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国是否试图拉拢欧洲?卢沙野:不需要,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苍笙客简 1天前 阅读数 1 #国际

2025年3月的北京两会期间,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大使的办公室突然涌入二十余家外媒。

这个充满火药味的提问,揭开了中欧关系舆论场的暗战序幕。

此刻,距离特朗普政府宣布绕过欧洲单独与俄罗斯谈判仅过去17天,大西洋两岸的裂痕已肉眼可见。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24年11月。

当特朗普政府突然重启钢铝关税战,德国工业界率先发出预警:“这将摧毁跨大西洋供应链!”

数据显示,欧盟对美钢铁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18%,汽车行业更面临高达3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到了2025年2月的慕安会上,美国更是变本加厉,副总统万斯在会上公开痛批欧洲“价值观倒退”。

美国的种种行径,无疑是在把自己的盟友当作工具,随意摆弄,完全不顾及盟友的感受和利益。

这种“盟友工具化”的行为,让欧洲各国深感愤怒和不满。

德国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罕见地直言:“欧洲不能再当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这句话代表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心声,欧洲国家开始反思与美国的关系,意识到不能再任由美国这样单方面地进行经济压迫和控制。

而在乌克兰危机中,美欧之间的矛盾更是被激化到了顶点。

当美俄密谈的消息传来时,基辅的民众瞬间被点燃了怒火,他们涌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示威者举着“欧洲已死”的标语,情绪激动地冲击欧盟驻乌使馆。

欧洲国家原本以为美国会坚定地支持乌克兰,但美俄之间的密谈让欧洲觉得自己被美国背叛了,他们开始对美国的战略意图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更具戏剧性的是,3月1日的北约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突然发难,要求欧洲国家在48小时内提交军费追加方案,否则就削减驻欧美军。

这一突如其来的要求,让欧洲国家措手不及,也让北约内部陷入了混乱。

欧洲国家纷纷表示难以接受这样的最后通牒,意大利外长当场质问:“这是盟友该有的态度吗?”这一质问,道出了欧洲国家对美国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在北约这个本应是盟友紧密合作的组织中,美国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在制造分裂,破坏联盟的团结。?

就在这样紧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3月8日的BBC直播间里,发生了一段引人关注的对话。

记者向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提出了一个暗藏玄机的问题:“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是否只是偏袒俄罗斯的幌子?”

面对这样充满偏见和质疑的问题,卢沙野大使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突然笑了,他沉稳地回应道:

“现在还用去质疑中国“偏袒不偏袒俄罗斯”吗?如果他们质疑这一点的话,那他们应该首先去指责美国去啊。美国不仅是偏袒了俄罗斯,而是支持了,对不对?......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我说了不算数,你们可以去查,过去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就此问题所做的表态,这是官方的、权威的。”

其实,自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已向乌方提供价值2.3亿欧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冬令物资、医疗设备和食品。

仅2025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就通过联合国渠道向乌东地区运送了50万份紧急医疗包。

这种交锋并非孤例。

但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7800亿美元,德国大众在华销量占全球42%,空客天津总装线每月交付15架飞机。

但现实是,欧盟一边享受中国发展红利,一边跟随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如今,欧洲也意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

在默茨当选德国总理后的首次外交演讲中,他说道:“欧洲必须成为第三极。”

而这个表态背后,是德国车企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集体突围——大众ID.系列销量连续18个月居首,宝马沈阳工厂扩产30%。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委员会悄然修改了《外国补贴条例》,删除了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条款。

这种转变在半导体领域尤为明显:荷兰阿斯麦公司宣布对华出口光刻机不受美国新规限制,比利时imec研究院与中芯国际达成5nm技术合作。

2025年3月7日,欧洲议会正式撤销对华官员会面限制,这是自2021年制裁以来的首次政策松动。

面对欧洲突如其来的讨好,咱们中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气从容。

卢沙野大使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特殊的世界地图——每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贴着红星。“朋友遍天下”的底气,来自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这种策略在俄乌冲突中得到完美体现:既向乌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又为俄欧斡旋搭建平台。

这话太提气了!把中国在国际冲突里的立场,表达得明明白白。

当BBC记者追问中欧关系时,卢沙野大使给出了意味深长的回答:“中国不需要拉拢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中欧关系的本质。

2025年3月,中国促成的俄乌第四轮谈判在阿曼秘密举行,双方首次就停火协议框架达成共识。

此前,中国还推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173国共同签署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为冲突降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单边主义抬头的今天,中欧这两个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能否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开辟新合作空间?

答案正在大西洋的彼岸悄然书写。

毕竟,当美国举起关税大棒时,中欧共同的利益诉求,可能比想象中更强大。

参考来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苍笙客简

苍笙客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