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93年申奥,比悉尼少了两票,是因为朝鲜和台湾吗

小小彤儿 4小时前 阅读数 86 #推荐

1993年,北京首次申请主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但在最终投票中以微弱劣势败给了澳大利亚的悉尼。这次失利令众多国人深感遗憾。

这个观点究竟是否准确?

关于朝鲜的投票情况,他们确实没有选择支持北京。

根据中朝两国长期建立的紧密关系,朝鲜在投票环节支持北京是意料之中的事。许多中国民众也普遍认为这一票会毫无悬念地归属我方。

然而,朝鲜并未珍惜中国的信任,不仅未对北京表示支持,反而暗中背叛,将票投给了我们的对立面。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朝鲜人不懂感恩吗?

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两国之间的互动不能光看表面上的情感因素。朝鲜采取这些行动,背后肯定有它的考量。国家间的交往远比个人关系复杂,涉及利益、战略等多重因素。朝鲜的决策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做出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恶来评判。理解朝鲜的行为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考虑其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历史背景。两国关系的发展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仅凭主观感受来评价。

1992年8月24日,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举动让朝鲜方面感到极为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尊重和背叛。

中国与朝鲜、韩国的关系众所周知。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后,中国派遣志愿军支援朝鲜,最终战胜了韩国和联合国部队。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中朝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导致中国与韩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彼此断绝往来。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举动引发了朝鲜方面的强烈不满。中韩建交无疑对朝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使其对中方产生了深深的怨恨情绪。这一外交决策打破了朝鲜长期以来对中朝关系的预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完全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独立决策,无需他国认可。这一举措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然而,从朝鲜的角度来看,这种外交关系的建立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外交压力。朝鲜长期以来将韩国视为敌对势力,中国与韩国的建交行为,在朝鲜看来可能意味着其在国际社会中孤立地位的加剧,以及传统盟友关系的动摇。这种立场的差异,反映了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的不同考量。

1993年北京参与奥运会主办权竞争时,朝鲜选择了支持北京的竞争对手,这一举动被视为对中方此前行为的回应。

假设朝鲜选择支持北京,那么北京和悉尼的票数就会打平,需要再次投票,这样北京获胜的机会就更大了。因此,朝鲜的投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台湾的这次投票情况到底如何?是否支持了北京?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虽然目前存在一些政治分歧,但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赛事中,我们应当携手合作。基于这种紧密的联系,广大民众普遍相信,台湾方面会在投票中支持北京。

李敖以直言不讳闻名,他指出台湾的那一票并非投给了北京。

李敖素来特立独行,从不迎合他人,且掌握着丰富的资料渠道,其言论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那么,他这次的表态是否属实?

在1993年9月投票即将开始之前,多名记者向台湾当局询问是否会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台湾当局回应称,尽管他们认为北京在申办奥运方面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但投票权属于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个人,因此他们将尊重他的选择和决定权。

通过这一表态可以看出两层含义。首先,台湾方面对北京申办奥运持保留态度,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暗示其不支持立场。其次,更关键的是,台湾当局并不具备投票资格,实际投票权掌握在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手中,台湾方面无权干预这一决策过程。

问题的核心逐渐聚焦在吴经国身上。

吴经国的老家在苏州,1946年他出生在重庆。1949年,他和父亲一起移居台湾。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运动,后来在1988年成功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

吴经国自幼受到的教育让他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大陆有着特殊的情结。那么,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则,投票环节严格保密,除了投票者本人,外界无法获知具体的投票情况。因此,李敖的推测仅仅是一种个人观点,并无确凿依据。

2005年,吴经国推出了他的著作《奥林匹克中华情》,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参与国际奥委会的种种经历。这本书的出版,使得之前未曾公开的许多内幕终于被世人所知。通过他的叙述,读者得以一窥那些年他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角色和所经历的事件。

吴经国在书中提到:

多年前北京首次申奥的往事又被媒体翻了出来,大家都在猜测我当年的投票去向。其实,那次投票结束后,我特意在选票上写下了"BEIJING"几个字,为的就是给后人留下证据。我想着,等哪天有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想查证我的投票情况,看到这个手写的字样就能证实一切了。

临行前,父母特意叮嘱我:“这次参与投票,务必牢记你的中国身份。”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支持北京,但他们眼神中流露的期望,我心知肚明。投票结束后一个月,我收到了何振梁主席的感谢信,信中不仅对我个人的支持表达了谢意,还特别提到我为北京争取了许多选票。

显然,吴经国选择了支持北京,并且特意保留了相关记录作为佐证。

吴经国在著作中指出,北京申奥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两大关键因素。首先,在投票即将进行的关键时刻,美国牵头在联合国组织了一场人权会议。这次会议将中国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使其成为众矢之的。这一事件的发生,无疑给北京的申奥之路设置了重大障碍,显著降低了其成功的可能性。

其次,在倒数第二轮投票中,英国的曼彻斯特被淘汰出局。原先支持曼彻斯特的选民,必须在北京和悉尼之间做出选择。考虑到悉尼和曼彻斯特都是英联邦成员,这些选民自然会偏向悉尼。

尽管形势对北京极为不利,但最终票数仅以两票之差落后于悉尼。这一微弱的差距让国人难以释怀,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这一结果不仅令大陆民众难以接受,吴经国本人也深感惋惜。之后,他全力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当北京成功获得主办权时,吴经国与何振梁激动相拥,热泪盈眶。

吴经国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虽然生活在台湾,但祖上是苏州人,我始终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我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并将继续全力参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中华民族无论身处何地,始终铭记自己的根脉与血脉传承。作为炎黄后裔,中华儿女身上流淌着共同的血脉,这种深厚的民族认同感跨越时空,代代相传。无论身在何方,中华儿女都保持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小彤儿

小小彤儿

小小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