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权悲剧引深思:继母虐待致未成年人死亡案宣判 生父同责获刑
血色囚笼:一个12岁女孩在人间炼狱的17天
当法槌落下时,莆田中院的审判庭里回荡着令人窒息的寂静。死刑判决像一记重锤,砸碎了许某花伪装的平静,这个把厕所变成刑房的女人终于露出狰狞面目——她对着旁听席上的生母嘶吼:"都是你生的扫把星!"而五米之外的被告席上,生父刘某正用纸巾擦拭着镜片,仿佛要抹去手上并不存在的血迹。
暗夜囚徒:被锁在抽水马桶上的童年2023年12月6日,对于琪琪来说,卫生间的瓷砖比任何日历都更清晰地标记着时间。许某花用尼龙绳将她反绑在淋浴支架上时,这个身高1米4的女孩蜷缩成问号,脚尖刚好能触到积着陈年污垢的排水口。监控画面显示,她曾试图用牙齿去咬绳结,直到门缝外传来继母的冷笑:"再动就把你和老鼠关在一起。"
在接下来的17天里,这个不足3平米的空间成了多维度的刑场。法医报告显示,琪琪的前额有11处撞击伤,鼻根部凹陷性骨折呈现日历般的规律——每天清晨5点半,当许某花完成"晨练"归来,就会用不锈钢饭勺对她进行"行为矫正"。更令人发指的是,生父刘某通过网购的1600片泻药,将厕所变成了生化实验室,药片与污水在琪琪胃里发生着致命的化学反应。
死亡升级:从体罚到处决的黑色剧变案情材料中披露的作案细节,暴露出这起案件远超普通虐待的恐怖属性。2023年12月20日,当琪琪因腹泻虚脱跪倒在地时,许某花用手机搜索记录显示,她正在查询"人体失水量达到多少会休克"。次日,这个女人开始实施更精密的暴力工程:用数据线测量琪琪大腿的肿胀程度,用体温计记录核心体温变化,甚至用厨房秤称量每天喂食的流质食物——这些数据最终成为法庭上呈堂的"犯罪日志"。
致命转折发生在12月22日。当继子女小晶和小许哭求"阿姨别打了"时,许某花却将琪琪拖到客厅,逼迫14岁的小许用铁棍击打她的顶枕部。根据法医重建的死亡过程,第一记重击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二下让枕骨出现放射状骨折,而当小许崩溃扔掉凶器时,许某花亲自完成了最后三次暴击。
罪恶共生:当沉默成为帮凶在法庭辩论阶段,检察官出示的微信聊天记录撕开了刘某的伪善面具。这个在庭审中始终保持"体面"的男人,曾给许某花发送过23条"教训视频",内容涵盖"如何让孩子听话"的网搜教程。当妻子抱怨"小贱人又尿裤子"时,他回复的是"断水三天试试"。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在琪琪被囚禁期间,他通过视频通话"检查"女儿的伤口,给出的专业意见是"先别打脸"。
这个四口之家的结构本身就像犯罪现场:许某花带来的三个孩子中,两个是前段婚姻购买的"商品",而琪琪则是这个拼凑家庭里唯一的"原罪"。社会调查员发现,刘某在案发前曾三次拒绝社区家访,理由是"怕影响孩子学习",实则是在掩盖厕所里日益严重的"纪律问题"。
审判之外:当法律遇上人性至暗死刑判决没能平息所有争议。琪琪生母在法庭外展示的女儿照片上,2019年的琪琪还在舞蹈比赛中获得奖状,而2023年法医拍摄的尸体照片里,那个曾经充满活力的身体布满173处伤痕。这种撕裂感投射到法律层面,引发了对虐待罪量刑的激烈讨论。
法律学者指出,我国刑法对虐待罪的顶格处罚是7年有期徒刑,但当暴力升级为故意杀人时,司法机关果断适用死刑,体现了对极端家暴"零容忍"的立场转变。不过,生母代理律师强调,刘某五年六个月的刑期与其帮助犯身份严重错位,"没有他的泻药和监控屏蔽,这场持续三年的犯罪实验根本无法完成"。
破茧之痛:守护每个"房间里的孩子"这起案件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现代社会最隐秘的伤口。当我们在谴责恶魔时,是否也该追问:为何社区网格员从未发现异常?为何学校老师对突然消失的学生不闻不问?当家庭变成密闭的犯罪现场,我们是否建立了足够的预警机制?
值得深思的是,就在莆田中院宣判当天,最高检发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检察白皮书》,其中"强制报告制度"被置于醒目位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每个医生接诊瘀青患儿时,每位教师发现学生异常缺课时,都将被赋予法律义务——成为打破沉默的那双手。
此刻,琪琪生母正在筹备民事诉讼,她不要赔偿,只要法院在判决书上加印女儿的照片。"我想让所有人记住",她说这话时正抚摸着照片里女孩羊角辫上的蝴蝶结,"这个世界不该有第二座这样的厕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