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化的重要标识——越窑青瓷有了新的学术研究组织

文旅中国 5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4月9日下午,绍兴越窑青瓷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越窑青瓷国家非遗传承人陈鹏飞当选为研究会首任会长。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建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李伟东、越窑青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嵇锡贵、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教授周少华被聘为研究会顾问,上虞区文广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银苗为四位顾问颁发聘书。

上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晓国为研究会揭牌。郑建华、嵇锡贵和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何俊杰在成立大会上分别致辞。

上虞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青瓷文化是上虞文化的“四梁八柱”(孝德文化、青瓷文化、东山文化、春晖文化),也是绍兴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标识之一。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研究会的成立是上虞乃至绍兴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标志着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学术研究的新平台。

何俊杰会长在致辞中代表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向研究会的成立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他说,上虞作为“中国瓷之源”重要区域,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越窑青瓷的活态传承又有了新的载体。我们是历史文脉的守望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创造者。历史上,尤其是东汉至南朝时期,上虞曾经占据了中国制瓷业的统领地位,独领风骚五百年。曹娥江两岸,迄今已发现古窑址400多处,以曹娥江中游为中心的庞大越窑体系,烧造出了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灿烂鼎盛的青瓷时代。

何会长说,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文明或一种文化,常会有起落消长,有的传承创新了,有的消亡转移了。上虞的越窑青瓷也经历过这样的历程。从现实看,目前,我们的传承创新、考古研究、市场气氛不如龙泉、慈溪、景徳镇,对标历史上的荣光,差距不小,压力山大。但上虞区委区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每年都在创新举措,稳步追赶。我们欣喜地看到:瓷源文化小镇日趋成熟、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稳步运营,浙江越青堂“越窑青瓷”非遗工坊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级非遗工坊,上虞越窑青瓷工艺大师陈鹏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现了绍兴在这个领域国家级传承人零的突破。

何会长表示,越瓷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文化是传统的,更是当下的生活。他希望越窑青瓷文化研究会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历史机遇,依托瓷源文化小镇等非遗培育平台,在科技赋能、产教融合、活态传承等方面重点突破,做好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本土与世界的融合,推动越窑青瓷从非遗瑰宝转变为时代名片,他祝愿研究会发挥好各会员单位优势,在培育传承梯队、深化跨界合作、共育产业生态、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有所建树。同时表示,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将汇聚资源,全力支持研究会开展工作,助力学术研究和传承创新,共同绘就越窑青瓷新辉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上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晓国全程参加会议并讲话,表达了上虞区委区政府对擦亮越窑青瓷文化金名片的重视和美好愿景。

责编:勾晓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文旅中国

文旅中国

文旅中国大鱼号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