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低调返沪祭祖引关注,离乡69载乡音未改,质朴鲜花显本色
谁能想到,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汪明荃,私下里竟是这般模样?最近,她悄然回到上海,不是为了盛大的演出宣传,而是做了一件极为私人的事——给祖父母扫墓。这事儿,竟让整个网络都为之动容。
一身寻常的运动装束,脸上未施粉黛,手里拎着最普通不过的香蕉和苹果。若非那标志性的面容,谁能认出这就是叱咤香港娱乐圈数十年的“阿姐”汪明荃?
她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青浦归园公墓的墓碑前,没有闪光灯,没有簇拥的人群,只有几缕春风拂过。这一幕,被偶遇的网友拍下,瞬间让人感慨万千。
据说,这次回上海开演唱会,汪明荃心里最惦念的,其实是这件事。她说,离乡六十九年了,这次总算能多待几天,不能再错过看望阿爷阿娘的机会。
那份情,隔了快七十年,怎么就算得清呢?她记得阿爷爱吃香蕉,阿娘喜欢苹果,这份细致,藏着多少儿时的记忆与成年后的牵挂。
演唱会上,一句地道的“阿拉今朝总归回来啦!”技惊四座。底下许多上海本地的观众都说,阿姐这口沪语,比阿拉自家姆妈讲得还要“正宗”!这份乡音,她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原来,汪明荃的童年是在上海青浦度过的。父母早早去了香港谋生,小小的她便跟着祖父母生活,那些弄堂里的欢声笑语,后门口酱油店的咸香,都深深烙印在她心里。
九岁那年,她才南下香港,开启了全新的人生。但上海,始终是她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她说,最怕有一天忘了上海话,那就像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这份对根的坚守,让人动容。舞台上的她是气场全开的“女侠”,生活中的她,却朴素得像邻家阿姨。没有豪宅名牌的刻意炫耀,只有对歌唱和表演的纯粹热爱。
“阿姐”这个称呼,在TVB可不是随便叫的。它代表着资历,更代表着人品和担当。她提携后辈,关心同行,这份热心肠,是圈内公认的。
这次演唱会,即便嗓子抱恙,医生劝她取消,她也坚持要唱。她说,这不是来赚钱的,是来圆梦的——圆一个在故乡舞台上歌唱的梦,也圆一个看望亲人的梦。
祭扫完毕青浦的祖父母,她又匆匆赶往苏州,去拜祭外公外婆。她说,小时候他们常带她去看戏,如今自己成了戏中人,这份缘分,不能忘。
没有繁琐的仪式,只有鲜花水果,她说:“现在不让烧纸了,但有心最要紧。”一句话,点透了孝道的真谛,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那份惦念。
她还特地发文,说相信天上的亲人一定看得到。这份真挚,引得无数网友共鸣,纷纷表示也要带上亲人生前喜爱的食物,去寄托哀思。
想想看,汪明荃的名字,“明”取自崇明,“荃”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这不也正是她人生的写照吗?历经风雨,两次与癌症抗争,依旧挺拔。
她用这近70年的岁月告诉我们,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都别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那份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才是支撑我们走过漫漫人生的温暖力量。
最重要的,不是排场有多大,而是那份心意是否真诚。汪明荃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最深刻的情感。这份“报喜”,祖辈泉下有知,定会含笑。我们呢?是否也该常回家看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