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5到霹雳-15:中国空空导弹的六十年追光历程

点兵谈军事 3天前 阅读数 22 #军事

空战除了是体系的对抗以外,决定胜负的因素还有很多,优秀的搭载平台,飞行员的高超技艺同样缺一不可;而空空导弹的出色发挥同样不容忽视,一款优秀的空空性能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身飞机的机动性能的劣势,给空战的胜利增添砝码。从1958年起,我国就开始启动了空空导弹的研发工作,由于前期基础几乎为零,第一种空空导弹主要以引进苏联技术为主。以K-5为仿制对象的霹雳-1直到1960年才算成功,但是,这仅仅解决了有无的问题,霹雳-1的真实效能其实很低。之后,苏联依靠我国拾到的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为基础,研发出了K-13导弹并配发给了米格-21使用,并随机于1962年出口到中国,这也是霹雳-2导弹的由来。

由于特殊原因,霹雳-2在中国的服役历史很长,改进的型号也非常的多。之后,霹雳-3导弹研发失败,以美制“麻雀”为仿制对象的霹雳-4也由于自身技术储备不足的原因最终下马,但我国空空导弹的研发事业却从未停止。进入到80年代之后,随着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好转,我国也迎来了国产空空导弹发展的第二阶段。像霹雳-5导弹,虽说立项是在1965年就开始了,但霹雳-5乙直到1984年才正式定型,通过对西方技术的消化,霹雳-5算是功成名就,衍生出来的霹雳-5家族跟随着强-5、歼-7、“枭龙”家族成功出口。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以色列的“怪蛇”系列不得不提,由它衍生出来的霹雳-8更成为了90年代之后,中国空军作战力量的倍增器。当时的歼-7、歼-8、早期的歼-10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霹雳-8为主力。性能直逼美制AIM-9的性能,更是让美国人刮目相看!在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侦察机机组就曾直言,让他们感到胆寒的,并不是歼-8Ⅱ,而是它机翼下挂载的“霹雳-8”!

虽说此时,俄制的R-73近距离和R-27中距离格斗弹已经随苏-27一并到了中国,但对于这两款导弹,我们并没有盲目跟风仿制,而是通过对比俄制和西方空空导弹的发展思路,开始了拥有自主特色空空导弹的研发。尤其后续霹雳-9导弹的技术积累,让我国空对空导弹的研发水平越来越高!霹雳-10、霹雳-12、霹雳-15的出现成为了我实现该领域超越的代表之作。一路走来充满坎坷,但这声“霹雳”足以震碎所有流言蜚语,更让中国空空导弹奔向世界之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点兵谈军事

点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