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皇位的朱祁镇会治国了吗?从三件事上可以得出答案

威猛舒克 6天前 阅读数 608 #历史

【前言】

朱祁镇苦熬多年,终于瞅准时机,通过“夺门之变”一把夺回了皇位。再次坐上那高高在上的龙椅后,朱祁镇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不过话说回来,他二次当上皇帝后,耳边还是少不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就算朱祁钰后来不情愿交出皇位,但得承认,大明在朱祁钰的管理下,确实有了中兴的气象。被关了那么多年的朱祁镇,夺回皇位后,他真的能把皇帝当好吗?结果证明,他能行。从三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一、处理权臣】

石亨和曹吉祥因为夺门之变立下大功,在朝廷里迅速崛起,直接成为了手握大权的重臣。他们俩合作无间,把朝廷里的大部分事情都给揽到自己手里了。

而且,因为在夺门之变中立下的功劳,刚开始时朱祁镇对这两人在朝廷里的所作所为基本是不怎么过问的。就是由于英宗的这种放任,他俩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他俩掌权后,就开始动手整治朱祁钰时期的老臣。轻的就被降职,重的干脆丢了官帽,甚至掉了脑袋。他们硬逼着,好多大臣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小命,只好上书请求调到外地,或者直接回家颐养天年了。

这样一来,朝廷里好多位置都空了出来,他俩就能趁机把自己的人安排到这些空位上。然后,就开始大力提拔自己的心腹。这事儿对整个朝廷影响可大了去了。

他们干的最狠的一件事,就是捏造于谦想造反,害得于谦白白送了命。大家都知道,于谦和石亨本来就关系不好,在景帝那时候就已经有矛盾了。

于谦深得景帝的赏识,他性格正直,和石亨完全是两码事。石亨那种自以为有功就骄傲自大,还想掌控朝廷的做法,于谦特别看不惯。而且于谦本身地位就高,这也让石亨的行动受到了不少制约。

石亨心里一直憋着股气,他对于谦的那些做法特别不满,这事儿他老记在心里。后来石亨一有权势,立马就和曹吉祥一块儿找上了于谦,要对他动手。

曹石两人在朝廷里那可是手握大权,影响力大到没边。不光是朝廷内部,就连边关也因为他们的独断专行受到了牵连。他俩一时间成了大明朝的头号麻烦制造者。朝廷里头,自然有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满,特别是那些翰林出身的文人官员们,更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他们大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骨子里带着文人特有的清高和担当,紧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争斗就拉开了序幕。首先跳出来的是那位在“夺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徐有贞。

徐有贞在夺门之变里可是出了大力气,因此英宗特别信任他,也很感激他。英宗不光给他安排了很多重要的差事,而且朝廷里的大小事务,经常都会找徐有贞商量,征求他的看法。徐有贞呢,也没有让英宗失望。

徐有贞这人特别自大,他压根儿不想跟曹石那俩混在一起,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相当不满。徐有贞心里头最大的梦想,就是找个好皇上辅佐,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而曹石两人就成了挡在他路上的大石头。可惜啊,最后徐有贞还是没能斗过曹石,他和李贤一块儿被贬了官。

经过这一大堆事后,英宗心里头也明白了,其实他早就看石亨不顺眼了。可自己这才刚坐上皇位,要是立马就把石亨给办了,那不就得落下个不念旧情的骂名嘛,再说了,边关还得靠石家来守着呢。

朱祁镇二次坐上皇位,心里就琢磨着怎么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而那两个人,简直就是给英宗治国添堵的。特别是后来,李贤给英宗提了个醒,英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夺门的事儿,就是他们俩想抢功劳的把戏。打那以后,英宗对这俩人是越来越不顺眼了。

基本上,一旦被皇上嫌弃,那就离完蛋不远了。可这俩人还是死抱着自己的权力不放,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再把势力往大里扩,手也伸得越来越长。但这时候的英宗,可不会再由着他们胡来了。

后来,英宗重新提拔了李贤,并且更加信任他。有了李贤的鼎力相助,英宗终于成功解决了石亨。然而,石亨一死,曹吉祥却好像还没摸清英宗的底细,居然胆大妄为,想学曹操那套,打算自己起兵称王。

最终结果还是没能避免失败,曹吉祥被英宗下令执行了严厉的刑罚。

【二、重用能臣】

英宗复位后,做得最对的一招就是重用李贤。起初,是石亨给英宗引荐的李贤。李贤这人,性格正直,政治头脑也相当灵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从做官开始,就一直留在京城,从没被调到外地,靠的就是真本事。

石亨把李贤举荐进了内阁,原本是想让李贤站在自己这边,帮他一把。可他压根儿没料到,李贤跟徐有贞一样,骨头硬得很,是个有原则的文人,压根儿不想跟他一起干那些不正经的事儿。

刚开始的时候,李贤还站在徐有贞那边,一起跟石亨斗。可惜啊,那场官场斗争最后是徐有贞输了,被贬了官,李贤也跟着倒霉。不过好在李贤平时口碑好,这时候就起作用了,立马有人跟英宗说,李贤这人挺能干,值得重用。

英宗一直挺看重李贤,所以就把他安排到了吏部。没多久,在英宗的帮助下,李贤又重新回到了内阁的岗位上。

李贤助英宗解决了石亨的问题,又搞定了曹吉祥的造反,之后还动手整顿了大明的朝政,他真的是英宗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大臣。

英宗病得厉害时,把太子明宪宗朱见深托付给了李贤,这足以说明英宗非常信任李贤。

【三、知耻而后勇】

英宗重新坐上皇位后,完全就是知错就改、奋发图强的写照。大明王朝到了英宗这一代,已经换了五位皇帝。近百年的光阴,确实让大明迈向了一个新局面。

年轻气盛的英宗,面对那些变故,处理得并不妥当,结果引发了土木堡之变。他被瓦刺抓走,回来后又被关了起来。这些年的经历,让那个曾经冲动、不懂事的天子,慢慢变得沉稳老练了。

明英宗重回皇位后,整个人变了样,想法更成熟,处理国家大事也更老练了。曹石这俩人独揽大权,给大明惹了大麻烦。英宗把这两个人解决掉后,就开始动手收拾他们留下的烂摊子。

首先,得说说整治官员作风的事儿。那两个人手握大权,一个劲儿地排挤跟自己不对付的人,还到处清算异己,在朝廷里塞满了自己的心腹。另一边呢,英宗动手改革选官的制度了。

国有国规,家有家训,没规矩那可不行。英宗皇帝动手清理朝廷里的歪风邪气,不管你是王公大臣还是皇族亲戚,只要犯了法,谁也别想逃。英宗手段强硬,把朝廷里的坏风气给压了下去,效果挺好。

英宗早些时候太信任那些宦官了,结果惹出了大麻烦。等他再次坐上皇位,就开始动手削弱宦官的权力和地位。以前啊,那些宦官手伸得老长,连军队和国家大事都能插手,把朝廷搅得一团糟。

不过现在因为英宗刻意打压,宦官手里的权力少了很多。大明朝廷也开始往好的道上走了。

【结语】

复辟之后的英宗,处理朝政和行事都明显变得老练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个爱出风头、急功近利的年轻皇帝了。看看他收拾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还有提拔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好官,就能明白这一点。

英宗那时候最大的黑点,就是相信了曹石两个家伙的瞎话,害得于谦白白丢了性命。说英宗这个人嘛,有好有坏,具体咋样,还得看后人怎么看他。

评论列表
  •   用户17xxx49  发布于 2025-04-22 22:28:27  回复该评论
    就他,臭不要脸,如果他登上皇位后,啥事不管,吃喝玩乐,努力在后宫造孩子,凭老朱家的家底,那他就是个名君,如果他被抓时有勇气抹脖子,我也认他是个男人,土木堡之变,明朝直接短50阳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威猛舒克

威猛舒克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威猛舒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