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贺麓成之妻去福州拜访贺敏学,被告知:你姨妈的长女找到了
【前言】
1973年8月,贺麓成的妻子周剑霞专程赶到福州,住在福州军区。她此行的目的是探望舅舅贺敏学。然而,在与贺敏学的谈话中,她意外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贺子珍与毛泽东共同育有六个子女,但最终只有李敏一人健康成长并留在他们身边。贺子珍从苏联返回中国后,为了确保李敏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决定将她送到毛泽东那里。此后,李敏进入了八一小学学习。
贺子珍南下后与兄长贺敏学共同生活。随后,妹妹贺怡带着儿子贺麓成前来团聚。考虑到姐姐身边没有孩子陪伴,贺怡担心她感到孤独,于是决定前往赣南,寻找毛主席和姐姐寄养在当地老乡家中的孩子。
经过不懈努力,贺子珍的大女儿终于被寻回。
【贺子珍:“我把孩子送走了”】
1929年6月,贺子珍即将临产,随红军抵达福建龙岩。很快,她顺利产下一名女婴。毛泽东见到新生儿,脸上浮现出笑意,对贺子珍说道:“这孩子真会选时候,挑了个好地方来到世上。”
这是红四军再次进入福建。与上次相比,闽西的革命局面已经大不一样,老百姓对红军的认识也深入了不少。
贺子珍在19岁生下女儿后,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在此之前,她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从未考虑过要孩子。如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
贺子珍的愿望显然难以实现,因为红军处于战斗状态,无法照顾婴儿,也不允许携带孩子。根据军队的规定,红军成员生育的子女要么被送回原籍,要么托付给当地居民抚养。
没过多久,毛主席就托人给女儿物色到了一户可靠的人家。他对贺子珍说:“现在情况特殊,只能先把孩子寄养出去。等革命成功了,咱们再接她回来。”
贺子珍虽然通情达理,但对女儿依然难以割舍。就在她犹豫不决时,国民党主力部队向龙岩发起了猛攻。为了诱敌深入并一举歼灭,朱德和毛泽东带领红军暂时撤离了龙岩。由于贺子珍刚生完孩子不久,身体还很虚弱,便留在当地村民家中调养,因此女儿也暂时没有送走。
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在闽西当地群众的大力协助下,第三次对龙岩发起进攻,重创国民党驻军,其指挥官狼狈逃窜。这场胜利使得革命根据地局势暂时趋于平稳。
7月初,毛主席卸任红四军主要领导职务,前往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由于这一变动,贺子珍不得不与刚出生的女儿分开。
贺子珍用棉被将婴儿仔细裹好,随后抱着她前往事先联系好的农家。她没给孩子留下任何物品,只将提前备好的20块银元递给了农家的女主人。贺子珍眼中满是留恋,轻声说道:“大嫂,拜托您好好照顾这孩子,等以后我们一定会来接她。”
贺子珍后来回忆道:
孩子离开后,我心里特别难受,就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似的。家里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冷清,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温度。
然而,为了革命事业和坚持与敌人斗争,她别无选择。当毛主席返回时,发现孩子不见了,便询问贺子珍。贺子珍坦率地回答:“我已经把孩子送走了。”
毛主席轻轻点头,拍了拍贺子珍的肩膀,随后沉默地转过身,静静地坐着。贺子珍明白,毛主席内心同样充满了深深的哀伤。
1932年4月,红军成功攻占龙岩后,贺子珍因忙于为部队筹集物资和资金,无法亲自前往,便请毛泽民夫妇代为前往之前寄养孩子的农户家中接回孩子。然而,贺子珍最终得到的消息却是孩子已经夭折。
在长征途中,贺子珍陆续生下多个孩子,但受战争影响,除了一些不幸早逝的,其余的孩子都托付给了当地百姓照顾。其中有一个两岁的男孩,名叫“小毛”,也被送到了老乡家中抚养。
【贺子珍:“照顾麓成,让我感到很充实”】
1949年8月,贺怡终于和儿子贺麓成重逢了。有孩子在身边,她感到特别满足。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姐姐贺子珍,姐姐也为妹妹有了依靠而开心。贺家姐妹关系一向亲密,贺怡想到姐姐唯一的女儿李敏被送到毛主席那儿上学,身边没有亲人陪伴,心里不免有些牵挂。
为了解决孩子安置问题,她选择带着儿子前往赣南寻找姐姐寄养在当地农户家的小孩。这个叫"小毛"的男孩原本是毛泽东和贺子珍托付给毛泽覃,让他转交给寄养家庭的。然而,随着毛泽覃不幸牺牲,这条寻亲的线索也就此中断了。
贺怡作为毛泽覃的遗孀,对情况掌握得更深入,她确信自己能找到“小毛”。动身前,贺怡特意去了香山一趟。
曾任毛主席警卫班班长的武象廷回忆道:
1949年,贺怡前往香山拜访毛泽东,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我在端茶倒水时,偶尔听到他们的对话片段。贺怡提到想把小毛接回来,但毛泽东表示反对。他认为,农民多年来辛苦抚养小毛,现在把他带走,对农民不公平。
贺怡性格固执,与毛主席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没过多久,她带着儿子乘车外出寻找某物,却在归途中遭遇车祸。事故发生后,当地领导立即向毛主席发送了紧急电报。据传,毛主席收到讣告后,神情凝重,久久无言,目光呆滞。
那天,警卫员注意到毛主席面向南方坐着,他三次拿起饭碗,又三次放下。
得知妹妹去世的消息,贺子珍感到无比悲伤。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把妹妹的孩子贺麓成接到自己身边照顾。
贺麓成因交通事故腿部严重骨折,贺子珍陪同他前往上海的各大医院寻求治疗。在手术后的康复期间,贺子珍始终陪伴左右,悉心照料。尽管这段时间她事务繁忙,但内心却感到满足。她曾表示:“照顾麓成让我觉得生活很有意义。”
贺麓成康复后,顺利进入上海一所顶尖中学就读。他在学习方面天赋异禀,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子珍因贺麓成长期在校而感到家中有些冷清。
1952年,全国上下正忙着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这时南京传来消息,长征时期送给当地老乡的“小毛”有了下落。贺子珍立刻赶往南京确认情况。见到孩子后,她注意到孩子有油耳朵的特征,觉得这是继承了毛主席的生理特点。
她确信这孩子就是“小毛”,但没想到,霍步青烈士的遗孀朱月倩已经认领了孩子。朱月倩坚称这是她和丈夫的儿子,名叫“霍小青”。两人为此争执不下,各执一词。
最终,贺子珍和朱月倩的争执升级到了中组部。经过详细调查,中组部确认孩子确实是霍小青。然而,贺子珍和贺敏学对这一结论并不认同,他们坚持与霍小青保持联系。
1954年,贺敏学前往北京参加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特意安排专车将他接到中南海,专门就福建的工作进行讨论。贺敏学汇报完工作后,向毛主席提到:“小毛已经找到了。”说完,他还拿出照片给毛主席查看。
毛主席最初露出诧异的神情,接着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具体情况。随后,他指示贺敏学去找邓小平处理此事。其实,从贺怡开始寻找小毛起,毛主席就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农民养育孩子付出了很多,如果硬要把孩子从农民身边带走,未必是件好事。
【贺敏学告诉贺麓成之妻周剑霞:“你姨妈的长女找到了”】
贺子珍确信她已找到“小毛”,现在只剩下两个孩子还没下落。一个是她在龙岩生下的女儿,另一个是长征途中在贵州一间草棚里出生的女儿。
贺子珍回国后,一直和哥哥贺敏学生活在一起。贺麓成在大学期间也住在舅舅家里。因此,贺麓成经常听姨妈和舅舅提起,他们希望能找到那两个失散的女儿。
贺麓成完成学业后,进入了导弹研发领域工作。尽管工作繁忙,他仍会抽出时间与妻子周剑霞一同探望姨妈和舅舅。
贺敏学偶然听到两位长辈讨论寻找长征时期送给当地百姓的小孩,他直接表示:“那个在长征途中送出去的女孩,已经不可能找到了。”
贺子珍急切地追问:“到底怎么回事?”
贺敏学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反问道:“你清楚孩子是在贵州哪个地方送走的吗?当时有没有留下什么证明?贵州地域广阔,怎么确定具体位置?”
贺子珍听了这三个问题,顿时感到心灰意冷。然而,贺敏学提到,或许可以在龙岩寻找那个孩子的下落。
贺子珍回忆起当年在龙岩送走女儿的经历。1932年4月,红军重新夺回龙岩后,她请毛泽民夫妇去接回孩子,却得知女儿已经不在人世。贺子珍对此心存疑虑,于是亲自向当地居民打听,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那户人家担心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会找他们麻烦,于是趁孩子睡着的时候把他扔了。后来毛泽民问起孩子的去向,他们怕挨骂,就撒谎说孩子生病死了。
贺子珍猜想,那个孩子可能被人领养了,估计还活着。
贺敏学听完贺子珍的描述后,态度较为含蓄地表示,那个人可能还活着,但要找到他并不容易。
作为贺子珍的兄长,同时也是孩子的舅舅,贺敏学非常关心那个在龙岩出生的女孩现在的情况。他急切地想知道她的现状,想知道她如今的模样和生活状态。
贺敏学曾让他的下属罗万昌留意毛主席长女在龙岩的情况。在那个动荡时期,罗万昌被调回老家龙岩。由于工作清闲,他便着手进行相关调查。
当时,那户农家的男主人已经过世,罗万昌便向他的遗孀打听情况。从她那里得知,女孩并没有夭折,而是被遗弃了。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是一个名叫翁姑的女子捡到了女孩并暂时照顾她。一段时间后,女孩又被转交给别人。最终,一个叫邱兰仔的女子将女孩抚养成人。
通过深入调查,罗万昌了解到,这位女孩目前在龙岩县的一家医药公司任职,担任第一门市部主任,她的名字是杨月花。
真相大白后,罗万昌着手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考虑到事件的敏感性,这份文件主要记录了寻找杨月花的全过程。报告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了发现杨月花的关键线索和调查过程中的重要细节。罗万昌在报告中客观地叙述了事件的始末,没有添加任何主观评价或猜测。这份报告将成为记录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资料。
1973年,贺敏学收到了一份重要文件。他仔细阅读后,感到非常欣喜,立刻将文件转交给了周恩来。然而,由于周恩来当时健康状况欠佳,这件事暂时被推迟处理。
8月,贺麓成的妻子周剑霞专程前往福州,拜访了贺敏学舅舅。在交谈中,贺敏学兴奋地告诉她:“你姨妈的大女儿终于被找到了。”接着,贺敏学详细地向周剑霞解释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贺敏学交代说:“你直接跑一趟龙岩,亲自找杨月花,弄清楚她的真实背景。”
周剑霞抵达龙岩后,第一时间联系了罗万昌。罗万昌向她转述了贺子珍提供的线索:女孩右腿内侧有一块明显的黑痣,膝盖前方还有两处较小的黑痣。罗万昌强调,必须仔细核实这些特征。
周剑霞清楚,丈夫贺麓成对姨妈贺子珍非常敬重。这件事不仅是贺子珍的心结,也是贺麓成的愿望。她决心要把这件事处理好。为此,她邀请了罗万昌夫妇、他们的女儿,以及舅舅贺敏学的女婿黄永平(在地方部队任职),一起与杨月花见面。
杨月花见到客人到来,立刻热情地招待,泡好茶水后便与大家聊了起来。就在这时,罗万昌的女儿灵机一动,突然大喊“有跳蚤”,并率先卷起裤腿,假装在腿上抓挠。众人见状,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纷纷效仿。杨月花不知其中有诈,也跟着卷起裤腿,无意间露出了右膝上的黑痣。
在确认了杨月花的真实身份后,罗万昌立刻向她透露了她的家庭背景,并详细说明了周剑霞与她的亲属关系。得知这一切后,杨月花情绪激动,迅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饭后,他们共同拍摄了一张集体照片作为纪念。
周剑霞回到福州后,向贺敏学报告称,杨月花确实是姨妈的孩子,她的长相与毛主席颇为相似,行为举止则与姨妈如出一辙。
【贺敏学:“你妈妈身体不好,以后会安排你们见面的”】
贺敏学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让杨月花与妹妹贺子珍见面。为了不引人注目,杨月花借口“去上海看病”出发。然而,到达上海后,她并未见到事先约好的周剑霞,也未能进入贺子珍的住处。
杨月花启程之前,贺敏学已经明确告诉她,若在上海找不到母亲,就直接去福州与他汇合。于是,杨月花最终前往了福州。刚踏进贺敏学的家门,她便感受到了全家人的热烈接待。
杨月花虽然表面上没露出难过的样子,可贺敏学还是看出了她心里的失望。他赶紧安慰她说,贺子珍现在身体很不好,中央特别重视她的治疗,希望她能安心养病。现在见面可能会让她情绪波动,影响恢复。等以后有机会,再安排她们母女团聚。
杨月花听后表示认同。
贺敏学初次见到这个外甥女就对她印象不错,两人聊到很晚。次日,杨月花表示家里孩子需要照顾,得回去了。贺敏学没有强留,临走时,他让妻子给杨月花拿了100块钱。
杨月花和贺子珍的性格非常相似,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东西。为了让杨月花收下礼物,贺敏学的妻子只好告诉她,如果她不接受,舅舅会感到难过。
杨月花最终接受了这笔款项。
杨月花与舅舅家相认后,关系日渐密切。然而,受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她始终没能见到毛泽东和贺子珍。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贺子珍寻觅孩子的初衷,并非为了将他们留在身旁。对她而言,只要确认孩子们平安健康地活着,内心便已感到欣慰。她的期望简单而纯粹,不需要更多的奢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