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不该误杀的两员猛将,无论留下谁,蜀汉都有可能一统三国
【前言】
千百年来,蜀汉那档子事儿,老是让人心里头堵得慌,就跟吃了个没熟透的柿子似的。大伙儿对蜀汉那些个心怀大梦,愣头青似的往前冲的爷们儿,那是又心疼又佩服。你说他们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股子不死心的劲儿,嘿,真叫一个提气!
到如今啊,大伙儿还是憋着劲儿,琢磨着咋样能让蜀汉那点儿汉家的老底儿给留住了。于是乎,大伙儿就把心眼儿放到了那位满心遗憾走了的诸葛亮身上。
哎,您知道吗,诸葛亮这家伙,一千多年来,愣是让皇上老百姓夸得跟活神仙似的。大伙儿一提他,那叫一个惋惜啊,好像他受了多大的委屈。不过说实话,要是诸葛亮当年手下留情,别把那俩武将给咔嚓了,蜀汉说不定还能再蹦跶几年,多喘几口气呢。
哎,你说这事儿,他俩要是没被诸葛亮一气之下给咔嚓了,蜀汉哪儿至于就那么窝囊,在阿斗那小子手里头玩儿完呢!诸葛亮那脾气,一上来啥都不顾了,俩能人就这么没了。要不然,蜀汉说不定还能多蹦跶几年呢!
【一、挥泪斩马谡】
说起“诸葛亮心疼地砍了马谡”这事儿,那可是《三国演义》里头一顶一的好戏,京剧里还有出大戏叫《斩马谡》,火得不行。要说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下的狠手,头一个就得算上马谡这家伙。
要说诸葛亮为啥非得斩了马谡不可,那咱得聊聊马谡之前干的那档子事儿。诸葛亮让他去守着街亭那地界儿,对蜀汉来说,那可是咽喉要道,重要得紧。可这家伙,嘿,一去就给搞砸了,打了个大败仗。这一败,蜀汉北伐的路子可就难走了许多,你说诸葛亮能不生气嘛!
马家那五个小子,那会儿可真是声名远扬啊!刘备和诸葛亮俩大佬,对马良那是赞不绝口,说他有真本事。马良一投奔蜀汉,嘿,待遇好得没话说。就连他弟弟马谡,也跟着沾光,在蜀汉混了个一官半职,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呢!
刘备因为诸葛亮的关系,给了马谡一个机会,让他试着挑挑大梁。可这一试啊,嘿,发现马谡这家伙,名头挺响,本事可不怎么样,简直就是个大话连篇、光说不练的主儿。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一塌糊涂,纯粹是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刘备活着那会儿,从没跟诸葛亮提过这事儿。可蜀汉一立国,没逍遥几年,刘备就病得不轻了。眼瞅着要蹬腿儿,他心里头那个急啊,全是因为自己辛苦打拼下的蜀汉江山。于是,刘备把诸葛亮叫到跟前,好好交代了一番。
刘备临了跟诸葛亮交底的时候,特意拎出了马谡这家伙,他讲:“马谡啊,那小子,肚里没几滴墨水,还老爱把自己干的活儿吹得天花乱坠,其实他那两下子,也就那么回事。你可千万别把啥重要差事往他肩上搁,多敲打敲打他,让他清醒清醒。”
可别说,马谡这小子,简直就是诸葛亮手把手调教出来的。诸葛亮对他,那简直是深信不疑,从没怀疑过他的本事。也因此,他偏偏就没把刘备那条临终嘱咐放心上。刘备一走,他更是把马谡当成了宝,一个劲儿地提拔。再说了,马谡他哥马良,那可是为了蜀汉拼了命的,这份情分,诸葛亮哪能不记得?所以,他一拍大腿,干脆就让马谡当上了参军。
话说公元228年那会儿,蜀汉在诸葛亮老大哥的带领下,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北伐大业。可这一出手,头一遭就栽了大跟头,把蜀汉的家底儿都快给掏空了。为啥呢?说到底,都是马谡这小子惹的祸。
街亭那会儿,可是蜀汉打算北伐的关键地界儿,魏国一看,急了眼,赶紧派张郃去拦着。按常理说,这么重要的活儿,得找个老练稳当的老将才行,可诸葛亮这家伙,倔得跟头驴似的,谁劝都不好使,非得让马谡去不可。
嘿,您知道吗?那会儿马谡这家伙,倔得跟头驴似的,谁的话也不听。部将王平好心好意劝他别跟魏军硬碰硬,他倒好,愣是一根筋,非要上去比划比划。结果呢,不用说了,被打得那叫一个惨,就差那么一丁点儿,他就得交代在战场上,好不容易才捡了条命,踉踉跄跄逃回了蜀汉的大本营。
这一仗,蜀汉折了几万精兵强将,诸葛亮心里头那个悔啊,跟吃了黄连似的。可他也是个有担当的,愣是一声没吭,认了。十万大军为马谡那小子哭得稀里哗啦的,诸葛亮却硬起心肠,亲自到场,眼看着马谡人头落地。他心里头那个难受,就跟刀割似的,可又能咋办呢?
虽说诸葛亮为了严明军法,狠下心来把马谡给斩了,可话说回来,要是马谡那小子没丢性命,他还能给蜀汉再多添不少光呢。你想啊,他那脑瓜子,说不定能给咱蜀汉整出多少好主意,多值当啊!
您瞧,刘备对马谡的那点评,确实挺到位。但说实话,马谡这哥们儿,在动脑子给大伙儿出主意、想办法上,那可是真有两把刷子。只不过,让他自个儿带兵上战场,嘿,他还真不是那块料。
说起来“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段子,那可是老少爷们儿都知道的事儿。不过,您知道吗?历史上头一遭,诸葛亮逮着孟获那会儿,心里头可是琢磨着干脆一刀咔嚓了,省得日后麻烦。可巧了,马谡这哥们儿站出来,拍着胸脯子说:“咱得换个思路,跟南蛮子打交道,得用心,让他们从心底里服了咱,不然光动刀动枪的,不光把两边儿得罪个底儿掉,还得让咱蜀汉白白折腾,不划算呐!”
您知道吗,诸葛亮一听了老马那招儿,嘿,就有了“七擒孟获”这一出,愣是让南蛮子们心悦诚服,再不敢瞎折腾。所以说啊,咱们得琢磨琢磨,诸葛亮那会儿要是没斩马谡,而是给他调个岗,换个活儿干干,说不定马谡那能耐就能使到正地方儿上了。
【二、不该死的刘封】
您瞧瞧,刘备这辈子啊,拢共就四个小子,可话说回来,正经八百亲生的就那么仨。头一个,刘封,那是他领进门来的干儿子。说起来,诸葛亮那聪明人也有走眼的时候,他不该动的那个人,嘿,正是刘封这小子。
公元二零一年那会儿,刘备溜达到了荆州,打算投奔刘表大哥混口饭吃。可谁承想,刘表那哥们儿并没拿他当盘菜,没给啥重要差事。这时候的刘备啊,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奔五的人了,膝下还没个一男半女。他一合计,干脆就在荆州当地认了户姓寇的人家的小孩当干儿子,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刘封。
刘封这小子,年纪轻轻的,可勇猛着呢,刘备那是打心眼里看重他。不单是把他当接班人培养,还直说刘封是他手下最厉害的将军之一,跟亲儿子似的带着。
可话说回来,这养子嘛,终究不是亲生的。刘封这小子,确实挺能耐,样样拿得出手。但时光荏苒,几年后,刘备的亲骨肉刘禅呱呱坠地,刘封在老爹心里的地位,那是一落千丈啊。刘备开始琢磨,这小子万一哪天跟刘禅抢那把交椅,可咋整?于是乎,对刘封是越来越提防,心里头那点小九九,明眼人一看便知。
不过话说回来,刘封这家伙打仗不含糊,愣是成了刘备眼里的红人儿。刘备打进益州那会儿,二话不说,就把刘封提拔成了副军中郎将。他带着兵马,在一周的恶战中,跟张飞、赵云他们一块儿拼命,愣是把益州给啃下来了,那叫一个痛快!
那一仗打完,刘封可算是入了刘备的法眼了。没过几年,汉中那边又开打了,刘封这家伙又蹦跶出来了,帮着孟达一把夺下了上庸那地界儿。刘备一看,行啊这小子,直接给封了个副军将军的头衔,美得他哟!
可打那以后啊,刘封这家伙是越来越飘了。到了那公元219年,关羽一股脑儿地去攻打樊城和襄阳,结果自个儿力量不够使,就朝刘封喊话,想让他来帮把手。可刘封呢,跟个铁公鸡似的,死守着上庸就是不动弹,愣是把关羽的求援给拒了门外。这一来二去的,关羽吃了大败仗,刘备心里头啊,也对刘封种下了刺儿,那叫一个不痛快。
哎哟喂,您知道吗,刘封这家伙,不光是打仗的事儿,他还跟一块儿守上庸的孟达不对付。愣是把孟达给惹急了,孟达一气之下,脚底抹油,投奔了曹魏那边。更绝的是,孟达一投降,转头就带着徐晃来收拾刘封,刘封被打得落花流水,没辙了,只好灰溜溜地跑回成都,找刘备哭鼻子去了。
刘备一听这事儿,火儿蹭一下就上来了。他先是劈头盖脸地把刘封训了一顿,说他咋能这么欺负手下人呢!接着,他又旧账重提,把刘封之前不伸手帮关羽那档子事儿也给扯了出来,一块儿算总账。
诸葛亮瞅着刘备那副对刘封既防着又憋屈的模样,心里头明镜似的,便跟刘备打趣道:“大哥,咱不如把刘封给‘处理’了吧,这样一来,您心头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咱蜀汉大营里,多一个不多,少他一个部将也不算啥。”
说起来,诸葛亮那脑袋瓜子里的盘算可深了去了。您瞧,刘备大爷那会儿身子骨儿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诸葛亮瞅着刘封那小子,抗命跟喝水似的容易,心里就犯嘀咕:万一哪天刘备大爷蹬腿儿了,我辅佐小刘禅,刘封这家伙还不得翻天?所以啊,诸葛亮一合计,干脆跟刘备大爷说,咱把刘封小子给料理了,省得以后麻烦不断。
刘备一听诸葛亮那话,心里头虽说还是直打鼓,一百个不乐意,但一想到不能让刘封那小子给蜀汉的大事儿添乱,哎,没辙,只好硬着头皮,眼泪汪汪地下令,把刘封给处理了。
哎,你说这诸葛亮的一出计策,愣是把蜀汉给推向了绝路。那时候的他哪知道,刘禅这小子一登基,就成了个软柿子,啥也不干,任人拿捏。你说要是诸葛亮早知道,几年后得他自己一个人,拼死拼活地撑着蜀汉这大家业,他会不会拍着脑门后悔,当初咋就把刘封给宰了呢?这事儿,真叫人琢磨不透!
说起来,刘封嘛,也算是刘备那份家业里头的半个接班人。你瞧瞧,跟那个嫩得能掐出水来,又没啥本事的刘禅比起来,刘封那可是对蜀汉忠心耿耿,能力也是杠杠的,绝对算得上是蜀汉接班人的头号种子。就算刘封心里头有点小九九,想自个儿当老大,可真要是让他坐上了蜀汉那把龙椅,说不定蜀汉还能整出个新气象呢!
您瞧瞧,这么一来,刘封那可就成了蜀汉的大功臣,硬是把这摊子事儿给撑起来了。诸葛亮呢,也不用非得跟拼了老命似的,把自己给累趴下。
【结语】
说起来诸葛亮这家伙,千百年来愣是被大伙儿捧上了天,但说到底,他不也就是个血肉之躯嘛。人嘛,哪有完美无缺的,诸葛亮也不例外。要是他当时脑筋没一热,错杀了那俩哥们儿,说不定蜀汉还能另辟蹊径,闯出一片新天地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