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13岁女孩患胃癌,被切掉一半胃,这4种“菜”真的要少吃!

骞泽的记事本 2天前 阅读数 15 #健康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了一例令人痛心的胃癌病例——13 岁的小玲(化名)正经历着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最初只是偶尔的胃部不适,家人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并未引起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玲的腹痛逐渐加剧,并伴随着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在详细询问病史时,医生发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生活细节:虽然女孩没有胃癌家族遗传史,但她从小长期跟随家人保持着高盐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腌制食品、盐焗类食物占据重要位置。

在日常饮食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菜品,实则隐藏着致癌风险。

这4种“菜”真的要少吃

1、腌制菜(含泡菜 / 酸菜)

像腌咸菜、腌萝卜等。这类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盐,盐分浓度极高。高盐饮食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得胃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而且,腌制蔬菜在保存过程中,还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进入人体后,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亚硝胺,这种物质会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对于腌制菜,建议食用频率控制在每月≤3 次。替代方案可以选择乳酸菌腌菜技术制作的腌菜,这种方式能降低亚硝酸盐的产生。

2、隔夜菜

隔夜菜中亚硝酸盐的二次生成机制是其致癌的关键。晚餐的剩菜留到第二天中午吃。但实际上,隔夜菜在存放过程中,细菌会分解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不同。在常温下存放 12 小时以上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增加。一般来说,隔夜菜的安全储存时间应≤6 小时,且加热时要充分。但即便充分加热,长期食用隔夜菜也会增加健康风险。替代方案是尽量不剩菜,如果有剩余,应在低温下尽快储存,并及时吃完。

3、65℃以上烫食:65℃以上的烫食会对食管和胃黏膜造成物理损伤。吃饭时总是喜欢趁热吃,还有刚出锅的,长期食用烫食,黏膜反复受到损伤,就会引发炎症,进而增加患癌风险。黏膜损伤具有累积效应,每一次的损伤都会让身体的修复负担加重。相关研究显示,经常食用烫食的人群,患食管癌和胃癌的几率比正常饮食人群要高。在家庭场景中,应养成食物稍凉再吃的习惯,等待食物温度降至 40℃以下再食用。

4、久泡的菌类蔬菜

常见的如木耳等。如果菌类蔬菜泡发时间过长,会滋生大量细菌和霉菌。其中,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毒性极强,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难以被破坏。食用被这种毒素污染的久泡菌类蔬菜,会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尤其是对胃部的损伤更为明显,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胃部病变。所以,在泡发菌类蔬菜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避免长时间浸泡。

预防胃病的4个饮食建议

1、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果,像西兰花、橙子等,降低细胞癌变风险。

2、选择健康主食:用全谷物(燕麦、糙米等)和薯类(红薯、土豆)部分替代精细米面,促进肠道蠕动。

3、控制饮食特性:避免高盐,少吃腌制食品;远离油炸、油煎和烟熏食物,因其含致癌物。

4、注重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细嚼慢咽,减轻胃部负担 。

平时,也要关注胃寒、胃痛、胃胀、胃反酸这些胃部的 “小情绪”。不要觉得扛扛就过去了。如果觉得这些只是小问题,往往就是这些“小情绪”,对胃黏膜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大家总说是药三分毒,这是个误区,胃你不去调治,如果导致分泌的节律性失调,而影响胃内环境的稳定,那毒可不止三分。对持续胃部不适者,我们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成药。其中温胃降逆颗粒,组方有着强大的暖胃功效,能有效驱散胃部的寒邪,让胃寒带来的疼痛、不适渐渐消散;从助力消化的层面剖析,一方面激发消化液分泌,另一方面强化胃肠道蠕动功能。帮助缓解胃部胀满、消化不良等问题。

君臣佐使配伍:

君药:高良姜温胃散寒,现代研究证实其挥发油可抑制幽门螺杆菌;

臣药:柴胡疏肝解郁,调节胃动力;

佐药:枳实消积导滞,促进胃排空;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修复胃黏膜。

预防胃病的3个生活建议

良好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

预防幽门螺杆菌:使用公筷、定期消毒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胃镜筛查。

养胃是系统的健康工程。预防胃癌的饮食防护指南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入手,少吃这些不利于胃部健康的 “菜”,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盐、低渗透压的食物,可以显著增强黏膜屏障的稳定性,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保障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权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骞泽的记事本

骞泽的记事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