咧着嘴乐,周恩来就会逗他说:“嘿,你这小子,无缘无故的笑啥呢,干脆回家等着瞧我怎么收拾你吧,就别跟我这儿凑热闹了!”
交往越来越频繁后,他们三个都觉得对方挺对胃口,心里头都有了好感。这时候,周恩来出了个主意,说要不他们三个干脆认作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吧。
吴国桢对此举双手赞成。不过,李福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只要感情深厚,结拜这种形式其实没那么必要。
因此,周恩来和吴国桢决定先成为结拜兄弟。
后来,周恩来又去了吴国桢家,硬拉着他一起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
那时候,周恩来身着一袭轻薄的长衫,吴国桢瞧着挺眼馋,也想跟着这么穿。可吴国桢的老妈非得让他穿上学校的童子军制服,没办法,吴国桢只好妥协了。
结果,他们留下了一张超有意义的照片,照片里周恩来坐在长椅子上,吴国桢就站在他背后,两个人手拉着手,脸上都挂着笑容。
这张照片拍完后没多久,周恩来和吴国桢就在南开告别了,各自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周恩来去了日本深造,而吴国桢则考进了清华大学,开始他的学业生涯。
之后,周恩来踏上了去法国求学的路,而吴国桢则是去了美国深造,最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回到国内后,23岁的吴国桢就成了国民党的一员。那会儿,周恩来已经入了共产党了。
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俩断了联系,也没见过面。直到1938年,他们俩才终于又见上了。
那时候,吴国桢已经当上了国民党在汉口市的市长,周恩来呢,则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里头,担任着中将副部长的要职。
某天,周恩来突然造访了吴国桢的家。听说吴国桢没在家,周恩来留下了一张名片,然后就走了。
吴国桢干完活回到家,他老婆就跟他讲了周恩来过来拜访的事儿。吴国桢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马抓起名片就往八路军办事处赶。
这次兄弟俩碰头,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并且,场面感觉怪怪的。
后来,吴国桢琢磨着换个见面方式,就邀请周恩来到家里来吃晚饭,还打算让当年在南开一起念书的同学们作陪。周恩来一听,立刻就答应了。
之后,周恩来也邀请了吴国桢一回。因为这几次相互的请客吃饭,他们俩的关系变得更铁了。
汉口还没被攻下前,周恩来跑到吴国桢家蹭饭,吃饭时他拐弯抹角地问:“老蒋都已经撤了,你啥时候打算挪窝啊?”
吴国桢讲道:“我会想办法多待会儿,尽量不走那么早。”
“你这是打算去哪儿啊?”吴国桢问道。
“说说宜昌这个地方。”
“咱俩能不能一块儿走啊?”周恩来问。
吴国桢深刻理解,周恩来是希望他能追随共产党的步伐。
不过,吴国桢想了想后,很委婉地对周恩来说:“时间可能挺赶的,我可能没法再跟你通气了,咱们还是各自打算比较稳妥。”
大半夜的,日本人的炮弹落到了郊区,周恩来赶紧又给吴国桢拨了个电话,问他想不想走,要不要一起撤。
吴国桢铁了心,不愿跟周恩来同路。到了这一步,周恩来心里清楚,想让吴国桢站到自己这边,是没戏了。
抗战打完后,周恩来因为工作上的事儿,碰见过吴国桢好几回。后来啊,就在上海快解放那会儿,吴国桢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去了,从那以后,他俩兄弟就各奔东西了。
【参加蒋介石寿宴,险些丧命】
逃到台湾后,吴国桢对蒋介石还是忠心耿耿。蒋介石一开始也挺看重吴国桢,就把原本陈诚当的台湾省政府“头头”的位置给了他,还让他同时管保安司令的活儿。
对于这事儿,吴国桢心里头直犯嘀咕。毕竟,陈诚接手掌管台湾省的事务还不到一年,就算没啥大功,那辛苦也是不少的。
另外,在那之前,陈诚已经找过吴国桢谈话,打算请他来当台湾省政府的“秘书长”。
接着,吴国桢一脸不解地对蒋介石讲道:
陈诚将军其实干得不赖吧?要不就让渝大维来试试呢。
蒋介石直接对吴国桢说:
你说得挺到位,我打算以后让你使劲儿去争取美国的支持。
吴国桢是在美国完成的学业,他和美国政坛有着不小的交情。另外,蒋介石对吴国桢不搞小圈子、一心为公的表现,还有他的忠心耿耿,都感到特别欣慰。
结果,吴国桢就当上了台湾省的领导人。
不过,吴国桢虽然之前备受重用,但在1952年,他感觉到了不对劲,好像有啥危险要来。
这一年10月30号,蒋介石迎来了65岁大寿,他和夫人宋美龄跑到台北郊外的草山去躲清静过生日。他们特地请了吴国桢夫妇俩上山,一起吃晚饭,还让他们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吴国桢和他老婆回到台北,结果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司机没了影儿,找了好久都没能把他给找出来。没办法,吴国桢只好赶紧另找了个司机来临时顶替。
车刚上路没多久,因为吴国桢的老婆肚子有点不对劲,所以他们就在路边找了个地方停下,去旁边的一户农家借用厕所。
等吴国桢和他老婆回到车那儿,一看司机脸吓得惨白。咋回事呢?原来他们车的三个轮子上的螺丝帽全没了。
吴国桢在科罗拉多州上过一个拆车的学习课程,他很明白,前轮和主轴相连的那个位置,每个轮子都得装上螺丝帽跟防护帽。
要是头上没戴安全帽,那螺丝帽就容易晃荡,螺丝帽不稳了,车轮早晚得掉下来。
在平地上倒还好,可一到山地里,那就相当吓人了。
最关键的是,不是丢了一个车轮的盖子,而是整整三个!吴国桢心里清楚,单个轮子盖子不见,百万次里或许才会碰上一回,但要说两个都不见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事儿让吴国桢大吃一惊,心里直冒寒气。要是他们不停车,继续往前冲,眨眼功夫就得进到那片丘陵里头了。
当车子猛地开到某个弯道时,轮子可能会直接从车子上掉下来,吴国桢夫妇有可能会因此丧命……
到这时候,吴国桢终于明白过来,有人想要他的命,而他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人就是蒋经国。
另外,吴国桢猜想这事儿八成是得到了蒋介石的暗地同意。
之后,吴国桢为了验证心里的想法,好几次试着去摸蒋介石的底,而蒋介石的表现,也更加让吴国桢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吴国桢和蒋经国之间的不和,是从上海那会儿开始的。
1946年,吴国桢走上了上海市市长的岗位。那时候,西部的好多政客、官员、商人老板,还有大批饿肚子的难民,都一股脑儿地跑到上海来了。同时呢,联合国救济总署的那些军火啊、东西啊,也都往上海运。
市场炒作、以权谋私、物价飞涨这些事儿闹得挺凶,老百姓心里头火大得很。新官上任的吴国桢,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压力山大。
他马上就定下了两个主要的工作方向:一个是管好预算,另一个是整治黑市。
1948年的时候,蒋经国接到老爸蒋介石的指令,跑到上海去当了个监督员,任务是去“整治贪腐”。
蒋经国手握那把权威的尚方宝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恨不得立马就在上海大展拳脚,干出一番大事业。
要想扭转上海的状况,蒋经国宣布说:
只要下狠手,彻底整治那些投机倒把的人,再拉上上海市民一起努力,咱们就能把通货膨胀给压下去,社会也就能安安稳稳了。
之后,蒋经国一意孤行,采取了严厉的政治手段。
不过,蒋经国手段过于强硬且急躁,结果并不理想。那时的国民党已是积重难返,最后就变成了只对付些小喽啰,却不动那些大人物的尴尬境地。
在上海当市长那会儿,吴国桢对蒋经国的那一套始终不感冒。加上他自己这个市长的实权被削弱了不少,心里头憋着一股气。就这么着,两人之间慢慢有了嫌隙。
之后,吴国桢在台湾当上了“省长”,那会儿,蒋经国则担起了“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的重担,在“总统府资料组”里掌舵指挥。
只要头上顶个红帽子,看谁不顺眼就能动手抓,想除掉谁就除掉谁,使唤手下的小弟对反对的人和政治对手下狠手。
吴国桢看不惯蒋经国手下的那些特工和打手到处嚣张跋扈,他就跟蒋介石提议得改改规矩。他说,以后不管哪个部门,没经过保安司令部的同意,都不能随便抓人。要是真抓了人,最多关14天,到时候就得放人,或者就得正式起诉。
不过,吴国桢推出的那些改革办法都没能落到实处。他当省长那会儿,政策发不下去,命令没人听,省政府“主席”这个位子就像个摆设一样。
吴国桢于是直接向蒋介石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要是您真心看重经国兄,那就别让他去管特务那些事儿。不管他是否真的滥用权力,反正这事儿肯定会让他成为老百姓的眼中钉!
蒋介石十分看重血缘关系,对于这样的劝告,他压根儿听不进去。他直接打断了吴国桢的话:“行了,别说了!”
另外,吴国桢和蒋经国之间还有个钱袋子的问题闹别扭。退到台湾以后,国民党的所有花销都得靠“省府”来买单。
而“省里政府”的钱袋子,主要就是靠收农田的税,这样一来,资金就常常不够用,挺吃紧的。
吴国桢当上“省府”的头儿和“主席”后,肯定得想办法省钱。他就跟蒋介石商量好,定了三条规矩:
首先,“省政府”得给“中央政府”的军队出钱,不过得明确到人头来发军饷,得把那种虚报人数、冒领军饷的歪风给刹住。
第二点,得狠狠打击走私行为。
第三点,得盯紧商人,别让他们偷税漏税。
对于蒋经国掌管的好多非正式、没列入编制的特务组织,它们想要申请些预算外的钱,吴国桢经常是找个理由就给拒绝了。
吴国桢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的行为肯定会惹恼蒋经国。他曾私下里对人讲过:“蒋经国对我那是恨得牙痒痒。”
除了因为蒋经国的关系,蒋介石对吴国桢不满,主要是因为他误以为蒋介石对他特别信任,结果期望过高了。
后来,蒋介石不光让蒋经国管起了特务和军队,还放手让他去把控党部,并且让他来领导青年党。
到了这个地步,吴国桢终于明白过来,蒋介石更看重权力而非国家,疼爱自己孩子多过疼爱百姓。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吴国桢心里清楚,台湾已经没法再待下去了。因此,他绞尽脑汁琢磨着怎么离开台湾。
刚好,吴国桢的老学校突然给他寄了封信,说打算给他颁发个荣誉博士的头衔。
所以,吴国桢就这个机会向上面提出了想要出国的请求。
不过,吴国桢给蒋介石写了封信,想让蒋介石帮忙给他和老婆孩子办护照,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没办法,吴国桢只好又给宋美龄写了封信,求她帮忙说说好话。
最后,多亏了宋美龄的出手相助,蒋介石才松口答应给吴国桢夫妻办护照,但就是不肯给他们儿子办。结果,吴国桢那快八十岁的老爹也只能跟着孙子留在国内。蒋介石这一手,明摆着是想留个人质在手里。
1953年5月24号,吴国桢,那个给国民党卖力了大半辈子的人,和他老婆一起上了飞机,直飞美国。
尽管蒋介石一度动了要杀吴国桢的念头,但当吴国桢初抵美国那会儿,他特别小心谨慎,绝口不提为何离开台湾,对在台湾的种种经历都保密得严严实实。
然而,快到年底那会儿,台北和美国那边都在疯传吴国桢带着大堆钱逃到美国的事儿。
针对这事儿,吴国桢气得不轻,他自己动手给蒋介石写了封信,非要讨个说法,让事情水落石出。
然而,蒋介石那边对他的请求却是一点回应都没给。
这些新闻一下子就让美国的大报像《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都抢着发布,让全世界都轰动了。
国民党那边因此对吴国桢一片指责,蒋介石还借着“顺应民心”的名头,下了个要严惩吴国桢的“总统命令”。
后来,蒋介石始终对吴国桢不依不饶,心里盘算着要把他弄回台湾去。不过,事情最后是靠美国那边的压力,才让蒋介石打消了这个念头,没再继续难为吴国桢。
【回忆与周恩来兄弟情】
吴国桢虽然身在遥远的美国,但他时刻留心着国际局势的动荡变化。到了70年代那会儿,咱们中国先是跟美国,然后又跟日本,都搞好关系了,这一系列的事儿让吴国桢心里头琢磨了好一阵子。
吴国桢对邓小平推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感到十分赞赏。他真心实意地说:
小平先生心里盘算着的,可是件改天换地的大事儿。要说在历史上,能办成这种大事的人,一般得具备两个要素:
首先得发现机会,接着得能付诸行动……
再者,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吴国桢对祖国的想念越来越深,心里头渐渐有了想回国的念头。
1982年的时候,吴国桢的女婿从老家带来了一张老照片,那是吴国桢和周恩来早年结为兄弟时的合照。
瞅着照片里已故好友的帅气模样,吴国桢心里头翻涌着那些年他们作为兄弟的情分,心里五味杂陈,特别难过。
接着,吴国桢拿起笔,创作了一首诗词:
七十年光阴,今天又亲眼见到了。
本来是结拜兄弟,但后来各为其主。
龙跃虎跃,历经诸多风雨变迁。
虽然走的路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忙和扶持。
我梦想还没实现,你却已成黄土。
人生路漫漫,世事难预料,伤心事儿洒满沙埔。
之后,邓颖超大人亲自去请吴国桢两口子回国。想着他们岁数大了,邓颖超就建议让他们孩子也跟着一起回来。
吴国桢知晓此事后,对邓颖超的邀约深感谢意。
真是没想到,北京这边正忙着准备好好招待吴国桢呢,结果1984年6月6日,吴国桢就在美国的家里突然去世了。
吴国桢在临终前的访谈里,直白地指出了“台独”想法的错误。他坚定地表示:“台湾独立这事儿,根本行不通,独立只会没出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