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镜头下,卢卡申科道出俄罗斯真正想法:亲美疏中不是不可能

何智说 1个月前 (03-06) 阅读数 72 #国际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接受美国《外交事务》专访时,意外抛出“俄罗斯或调整战略重心”的重磅言论。当被问及“美俄关系缓和是否会影响中俄合作”时,这位普京的长期盟友直言:“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阵营,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的外交转向并非不可能。”此番表态瞬间点燃全球外交圈,中俄“背靠背”关系是否生变成为焦点。

卢卡申科在访谈中揭示了俄罗斯外交的底层逻辑。他列举了一组关键数据:2023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达1.05亿吨,占其总出口量的35%;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建成后,对华供气量将提升至每年980亿立方米。这些能源命脉的东移,源于西方制裁切断了俄欧传统贸易通道。

“当欧洲对俄罗斯关闭大门时,东方市场的吞吐量决定了莫斯科的生存空间。”卢卡申科强调,俄罗斯已将对华能源合作视为经济安全的核心支柱,这种结构性捆绑绝非短期地缘波动所能撼动。但他同时指出,若美欧解除对俄制裁,莫斯科或将重新平衡东西方贸易权重,这是“现实主义的必然选择”。

在安全领域,中俄互动的深度远超外界想象。2023年“东方”联合军演中,两国首次实现战役级数据链互通;北斗与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协议,使联合打击精度提升至0.5米级。更关键的是,俄罗斯远东军区与中国北部战区建立的联合防空识别区,构建起应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屏障。

卢卡申科特别提及中俄“非同盟胜同盟”的特殊关系:“普京清楚认识到,北约东扩的威胁需要足够战略纵深来化解。与中国在远东的军事协同,为莫斯科赢得了至少1500公里的防御缓冲带。”这种地缘安全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俄罗斯不会轻易动摇对华战略合作根基。

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中俄正在打造“去美元化”的科技生态。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与中国中核集团共建的快堆核电站,采用人民币-卢布本币结算;两国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客机,其复合材料技术突破直接威胁波音空客双寡头格局。在卢卡申科看来,这些合作已超越普通商业范畴:“当美国试图用芯片法案卡住全球产业链时,中俄的科技捆绑正在改写规则。”

访谈中最具冲击力的观点,当属卢卡申科对俄罗斯外交哲学的剖析:“莫斯科从未放弃成为欧亚大陆‘离岸平衡手’的野心。如果美国愿以解除制裁、承认势力范围为筹码,俄罗斯完全可能调整战略权重。”这种可能性在现实中已有端倪——2023年俄美秘密渠道对话次数同比激增4倍,涉及军控、叙利亚等敏感议题。

但卢卡申科同时泼下冷水:“美国两党对俄敌视已成政治正确,即便特朗普胜选,解除对俄制裁也需突破国会387项立法障碍。”他更尖锐指出,北约持续东扩的态势,注定俄美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

这场访谈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大国关系的复杂性与流动性。尽管中俄合作根基深厚,但北京显然不会将所有筹码押注单一关系。RCEP框架下与东盟的产业链整合、“一带一路”在中东的基建布局、对欧绿色技术合作,正在构建多层次战略纵深。

正如卢卡申科所言:“智慧的外交从来不是寻找永恒盟友,而是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当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持续形成“技术权力”,任何国家的战略转向都将面对高昂的切换成本。这种基于实力构建的相互依存,或许才是大国博弈中最稳固的压舱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何智说

何智说

为你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