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货币政策路线图揭晓!央行行长潘功胜: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2025年4月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的一席话,无疑为全球金融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他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为经济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这一决策背后,是中国经济稳固的基本面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支撑这一决策的经济基本面。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这显示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通胀压力可控,CPI同比涨幅稳定在1.2%-1.8%区间,核心CPI保持0.8%的温和增长,为货币政策的宽松提供了空间。更重要的是,金融风险收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25%,创2012年以来新低,这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金融环境。
在政策工具箱方面,潘功胜行长展示了“总量与结构调控双轮驱动”的策略。总量调节方面,存款准备金率预计从6.6%降至5.5%,释放长期流动性超2.5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或再降20个基点,引导LPR下行至3.45%;全年计划开展超5万亿元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这些措施将有效缓解市场资金压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然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结构性工具的创新升级。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扩至1万亿,利率优惠幅度提升至1.5个百分点,这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将支持商业银行发行科技专项债券、成熟期科技企业发行10年期研发债以及头部创投机构发行“硬科技”主题债券,为科技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在全球协同方面,中国也展现了大国的担当。针对G20会议关注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提出了产业链重构方案、非洲发展计划和数字货币互联等三大解决方案,旨在破解经济碎片化困局,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潘功胜行长还勾勒出了2025-2030金融改革的蓝图。资本市场改革将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预计撬动5000亿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绿色金融创新方面,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规模计划突破1.2万亿元,覆盖钢铁、水泥等8大高耗能行业,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养老金融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范围将扩大至REITs和科创板股票,目标覆盖人群突破8000万,为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经济学家对此轮政策组合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通过“精准滴灌+制度创新”双轨并进,既解决了短期增长压力,又着眼培育新质生产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再贷款与债券市场改革的联动,有望使研发投入强度从2.64%提升至3.2%,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潘功胜行长的这番话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潘功胜行长的引领下,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