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和孙皓都是亡国之君,为何两人待遇却相差甚远?

交谈历史 5天前 阅读数 16 #历史
刘禅和孙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何他们投降以后的结局大不相同呢?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因为打不过自己的对手,所以最后大多都会选择交出军权直接投降,这样的话还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明明都是投降的君主,可刘禅投降以后却被封为了伯爵,孙皓投降以后只被封为了侯爵,这两个爵位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时的历史情况又有着怎样的改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君主投降结果。

在我国的三国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多起大型的战乱,为了能够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各个国家的君主都可以算得上是不顾一切,然而到了三国的末年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西晋却出现了,这个国家不但一统了天下,而且还迫使三国中的另外两个国家蜀汉和东吴全部选择了投降,当时蜀汉的皇帝叫做刘禅,这个小皇帝虽然背了一世的骂名。但是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他却做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那就是首先向西晋表示自己的臣服之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住自己的势力,才能够保住自己手下这些人的性命。

在投降以后朝廷为了能够表彰他,将他直接封为了安乐公,希望他能够在自己的封地里面安安稳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不要再想着重新复辟属于自己的朝代。而另外一个同样选择投降的皇帝孙皓却直接被封为了归命侯,这两个册封的名号在权力和地位上有着极大的差距,很多的人都会感到有些好奇,明明都是投降的皇帝,这样做不是有一些太明显了,那么当时的统治者为何会做出一个如此愚蠢的举动呢?

同样是三国的亡国之君,为何曹奂封王,刘禅封公,孙皓封侯呢?

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首先刘禅和孙皓之所以在名誉上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国君看不起某一方,而是当时的现实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蜀汉继承的是汉朝所留下来的东西,虽然在西蜀地区,但是在很多汉朝的居民眼中,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正统。

无论在这之前,蜀汉和曹魏打了多少年的战争,双方之间又有着多少的仇怨,但是对于底下的居民来说,他们都是一体的存在,也都是同属一家,而在魏国君主的眼中,这两家也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和自己站在同样的高度,这样一来面对刘禅归降的这个消息,他当然感到非常的开心,因为这代表着多年的战争终于以自己的胜利作为的结尾,他也能够被算作是真正的正统,此时面对曾经给自己当过敌人的刘禅,这个君主当然也不会有太多的嫌恶之心,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他都不会给刘禅很差的待遇。

而东吴这边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不过是一个地方的诸侯想要拿到天下,所以开始站起来叛乱而已,从来都没有任何的老百姓愿意承认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即使他在短时间内已经将自己的位置发展到了巅峰,但是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这不过都是一个叛乱的臣子,而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皇帝当然不可能给东吴所投降的孙皓任何的特权和好处,否则那样的话就代表他也是正统,只不过是自己打败了对方,所以才让他屈居于自己之下。虽然这只是一种名分上的差距,但是从某种情况上来看,却是汉朝和其他各个地方诸侯的一种巨大争夺。

为什么孙皓投降后被封为侯,而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公呢?

刘禅和孙皓当时所拿来的东西价值完全不同,刘禅在投降的时候天下并没有能够完全的统一,各地还有不少想要同样反抗的诸侯,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刘禅投降是一个巨大的信号,如果连这样一个强大的君主都已经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选择归顺的话,其他的诸侯也不敢轻而易举的继续向前,而西晋也能够告诫其他的诸侯,只要他们能够一直乖乖地稳定现在的样子,在这之后就能够获得从朝廷那里拿来的好处,比起叛乱来说,保证绝对的安稳才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也能够给所有人带来一个警示。

而孙皓选择投降的时期却已经太晚了,当时的天下大局基本已经定了下来,无论他是否选择继续反抗,对于当时的掌权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顶多就是继续向前攻打,使用武力的方式让东吴彻底臣服而已,再加上这里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价值本来就不是很高,所以在孙皓选择投降以后,当时的君主应该是更加懊恼才对,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天大的麻烦,无论给对方一个怎样的名分,在底下似乎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而且还会平白无故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实在是有一些不划算的举动。

第三刘禅在选择投降的时候,蜀汉还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不但如此,底下的老百姓也大多都对蜀汉的政权非常的兴奋,如果要拼个鱼死网破的话,蜀中不知道要牺牲多少的精兵两将。但如果刘禅选择投降的话,那么其中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而东吴那一边却已经破落不堪,就算是直接攻打进去,对于当时的蜀汉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刘禅投降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都感谢他没有将自己再次拖入战火之中,然而孙皓的投降在当地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所以在这之后他的地位不如刘禅也就有情可原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交谈历史

交谈历史

讲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