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北影节天坛奖评委集体亮相,姜文:用专业眼光来检验电影魔术手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4月20日下午,第十五届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中国导演、演员姜文率领华语导演、演员陈冲,英国导演大卫·叶茨,中国演员倪妮,芬兰导演泰穆·尼基,主宾国瑞士导演、演员文森特·佩雷斯和中国香港艺术指导叶锦添六位评委集体亮相媒体见面会,分享了对北影节的感受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看法。在姜文看来,拍电影就像是变魔术,此次评委们将本着专业的眼光,一探15部入围主竞赛单元影片背后的创作手艺成色,“我们这哥儿几个是变魔术的,而且我们经常在后台,知道它怎么变,我们能看出电影背后的东西。”

姜文:电影最可怕的是都特别像

本届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报名,较去年1509部增长18.9%。报名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再创纪录,国外报名影片1608部,比例接近90%。最终,15部作品入围竞赛单元,包括《弗里达的审判》《在我父母家》《爱的暂停键》等12部国外影片,以及《好好的》《如意饭店》《大风杀》这三部国产影片。

姜文认为,看电影这件事具有主观性,“谁看电影其实看的都是他自己,他表达的、他评论的都是他自己。”因此他建议不要随便评论一部电影,“因为每个人看的是不一样的。”

不过姜文也承认,相比普通观众,台上坐着的都是电影领域的专业人士,“普通观众看变魔术就是看一个乐儿,我们这哥儿几个是变魔术的,我们能看出电影背后的东西。”

姜文不想倚老卖老分享经验,他真心认为在电影领域必须得有新的力量进来才好,就算是已经很专业的电影人,也应该不断用新的方法或者新的心情做电影,“其实大家看电影就想看点新鲜,你老一样就没意思了。”他对千篇一律的创作很反感,“我觉得电影最可怕的是都特别像,假装说特内行、特别专业,其实都特别像。像不好,如果有年轻人进来的话,他们的作品最好别跟原来的电影像。”

陈冲不但是一名演员,也是导演和作家。对于她来说,寻找新的表达是最重要的,而电影作为一门最综合的艺术形式,可以容纳几乎一切其他的艺术如美术、音乐以及人类的美丑爱恨等情感体验,“这是电影工作者的一个特权。”她欣赏的是有突破性的作品,“就像这次大家一起看电影,看到任何一个以前好像没有看到过的,就觉得耳目一新,就会有新的感动。”

2023年,倪妮主演的悬疑电影《消失的她》曾入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今年她更是成为“天坛奖”的评委之一。

“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参演的作品能够入围像北京国际电影节这么优秀的电影节,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认可和肯定,我肯定是非常开心和荣耀的,就是一种被肯定的感觉。”倪妮说,作为演员,她一直希望能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和角色,“这能让我始终保持对这份职业的新鲜感和热情,不同类型的角色需要你去做很多功课,能让我多听、多观察、多看、多学,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够鲜活起来。”

泰穆·尼基:获得北影节奖项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听到《哈利·波特》系列每次在北影节放映时都一票难求,导演大卫·叶茨很开心,“特别特别谢谢中国影迷的热情。”他对中国电影展现出来的想象力非常惊讶,“我觉得你们需要坚守这一点,需要坚守这些真实性,这很重要。”同时,他认为好的电影也需要讲述人类共同的人性,比如爱、对于恨所经受的折磨,也包括人类保持的乐观主义精神。

2022年,泰穆·尼基凭借电影《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获得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2024年,他凭借电影《直面死亡的男人》入围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并获得最佳音乐奖和最佳男配角奖。“我觉得我的生活在获得北影节奖项之后变得更好了。”他开心地说,能够在北影节上获奖是非常有幸的,“如果没有获得过这个奖项,我也不能够再次回到这里。”

文森特·佩雷斯因1990年主演电影《大鼻子情圣》以及1993年与苏菲·玛索合作的电影《芳芳》而受到国际关注。“到目前为止,我对于北影节的规模、组织都感觉印象深刻。”他透露自己20年前看过姜文的电影后就非常钦佩崇拜他,“非常开心,也非常兴奋能够在北京看到更多的电影,期待可以深入地去挖掘一下,去反思我们从电影当中所感受到的来自全球人类的人性。”

而叶锦添则透露,评委会已经看过了5部入围电影,“很开心的一点是,这些导演都是真心在讲故事,在技术上有一种成熟度,有一点非常新型的工业电影的味道。我们很期待看到更多有创意、有前瞻性,对世界、对人性有新发现的电影。”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金跃,和冠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