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老兵回忆对越反击凄惨一幕大批越南平民竟被自己人活活饿死

史典籍说 2天前 阅读数 8 #历史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到2月底,经过高层分析,认为对越南的惩戒目标已经实现,各部队随即开始筹划撤回国内。

解放军第41军在东线战场打得并不顺利。他们虽然攻占了高平,也打垮了越军的部分部队,但没能彻底消灭对方的核心力量。更糟糕的是,41军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总的来说,这场战斗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体战果令人失望。

从战略层面分析,高平一带已经看不到越南军队的主力部队了。虽然我们的进攻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整体推进还算顺利。即便不能说是全面胜利,至少也算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41军虽然在战场上已有30年未曾经历实战,但在这次交战中却频频犯下本可避免的失误。更糟糕的是,他们多次遭到越军的突袭,造成了重大伤亡。这些情况让指挥部的人感到十分沮丧,无法对战斗结果感到满意。

在战斗初期,41军指挥官计划在短短3到5天内消灭敌方三个师。然而,战事持续到二月底,即便是负责守卫高平地区的346师也未能被完全击溃。

黄扁山大校,越军346师的指挥官,率领师部和一个连的士兵撤退至那怀县城西北的密林深处,继续抵抗。

除了已经抓获的越军人员,仍有不少敌方民兵和特工藏匿在山区。这些敌人在白天隐蔽于山洞中,使我军难以察觉;到了夜晚便出来活动,埋设地雷,袭击我军运输车队和民工队伍,杀害我方伤员,偷袭岗哨,对我军的交通线构成严重威胁。

越南的民兵和特工长期在当地活动,对地形了如指掌。他们熟悉每一处藏身地点、洞穴和障碍物。当我们的部队察觉到他们的火力时,这些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截至二月底,41军已制定新策略,抽调一个团的兵力负责北部重要公路的防卫工作。同时,该军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山区,对隐匿的敌军残余势力展开彻底扫荡。这一部署旨在巩固后方防线,保障我方区域的安全稳定。通过双管齐下的战术,41军既保护了交通要道,又有效打击了山区敌军,为后续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越军特工,我们起初吃了不少苦头,但几次交手后逐渐掌握了应对策略。由于越军特工通常不会率先开火,我们的清剿部队便会选择隐蔽地点,随意朝山上射击,以此试探和震慑对方。

越军特工听到枪声后,会立即朝声源方向开火。这时,我们埋伏在另一处高地的无后坐力炮早已锁定目标,迅速发射,将他们彻底消灭。

部分连队采取了更为巧妙的战术。他们白天上山勘察水源位置,摸清越军取水路线,夜晚则在水源周边设伏。当越军前来取水时,便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将其歼灭。

针对越军特工部队的作战行动,如同对付藏匿的老鼠,需要逐一排查每个隐蔽点,彻底清除潜伏的敌军。这种战术要求部队耐心细致地搜索每一个可能藏身的洞穴和掩体,确保不留任何安全隐患。行动中,士兵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逐步推进,直到将所有敌方人员清除干净。这种作战方式虽然耗时费力,但能有效瓦解越军特工的威胁,确保战场安全。

猫和老鼠之间的较量是一场生死对决,双方都得绞尽脑汁去对付对方。如果你不先下手为强,对方就会反过来要你的命。这种斗争没有退路,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生存下来。

41军高层得知346师指挥官黄扁山仍潜伏在我方山区时,立即震怒不已。这位狡猾的敌将曾在战斗初期给我方造成重大损失,必须将其捕获并严惩不贷。

从2月25日起,41军部署了10个步兵连和一个107火箭炮营,目标是将敌方势力彻底清除。

然而,结果令人沮丧。由于参战部队数量庞大,协调困难,加上中途师部调走了一个营和火箭炮营,导致剩余的步兵和炮兵无法有效配合。尽管在25日至26日的两天战斗中消灭了一些敌军,但黄扁山及其残部最终还是成功逃脱。

自41军进入战场以来,这次战斗无疑是最令人沮丧的一次。整个行动中,仅击毙了不足百名敌军,而负责包围346师指挥部的部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士兵们疲惫不堪,损失惨重。

我军几位指挥官在战后分析中指出,尽管我们投入的兵力是敌人的五倍,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防御网存在漏洞,最终让熟悉当地环境的黄扁山及其部下成功逃脱。

自27日起,我军增派了五个连的兵力,重新部署了进攻行动。这次行动效率极高,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彻底清除了那怀地区的越军残余势力。

当时越军处境十分艰难。面对解放军的强力进攻,仅仅数日便攻破了越军宣称能坚守三个月的朔江防线。大部分越军匆忙撤退至山区后,因缺乏食物补给,连续多日挨饿,最终只能以野草和野菜维持生存。

在激烈的交火中,362团成功抓获了一名越军上尉指导员。这是自部队进入越南以来,首次捕获如此高军衔的敌方军官。确认其身份后,部队迅速将其移送至师部进行详细审问。这一行动不仅提升了士气,也为后续战略部署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41军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遇到一个饿得站不稳的人,便递给他两块压缩饼干。那人边吃边说:“我以前常吃这种饼干,味道不错!这些年都没见过了。”

对于越南普通士兵来说,他们同样困惑于昔日亲密无间的中越关系为何会恶化到如此地步。许多人莫名其妙地卷入了这场冲突,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这些越南士兵在山里打了二十多天的游击战,很多人饿得连路都走不动,有些甚至活活饿死。还有一些被我们包围后,宁死不降,直接引爆手雷自杀了。

在战斗中,123团击毙了越军一名高级军官,军衔为上校。当时,一队越军因饥饿难耐,冒险从藏身的山洞中突围,却在行进途中被123团2营成功拦截并包围。

在我们的劝降下,7名敌军士兵最终选择投降。他们个个骨瘦如柴,虚弱到连武器都拿不动了。要不是及时投降,恐怕撑不了几天就会饿死。

在山洞中,仅剩的一名敌方人员仍在向外射击。我方果断采取行动,直接将其击毙。事后调查显示,这名被击毙的人是越军高平警备司令,拥有上校军衔。在被俘的人员中,有两人是他的子女。

这位勇士临终前的话挺有骨气的。他对那些劝他投降的人说:“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还会背上骂名,连累家人。与其这样,不如战死沙场。你们年轻人去投降吧,也许还能活命。”

在冲突爆发前,越南军方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引导,将解放军描绘成残暴的形象。他们散布谣言称,一旦被俘就会被处决,即使留在家中也会遭到抓捕和杀害。这种恐吓性宣传导致大量民众出于恐惧逃往山区避难。

这种策略使得解放军无法从越南平民那里获取物资支持,甚至连当地的华侨也无法提供向导帮助。黎笋政府的这种做法,无疑显得非常不近人情。

当地居民大多是被越军逼迫逃入山区的,随身携带的粮食和饮用水都很少,衣物也不充足。2月山区的夜晚气温较低,许多人因此遭受饥饿和寒冷的折磨。

越南军队驱赶当地居民时声称,中国军队几天内就会撤离。然而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许多被困在山上的平民因缺乏食物而丧生。

在深入山区追剿敌军的过程中,我们的部队目睹了大量令人震撼的场景。即便多年过去,这些画面依然深深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我军在扣屯公路大桥下偶遇一位华侨老人,他蜷缩在地上,身上仅裹着一床破旧的棉被,冻得直打哆嗦,看起来非常可怜。这一幕让人心生不忍,老人的处境极为艰难。

据悉,这位华侨此前在扣屯经营着一间杂货铺,家中除了儿子儿媳外,还有三个孩子。2月17日冲突爆发后,当地警方强制将他的家人驱赶至山中,随后将其房屋和所有财产付之一炬。

老人表示,家人离开时没带多少吃的,可能已经在山里饿死了,他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再活下去。宋子佩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但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给了他几包压缩饼干。

两人泪流满面,哭诉孩子们已经饿死,自己也只能等死。我们的战士心生怜悯,从本就不多的口粮中挤出一部分给她们。这个地方随后成了我们临时安置逃亡越南平民的收容点。

某日,士兵们在例行巡逻中,于一处偏僻的山谷中发现了一名约莫五岁的小男孩,因极度饥饿已陷入昏迷。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将孩子救起并送往连队驻地,立即为其提供食物以恢复体力。

男孩看到解放军态度友善,完全不像越南宣传的那样可怕,于是向士兵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经历。

由于前线战事频繁,环境危险,连队决定将他安置到两位老太太家中暂住,同时安排专人定期运送生活物资。

另一次行动中,我方不慎误伤了一名逃离战区的当地女性。起初,她拒绝接受医疗救助并激烈抗拒。通过翻译多次耐心沟通和说明情况后,她才勉强同意接受伤口处理。

363团政治处特意安排人员与她沟通,说明当时夜间视线不佳导致误伤,强调解放军绝不会故意伤害普通百姓。随后,他们将她送往两位年长妇女处接受照料和治疗。

之后,我们的部队不仅提供了食物和水,还派遣了军医为那位本地妇女进行伤口处理。经过几天的照料,她发现一切都很安全,于是对我们军队的警惕性逐渐减弱了。

她在接受治疗时强烈挣扎,原因在于警方曾告诉她,中国军队会杀害所有当地人,这让她误以为自己可能面临被活埋的命运。

这位女士随后感叹道:我觉得你们的部队很正直,比我们这边的警察强多了!官方总说中国军队是来侵犯越南的,我真搞不懂双方关系怎么会变得这么紧张!

听完当地民众的遭遇,我们的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这种政府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对待,黎笋政府的所作所为简直丧尽天良!战士们深切感受到当地百姓的苦难,对黎笋政权的残暴统治感到极度愤慨。这种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方式,完全背离了执政者应有的责任和良知。

越南官方数据显示,在这场冲突中,该国损失了超过30万人口。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亡案例并非直接源于战斗,而是由于内部原因导致的饥荒造成的。

战争绝非儿戏,一旦爆发必然带来深重灾难。那些为个人利益而出卖民族尊严的叛徒,若执意将无辜百姓当作炮灰,必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千古罪人。他们妄图将普通民众卷入战火,这种行为注定会让他们永远背负骂名,成为后人唾弃的对象。任何企图利用平民作为战争工具的行径,都是对人性底线的践踏,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必将被历史所铭记,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

史典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