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总理佩通坦亲赴普吉,为明年全球会议做准备,有说道!
泰国总理佩通坦要去普吉岛了,不是去度假,而是为了一个会——“2025年泰国可持续旅游委员会会议”。听起来有点拗口,简单说,就是泰国想在旅游这事儿上,玩点“可持续”的新花样。更重要的是,这是为2026年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STC)会议在泰国举办做准备。
说起来,旅游业对泰国的重要性,那可是顶梁柱级别的。但咱们也得承认,传统的旅游模式,多多少少有点“竭泽而渔”的意思。人来了,钱赚了,但环境破坏了,文化也变味了,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所以,泰国现在想搞“可持续旅游”,这方向肯定没错。但问题来了,啥是“可持续”?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先说说“可持续旅游委员会会议”的目标,提高人们对可持续旅游发展办法的认识,兼顾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以及让旅游相关业务经营者拥有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做法,增加当地社区的经济价值。听着是不是很官方?翻译成人话就是,既要赚钱,又要保护环境,还要让当地老百姓也跟着沾光。这个目标好不好?当然好。但实现起来呢?这就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博弈了。
你想啊,旅游公司肯定希望游客越多越好,毕竟这是他们的饭碗。但游客多了,对环境的压力就大了。当地居民呢?他们可能既想靠旅游赚钱,又不想自己的生活被打扰。政府呢?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环境保护,还得平衡各方利益。这么一看,是不是有点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有人说,发展可持续旅游,就要限制游客数量。这个想法听起来不错,但实行起来,阻力肯定不小。毕竟,减少游客,就意味着减少收入,谁愿意跟钱过不去呢?
还有人说,要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让游客花更多的钱,体验更深度的文化。这个想法也很好,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深度”的?如果只是把一些传统的歌舞表演搬到舞台上,或者把一些手工艺品包装成“文化产品”,那是不是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与普遍认知不同,可持续旅游不是简单的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种几棵树。它需要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再说说佩通坦总理这次要讲的“软实力”。这几年,“软实力”这个词挺火的。但啥是“软实力”?有人说是文化,有人说是价值观,有人说是制度。但不管怎么说,“软实力”的核心,都是要让人心悦诚服。
如果泰国想靠“软实力”来推动可持续旅游,那就要想想,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打动游客的心?是那些被商业化的“文化表演”?还是那些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恐怕都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是那些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头巷尾,是那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仅这一个角度来看,发展可持续旅游,恐怕不仅仅是旅游部门的事情,还需要文化部门、环保部门、社区组织等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说白了,可持续旅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模式,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意义。当我们习惯性地将旅游业视为一种赚钱的工具时,是否忽略了它对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也许,这次在普吉岛举行的会议,能给泰国旅游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希望他们能找到一条既能赚钱,又能保护环境,还能让当地老百姓也跟着沾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毕竟,好山好水才能细水长流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