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借房13年反被索产权!租客躺地撒泼:住这么久就是我的

街灯记事 2周前 (05-06) 阅读数 2059 #社会

一、好心借房却成 "引狼入室"

2008 年的上海,房价正经历疯狂飙升。黄巍夫妇揣着几千元月薪,在浦东租住在 10 平米的阁楼里,每月 800 元的房租像座大山。当房东第 3 次催缴租金时,黄巍在茶水间对着饮水机发呆,眼圈泛红的模样被同事苏敏看在眼里。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苏敏家境优渥,父母留下的一套 60 平米老房正空着。看着这个平时踏实肯干的同事一家即将流落街头,她心软了:"我那儿离地铁站有点远,你们要不先住着?等单位宿舍有空位再说。" 当天傍晚,黄巍夫妇就带着两个行李箱搬进了这套位于闵行的房子,临走时千恩万谢:"苏姐放心,最多住半年就搬。"

二、从感恩到理所当然的蜕变

起初黄巍夫妇还会偶尔送点家乡特产表示感谢,可三个月后就开始频繁打电话:"苏姐,水龙头漏水了"" 墙面发霉了 ""物业费该交了"。苏敏想着都是同事,每次都亲自跑过去处理。直到有次接到电话说 "孩子发烧,能不能帮忙付下医药费",她才意识到不对劲。

2010 年单位宿舍腾出床位,苏敏委婉提醒:"听说你们宿舍快安排好了?" 黄巍突然抱着孩子跪下:"苏姐你看孩子刚上幼儿园,转学太折腾,再住一年就行。" 看着孩子无辜的眼神,苏敏又心软了。这一住,就是 13 个春秋。

三、住了十几年就该送房?荒诞诉求闹上法庭

2021 年某天,黄巍突然带着中介上门:"苏姐,我儿子要结婚,你把房子过户给我吧,算我买的,首付慢慢给你。" 苏敏当场愣住:"房产证还在我名下,你开什么玩笑?" 没想到一周后收到法院传票,黄巍在诉状中称:"双方口头约定赠与,居住十几年足以证明产权转移。"

法庭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黄巍妻子突然倒地抽搐,哭喊着:"法官大人,我们全家就这一套房,赶走我们只能睡桥洞啊!" 法官严肃指出:"根据《民法典》第 209 条,不动产物权变更以登记为准,仅凭居住事实无法认定赠与。" 最终判决黄巍一家 30 日内腾退房屋。

四、拒不搬离背后的 "鸠占鹊巢" 心理

判决生效后,苏敏多次上门协商,却只见黄巍妻子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有本事你让法院来拖我,反正我死也死在这屋里。" 社区调解员透露,这家人早已习惯免费住房,甚至把阳台改造成小卖部对外营业,根本不愿面对现实。

法律专家指出,这类案件近年频发,多因当事人缺乏书面约定意识。"好心助人时应明确居住期限,定期书面确认产权归属,避免道德风险转化为法律纠纷。"

网友热评:

"升米恩斗米仇,农夫与蛇的现代版"

"建议列入失信名单,这种人就该严惩"

"住再久也不是自己的,法律意识太淡薄"

当善意被当成理所当然,当居住事实被曲解为产权依据,这场持续 13 年的纠纷折射出复杂的人性。你认为面对此类 "借房不还" 事件,该如何平衡情理与法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评论列表
  •   唏嘘的冬瓜糖  发布于 2025-05-07 17:57:23  回复该评论
    我邻居十多年前,他问我老爸,说借房子给他妹妹住,他妹妹嫁本村,我老爸说别借,以后很麻烦的,又是本村的到时候说是他们的,就非常麻烦
  •   用户13xxx05  发布于 2025-05-08 11:53:12  回复该评论
    是社会培养了这种泼皮无赖,叼蛮耍狠者们的心里,同时也体现了社会最基本道德观的伦丧。
  •   香橙罐头  发布于 2025-05-07 14:52:05  回复该评论
    银行那么有钱,怎么就不能给我花一点呢?[笑着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街灯记事

街灯记事

关注社会热点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