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局势缓和!沙特激光防御系统重创胡塞无人机 中国技术助力区域安全
据沙特通讯社5月7日消息,胡塞武装发言人当日宣布,即日起暂停对红海商船的袭击行动。这一表态被视为对沙特联军近期强化防空措施的回应——自5月5日起,沙特防空部队启用中国“寂静猎手”激光防御系统,在曼德海峡空域累计拦截26架疑似胡塞武装无人机。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分析指出,此次非对称作战中的技术对抗,标志着定向能武器在实战场景中的成熟应用,为区域安全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冲突升级始于4月下旬,胡塞武装以“声援加沙”为由,对途经红海的以色列关联商船发动17次无人机袭击,导致3艘货轮受损。作为红海护航联盟牵头方,沙特于5月4日紧急启用中国提供的“寂静猎手”系统。据商业卫星图像显示,该系统部署于吉达港周边高地,配套的S波段雷达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达50公里,30千瓦激光器可在2000-3000米距离内快速灼烧无人机电路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此次投入的“萨姆德-2”无人机经过伊朗技术改装,具备简易电磁干扰能力,但面对“寂静猎手”的自动跟踪系统仍显乏力。开源情报平台“空军技术”统计显示,5月5日至7日期间,沙特联军累计拦截26架无人机,其中19架被激光直接摧毁,7架因信号中断失控坠毁,拦截成功率达89%。与传统防空导弹相比,该系统单次拦截成本低于2美元,显著降低了持续性消耗战的经济压力。
此次技术对抗折射出中东复杂的战略互动。伊朗方面通过黎巴嫩真主党渠道回应称,胡塞武装的“战术性暂停”是“对平民安全的善意考量”,同时强调其自主研发的“候鸟-6”无人机即将投入使用,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俄罗斯则在5月6日的联合国会议上呼吁“克制使用新型武器”,间接回应了此前关于“俄制S-300雷达未能有效协助胡塞”的外界猜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同日表示,中方乐见红海局势降温,支持地区国家通过技术合作提升安全能力。据悉,沙特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始于2023年,除“寂静猎手”外,双方还在反舰导弹、预警机数据链等领域展开联合研发。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则强调,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将继续执行护航任务,同时透露正在评估“定向能武器在复杂战场的适用性”。
随着“寂静猎手”的实战验证,中东多国对激光防御系统的兴趣持续升温。阿联酋国防部5月7日证实,已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开技术谈判,拟在阿布扎比港部署同类设备;埃及军方则宣布,计划将激光武器纳入苏伊士运河防空网络。然而,胡塞武装并未完全放弃无人机战术,其发言人在停火声明中保留“对侵略行为的反击权”,暗示可能采取夜间突袭、多批次饱和攻击等方式突破防御。
军事专家张召忠指出,定向能武器的普及或将重塑低强度冲突的规则,但也面临天气条件(如沙尘暴)、能源供应等现实挑战。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在“昂贵的导弹防御”与“新兴的定向能技术”之间找到平衡,将影响其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模式。这场技术驱动的安全博弈,正考验着各方的战略智慧。您如何看待新型武器对地区安全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