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长表态,短短3天内,中方两次警告韩国
据韩联社4月23日报道,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在当日表示,域内没有任何国家愿在美中之间作出二选一的抉择,也没有国家希望看到美中战略竞争演变为“零和博弈”。而在这之前,短短3天内,中方两次对韩国发出重要信号,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赵兑烈是在出席韩国智库峨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2025峨山全会时作出上述表态。他提到,韩方外交政策优先定位于牢固的韩美同盟,中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且韩方对华接触也契合“防止21世纪强国之间战争”这一目标。他还指出,支撑多边贸易体制的是携手实现共同繁荣的信念,而非零和博弈,可如今这一国际秩序出现裂痕,令人担忧。从这番话中,能看出韩国试图在中美两个大国间寻求一种平衡。韩国深知,中美两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倒向哪一方,都可能给自身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与挑战。若过度亲近美国,可能会因美国的一些政策,如近期的关税政策,损害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若偏向中国,又可能面临来自美国在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上的压力。
韩国外长赵兑烈(资料图)
在经贸层面,中韩之间早已形成深度融合的态势。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韩国的贸易总额中,中国占据的比例高达20%。韩国的半导体、电池、汽车等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极高,其中半导体出口的60%流向中国市场。仅以稀土为例,韩国5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中国在全球稀土提炼领域占比约90%,这对于严重依赖半导体、电池、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的韩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一旦中韩经贸关系因韩国选边站队而受到冲击,三星、现代等韩国大型企业,将面临中国市场关闭和供应链断裂的双重危机,这对韩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沉重的。
而美国近期一系列政策举动,给韩国带来了巨大压力。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后,于4月18日要求日韩等盟友限制对华经贸合作以换取豁免。美国不仅要求韩国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还试图将半导体、电池等关键产业供应链迁出中国。这种胁迫手段与1985年的“广场协议”类似,只是更为狠辣。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在与中国的战略博弈中,企图通过拉拢盟友孤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削弱中国的影响力。韩国作为美国盟友体系中的一员,自然成为美国施压的对象。
韩国外长赵兑烈(资料图)
面对复杂局面,中方在短短3天内两次对韩国发出重要信号。4月22日,韩国变压器、电池等企业收到中国政府通知,严禁向美国国防承包商出口含中国稀土的产品,违者或将面临制裁。4月21日,中国商务部强调,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中方此举,一方面是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与地位,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的稀土等关键资源产业具有重要影响力,有必要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及其盟友不合理政策的有力回应。中国明确向韩国表明,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任何试图牺牲中方利益讨好美国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韩国外长赵兑烈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韩国对中美关系的一种新思考与定位。韩国选择拒绝在中美之间二选一,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韩国试图在中美之间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外交关系,经济上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与供应链,安全上依托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这种平衡外交并非易事,在实际操作中,韩国需应对来自中美双方不同的政策压力,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考验着韩国的外交智慧。
韩国外长赵兑烈(资料图)
从国际格局来看,韩国的这一表态也反映出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思考如何避免被大国竞争裹挟。日本此前也曾拒绝美国部分不合理要求,石破茂喊出不能一味妥协,要求捍卫日本利益的言论。此外,越南、欧盟等经济体也纷纷与中国扩大合作。这表明美国试图通过胁迫盟友在中美间选边站队的策略,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国际社会正逐渐意识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避免卷入大国间的“零和博弈”,才符合大多数国家的长远利益。
韩国外长拒绝中美二选一的表态,以及中方两次对韩国的警告,背后反映的是复杂的中美韩三边关系,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未来,韩国如何在中美之间进一步平衡外交政策,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处理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将持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对于中国而言,在坚决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如何继续通过外交、经济等手段,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也是需要深入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