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了27年美金,美国劝他改美国籍,他转头带着千亿资产回中国!
2009年,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一则消息震动华尔街,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突然辞职,带着864家关联企业集体撤离美国,将千亿资产投向中国市场。
美国政府紧急开出“入籍绿卡+天价年薪”的挽留条件,却被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儒雅科学家拒绝:“我的根在中国。”

这场跨国大撤离让美国损失超120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嘲讽他“在科技荒漠自掘坟墓”。
而十年后,他孵化出的字节跳动估值超越迪士尼,投资的寒武纪芯片突破西方封锁,用实力回敬所有质疑。
这,就是李开复的硬核选择。
01
1961年生于台湾的李开复,11岁就被父亲李天民“狠心”送往美国。
这个在机场哭到撕心裂肺的男孩,用3个月攻克语言关,16岁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27岁拿下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时,已研发出全球首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在苹果公司,他主导图形界面研发,让电脑从黑白命令行跨入彩色点击时代,被乔布斯称为“改变PC命运的东方魔术师“;
而在微软工作时,他创立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中国引入首个国际级AI实验室,带出张亚勤、沈向洋等顶尖科学家;
更是在担任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时,将谷歌搜索市占率从12%拉升到35%,却被《纽约时报》质疑“向中国妥协”。
三次跳槽看似“叛逆”,实则暗藏深意。
在苹果衰败期加盟,微软鼎盛时出走,谷歌如日中天时回国,他总在巅峰时转身,追逐更大的技术普惠梦想。

2009年的中国互联网,3亿网民规模仅次于美国,但科技公司市值前十名中无一中国企业。
李开复嗅到了历史机遇:“中国将诞生比硅谷更伟大的公司。”
于是他将95%个人财富(约150亿美元)投入创新工场,关联的864家企业涉及AI算法、芯片设计、数据服务等核心领域。
之后,又说服张宏江、王咏刚等50余位硅谷华人科学家集体归国,微软前同事感叹“他挖走了半个西雅图”。
最后通过控股公司星火科技,将美国成熟的“技术研发-中试-产业化”链条整体移植北京中关村。

质疑声接踵而至:“中国连像样的云服务器都没有!”
李开复却用十年交出答卷:投资的美团、滴滴、字节跳动总估值超2万亿美元。
寒武纪思元370芯片打破英伟达垄断,支撑国产大模型训练。
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拿下梅赛德斯奔驰战略投资,反向输出德国。
02
2013年,52岁的李开复确诊淋巴癌四期。
化疗期间,他在病床上用平板电脑开视频会议,调侃“癌细胞扩散速度赶不上我们的技术迭代”。
抗癌成功后的他更拼命,却被卷入两场硬仗。

2023年,他创办AI公司“零一万物”,豪赌2000张A100显卡训练国产大模型。
面对美国芯片禁令,团队用“动态分片计算”技术将算力利用率提升40%,推出1400亿参数的DeepSeek模型,在权威测试中超越GPT-3.5。
美国商务部以“技术转移风险”为由,冻结创新工场在美资产。
李开复反手将服务器数据迁移至贵州数据中心,并在新加坡设立离岸基金。
这种务实精神甚至引发争议。
当舆论批评他“投资过于商业化”时,他反问:“不让技术变成白菜价,怎么打破西方霸权?”

2024年,63岁的李开复仍在凌晨三点回复工作邮件。
他的零一万物估值突破300亿元,但更让他骄傲的是另一组数据。
创新工场累计孵化800家企业,创造就业岗位120万个。
85后创业者占比从2009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63%。
华人科学家归国潮中,46%坦言“受李开复影响”。
这位戴着抗癌手环的“科技传教士”,至今保留着1998年微软研究院的工牌。
有人问他为何不学马斯克造火箭,他指了指办公室墙上的书法——“落叶生根”:“我的火箭,就是让中国技术扎根全球。”

从硅谷副总裁到AI教父,从癌症患者到产业棋手,李开复用半生演绎着硬核爱国主义的当代样本。
当美国议员仍在听证会上争论“如何阻止技术外流”,这位老人已带着新孵化的脑机接口公司,悄然布局下一个十年。
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写:“科学家最好的实验室,永远是祖国大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