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琴表盘“离家出走”?网友发声避雷#
浪琴表盘“离家出走”?网友发声避雷#
一块售价11500元的瑞士名表,戴出门一趟竟只剩一根表带——近日,湖南网友的一则“避雷浪琴”帖子,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图片中,浪琴“嘉岚系列”金属腕表的表盘不翼而飞,仅存的表带上还清晰印着品牌钢印LOGO。这场“表盘离家出走”的荒诞剧,不仅让消费者直呼“猝不及防”,更将浪琴的品控与售后问题推上了舆论风口。
万元名表变“单表带”:消费者的糟心遭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湖南消费者,2023年他在香港海港城实体店购入浪琴“嘉岚系列”腕表,本以为拥有了一块兼顾颜值与品质的“腕间经典”,却在佩戴几次后遭遇意外。“昨天戴出门回来就剩一根表带了,我都没戴过几次!”网友在帖子中难掩无奈,配图里空荡荡的表带与显眼的品牌LOGO形成刺眼对比,仿佛在无声质问:“万元名表的质量底线在哪里?”
更令人警惕的是,评论区很快成了“同款糟心经历”的集合地。北京网友晒出类似场景,调侃“表盘离家出走让我措手不及”;安徽网友则透露,自己更换电池时发现表背固定螺丝已断裂一根;还有更多“嘉岚系列”用户留言担忧:“我的表会不会哪天也突然‘浪还在,琴没了’?”这些零散的抱怨逐渐拼凑出一个可能的真相——这款主打轻薄设计的腕表,或许存在表盘固定方式的先天缺陷。
品牌回应引争议:是“没遇到”还是“没重视”?面对消费者的集中反馈,品牌方的回应却显得有些“轻描淡写”。潇湘晨报记者致电浪琴中国官方客服后,得到的答复是“没有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对于已遗失表盘的用户,客服仅建议“将脱落配件寄到维修中心处理”;而当被问及“嘉岚系列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时,客服表示“目前没有相关信息”。
这样的回应,显然难以平息消费者的不满。要知道,浪琴作为瑞士制表业的经典品牌,长期以“可靠品质”为卖点。一块售价过万的腕表,最基础的“表盘不掉落”竟成了奢望?更关键的是,当多位用户反馈同类问题时,品牌方“没遇到”的表述,究竟是信息收集机制的滞后,还是对消费者声音的忽视?正如网友评论所言:“如果不是大家在评论区互相提醒,可能很多人还蒙在鼓里。”
从“避雷贴”到“信任危机”:名表更需“民心”这场“表盘失踪”事件,本质上是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一次拷问。对于高端腕表而言,设计感、品牌故事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依然是“耐用性”与“可靠性”。当消费者花数倍于普通手表的价格购买“品质保障”,却连最基础的功能都无法满足时,所谓的“品牌溢价”便成了空中楼阁。
值得注意的是,评论区除了吐槽表盘脱落,还出现了“维修贵得离谱”“走时不准”“维保困难”等声音。这些看似分散的抱怨,实则指向同一个问题:部分知名品牌在扩张市场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是否在售后服务环节存在“重销售、轻维护”的倾向?
破局之道:品牌需“听见”,消费者要“理性”对于浪琴而言,当下最紧迫的不是否认问题,而是主动回应。建议品牌方尽快启动对“嘉岚系列”的全面检测,排查是否存在设计或工艺缺陷;对于已出现问题的用户,应提供更积极的解决方案(如免费维修、更换配件),而不是简单要求“寄回配件沟通”;同时,建立更畅通的消费者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并处理用户诉求,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酵。
对于消费者而言,“避雷”不是目的,“维权”才是关键。遇到类似问题时,应注意保留购买凭证、问题照片、与客服沟通的记录等证据,通过官方渠道或消费者协会理性维权。同时,购买高价商品前,可通过社交平台、论坛等渠道了解其他用户的实际体验,避免“踩雷”。
从“浪琴表盘离家出走”到网友集体发声,这场风波既是一次对品牌的警示,也是消费者权益意识觉醒的缩影。毕竟,再响亮的品牌,若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终将沦为“浪得虚名”。期待浪琴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用实际行动证明“经典品牌”的责任与担当——让“琴”不再走丢,让信任不再流失。
浪琴表盘脱落/嘉岚系列/消费者维权/腕表质量/品牌回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