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内鬼"李刚落马细节曝光:结交政治骗子、对抗审查 中央反腐再显霹雳手段

明月生活 15小时前 阅读数 653 #推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刚被逮捕案引发关注。这个曾执掌组织系统纪律监督的"反腐哨兵",自己却成为权力寻租的典型。从2024年9月落马到2025年4月被双开逮捕,短短7个月的"秒速办案"背后,折射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哪些新特征?

一、"刀刃向内"再显威力:纪检监察系统自清门户

2025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李刚作出逮捕决定。这位曾执掌组织系统纪律监督的副部级官员,成为十九届中央纪委"刀刃向内"专项行动的最新战果。

值得关注的是,李刚2023年刚刚履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这个负责监督"管官之官"的关键岗位,本应是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但其在任期间不仅涉嫌受贿,更被通报"结交政治骗子""对抗组织审查",这种执纪违纪的"灯下黑"现象,印证了中央纪委"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的坚定决心。

二、案件细节暴露"五毒俱全"腐败特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双开"通报罕见使用"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等严厉措辞,勾勒出这位"内鬼"官员的堕落轨迹:

政治变质:从"理想信念丧失"到"对抗审查",显示其已丧失政治忠诚;

权力寻租: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等领域打造"腐败产业链";

新型腐败:通过"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实现利益输送;

顶风违纪:十九大后仍接受影响公务的宴请;

巨额敛财:通报特别强调"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三、反腐"秒速办案"彰显制度效能

从2024年9月落马到2025年4月完成司法程序,该案7个月的查办周期创下同级官员办案速度新纪录。这种"秒速反腐"背后是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

国家监委直接查办省部级干部机制成熟

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效率显著提升

大数据监督技术缩短证据链构建时间

四、组织系统反腐进入深水区

作为近年首位被查的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李刚案具有特殊警示意义。其曾主政的云南省委组织部,正处于中央巡视"回头看"重点区域。专家分析,该案可能揭开组织系统个别人员"靠编制吃编制、靠档案吃档案"的新型腐败盖子。

国家行政学院反腐专家张力指出:"李刚案具有三重警示:一是纪检监察系统绝非保险箱,二是组织工作领域腐败危害呈几何级放大效应,三是政治骗子寄生腐败说明净化政治生态仍需久久为功。"

【结语】

李刚案恰逢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长效机制"的关键节点。从周永康到孙力军,从傅政华到李刚,中央持续释放"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当监督者自身成为被监督对象,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正在书写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明月生活

明月生活

明月生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