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游客穷游香港,挤麦当劳过夜拒最低消费,商户抱怨旺丁不旺财

吟古今张清风 2天前 阅读数 0 #娱乐

文|碧落千山

编辑|可口枫达

“知道的是来香港旅游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从内地逃难过来呢!”

不怪个别香港网友发出“乞衣袭港”的感叹,实在是五一假期到香港来玩的内地游客,身体力行前仆后继地拼出了一幅“地狱绘图”。

好好的酒店不住偏要衣衫褴褛地挤在麦当劳,带着老婆孩子走进餐馆却举着手机边拍边骂服务员,更有甚者还没走几步就开始在社交媒体大喊“避雷”……

这些在内地旅游都难得一见的场景,为何在香港却遍地开花?

本文信源来自【粤港澳观察】【点新闻】【海外网】【香港01】【am730】【Yahoo!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旅游变求生,是谁之过

凌晨三点的旺角麦当劳,像极了末日片里的临时避难所。

五十多个拖着行李箱的游客横七竖八瘫在座椅上,泡面桶堆成小山,汗味混着空调冷风在玻璃窗上结出一层暧昧的雾气。

福建大学生小黄把背包当枕头,手机屏幕还亮着“香港24小时浴室地图”的攻略页面:“酒店一晚够我吃一个月食堂,反正天亮就奔机场,凑合呗!”

隔壁浙江来的陈老板更惨——身份证丢了,补办窗口放假,只能和行李箱相依为命:“你问我为啥不去住店?没证件连胶囊旅馆都把我当通缉犯!”

这一幕被港媒拍下后,社交平台瞬间炸出两派“赛博判官”。

有人痛骂“穷鬼别来添乱”,建议香港学欧洲“没订酒店不准入境”;也有人翻旧账:“本地流浪汉睡快餐店十几年,怎么没人骂‘乞丐’?”

倒是麦当劳店员一脸淡定:“他们至少点单了,总比空荡荡强。”

最低消费,成了挡路门神

如果说麦当劳是穷游党的“诺亚方舟”,那旺角某餐厅就是现实版“饥饿游戏”。老板在脸书吐槽:“门外人挤人,门内冷清清。”

原来一家四口点了两碗35港元的米线,因未达“人均最低消费35港元”被店员拦下。游客大哥当场暴走:“四个人吃两碗犯法吗?你们就是宰客!”

举着手机边拍边吼,硬是把一场消费纠纷演成了短视频直播。店员从140港元让步到105港元,大哥依然甩下一句“这是歧视”扬长而去。

评论区瞬间开战:有人嘲讽游客“穷就别出门”,深圳游客老张反手甩出对比图:“香港米线35,深圳景区米粉也要25,景区哪有不贵的?但按人头算最低消费,带娃家庭活该被割?”

经济学家陈教授一针见血:“以前内地客来狂买奢侈品,现在人家要的是体验感,商家还端着‘高端架子’,可不就鸡同鸭讲?”

支付大战:扫码派VS现金党

在尖沙咀茶餐厅,一场“支付障碍赛”正在上演。

深圳来的王女士举着手机满店转圈找二维码,老板急得飙粤语:“我这里只有八达通和现金啊!”最后她翻遍零钱包凑出108港元硬币,店员数钱数到眼神死。

金管局数据显示,香港至今仍有43%的店铺不收移动支付。

金店酒吧赚得盆满钵满,街边小卖店老板却对着空荡荡的柜台骂娘:“这帮人进来拍完照就去深圳下单同款,当我这是免费试衣间?”

旅游业者杨女士苦笑:“年轻人要的是发朋友圈的牛肉丸,不是真买牛肉丸啊!”

同一片维港夜空下,割裂出两个平行世界——奢侈品店门口排队四小时的白领,和麦当劳里抢座位的穷游党;海景餐厅里吃牛排的情侣,和街边为最低消费扯皮的一家四口。

但魔幻中总藏着现实逻辑:香港铺租贵过黄金,商家设最低消费只为分摊成本;内地游客习惯了“一碗面也能自由”的消费模式,自然觉得被冒犯。

但也不是没有聪明人破局。

北角“狂派饭店”把两餸饭堆到饭盒盖不上,28港元的价格让游客直呼“香港良心”;某商场搞“满5000返800”,叠加汇率和信用卡优惠,硬是把金价打到比深圳还低。

小红书更冒出一堆“零元攻略”:朗豪坊超长电梯拍大片、诚品书店免费看海景,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

结语

就在假期的最后一天,维港烟花照亮夜空,尖沙咀海边挤满拍照的人潮。不远处的麦当劳里,新一波游客正在“抢位备战”。

当香港商家学会在支付宝二维码旁摆上“转数快”教程,当游客开始提前查好“人均消费红线”,当政府把“优化旅游服务”写进KPI,或许这场“相爱相杀”会变成一场烟火气的狂欢。

毕竟,真正的都市魅力,不在于LV门口排多长的队,而在于便利店阿姨能对睡店游客说一句:“要唔要加张报纸当被盖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源自:【粤港澳观察】【点新闻】【海外网】【香港01】【am730】【Yahoo!新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吟古今张清风

吟古今张清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