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连珠现象的科学解读与文化思考
近日,“七星连珠” 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传闻称 2025 年 2 月 28 日将现此天象,一些自媒体更是将其渲染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奇观,电影《哪吒 2:魔童闹海》中的 “六星连珠” 情节更是推波助澜,引发大众好奇。那么,“七星连珠” 到底是咋回事?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天文现象呢?
一、“七星连珠” 的科学定义与原理在现代天文学语境下,“七星连珠” 指的是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同时出现在夜空,形成一种视觉上近似排成一列的现象 。但实际上,这些行星并非严格意义上排成一条精准直线,而是分布在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附近,形成较大的张角。比如本次 2025 年 2 月 28 日前后出现的 “七星连珠”,其七颗行星的张角为 117°,几乎横跨大半个天空 。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几乎都在一个平面上,即具有 “共面性”。其中轨道倾角最大的水星,也只差了 7° 。也正是因为这种共面性,从地球上看,这些行星始终在黄道附近运行 。由于各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不同,它们在天空中的排列组合呈现千姿百态,“七星连珠” 便是其中较为罕见的一种排列情况 。但这种 “罕见” 也是相对的,其出现频率和对 “连珠” 的具体定义标准有关。
二、“七星连珠” 的观测情况从观测角度而言,想凭借肉眼看到全部七颗行星并非易事。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亮度极低,肉眼几乎不可见,需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 。土星和水星由于距离太阳较近,会淹没在黄昏的天光中,观测难度较大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肉眼可见的大概率只有金星、木星和火星这三颗行星 。金星亮度较高,非常容易被注意到;木星体积巨大,也较为显眼;火星的颜色独特,呈橙红色,在夜空中也比较容易辨认 。
若想观测此次 “七星连珠”,2025 年 2 月 28 日前后几天,黄昏日落后不久,都是比较好的观测时间 。不过不同地区的最佳观测时间会有所差异,可提前查询当地的天文信息,确定具体观测时刻 。观测地点要选择视野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如郊外、山顶等 ,同时尽量避开城市的灯光干扰,找一个光污染少的地方,这样能看得更清楚 。如果想观测到天王星等暗弱行星,还需准备一台双筒望远镜或者天文望远镜 。
三、“七星连珠” 的出现周期争议网上不少消息称这次 “七星连珠” 是 77 年一遇,错过这次就要再等很久。其实,“77 年一遇” 的说法源于一种统计方式。从公元 1 年至 3000 年,以七颗行星的张角小于 30° 为标准,“七星连珠” 大约会发生 39 次,平均下来约 77 年出现一次 。但这次 2025 年 2 月 28 日前后的 “七星连珠”,行星的张角达到了 117°,远远超过了 30° 的标准。
要是把张角条件放宽,“七星连珠” 出现的频率就会高很多。有科学家计算过,从公元前 3001 年到公元 3000 年这 6000 年间,当张角在 5° 以下时,“七星连珠” 仅发生 3 次;而当张角扩大到 10°,“七星连珠” 就有 52 次 。像这种张角较大、条件宽松的 “七星连珠”,三五年就可能出现一次 。比如 2022 年 6 月中旬就出现过一次 “七星连珠”,当时七大行星的张角为 91°,排列得比这次还要紧凑,观测条件也更好 。所以,单纯说此次 “七星连珠” 是 77 年一遇并不准确 。
在中国古代,天文现象往往与吉凶祸福、国家兴衰等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星占学体系里,“五星连珠”(因当时未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主要关注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被赋予重大政治意义 。古人秉持 “天人合一” 观念,认为上天的神灵会通过天象预警人间的福祸 。例如,唐代集成的《开元占经》引《荆州占》认为,五星是五行之精、五帝之子、天之使者,会对无道之国进行警示 。若国君无德,五星便会逆行变色、出入不时等,被视为不祥之兆 。当五星聚集在某个星宿(约 10 度)之中,象征着改朝换代 。如公元前 1059 年 “五星聚井宿”,次年西伯侯姬昌称王,十二年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公元前 185 年,西汉太后吕雉二年五星会聚,吕后杀少帝,掌握朝政 。
然而,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行星连珠对地球的影响微乎其微。从引力角度分析,其他七大行星的质量相比太阳太小、距离相比月亮太远,即使把它们加在一起,对地球的引力与潮汐力作用也远远不及太阳和月亮 。现代天文学通过精准的计算,依据牛顿力学的天体力学公式,能够预测数百年的星体运动轨迹 。所谓 “七星连珠” 只是行星在各自轨道上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偶然排列组合,是正常运动的一个瞬间而已,与个人命运、国家运势等并无关联 。
“七星连珠” 这样的天文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亲近宇宙的契机。在观测这一天象时,我们应摒弃迷信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去欣赏和理解。一方面,它让我们有机会仰望星空,体悟宇宙之宏大,感受宇宙的神秘与魅力,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通过对这类天文现象的关注和了解,也能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明白自然界的运行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并非受超自然力量的左右 。
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一些自媒体夸大其词的说法。在面对各种关于天文现象的报道时,多参考专业天文机构和科普专家的解读。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向身边的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培养大家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
总之,2025 年 2 月 28 日前后的 “七星连珠” 是一次正常的天文现象,它既不神秘,也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让我们以科学为指引,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场宇宙的奇妙演出,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