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艺术之光闪耀全球

中国文化传媒网 6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雷雨》海报   《雷雨》剧组供图

《雷雨》剧照     《雷雨》剧组供图

来自上海的越剧在香港文化中心奏响,一台《碧玉簪》展现出江南文化的艺术魅力;希腊国家剧院的《希波吕托斯》和中国的《雷雨》先后在同一个剧场上演,以戏剧精神为延续,东西方戏剧在咫尺间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融合科幻叙事与黑光技术,创造出剧场视觉幻境,让观众感受150年前科幻照进现实的诗意……维港之畔,艺术浪潮奔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艺术作品汇聚在第53届香港艺术节,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国界、语言与艺术门类的文化盛宴。

打造丰富多元的艺术环境

香港艺术节闪耀五十三载,为海内外众多艺术家的创新创作提供了有力平台、为中西方艺术的交流碰撞激发了无限可能。

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立歌剧院乐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分别以动人的旋律,为本届香港艺术节拉开华彩帷幕、画上完整句号;香港中乐团的《虞姬梦》调动观众一起感受虞姬的内心世界……

“香港中乐团自197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推动中乐在世界舞台上的传承与发展。”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表示,多年来,香港中乐团也始终根植传统、锐意创新,探索着中乐的无限可能。例如,在音乐会中融入诗词书画元素、让音乐与经典文学名著对话、让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同台演奏等。阎惠昌认为,通过跨界融合来拓展艺术表现力,将让更多观众进一步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族音乐。

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余洁仪表示,53年来,香港艺术节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引进及联合制作了歌剧《红楼梦》《拉娜》、话剧《青蛇》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现了艺术发展趋势,并为本地艺术界带来创意启发。“今年,我们还复刻了法国歌剧《卡门》在1875年首演的版本。”余洁仪介绍,根据当年保存至今的制作档案,该剧的演出团体用10年时间打磨,严谨还原了《卡门》首演时的舞台、服装、场景等,让观众犹如穿越到百多年前的剧场。

助力舞台艺术迈向新时代

五彩缤纷的海洋生物如何呈现在观众眼前?深海探险将带来怎样的视觉体验?香港艺术节期间,融合了科幻叙事与黑光技术的中法共创作品《海底两万里》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大剧院首演。

舞台上,六位演员化身“黑光魔术师”,演绎层次丰富的人类角色,在纯黑幕布间以戏偶与肢体喜剧,构建流光四溢的深海幻境。该剧制作人翁世卉表示,《海底两万里》令人惊叹的是,艺术家用“手作魔法”打造出剧场视觉幻境,它足够赤诚,让孩子们看懂奇幻;它又足够深邃,让成年人感受150年前科幻照进现实的诗意。

在数字文明与人文精神交融共生的背景下,舞台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变革。“艺术节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与作品集中呈现,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推动艺术的发展与创新。”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苏国云说。

法式音乐歌舞超沉浸VR互动体验《巴黎舞会》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由2名专业舞者在60分钟里引领10位观众互动。观众戴上VR眼镜,即可穿上晚装,沉浸在浪漫的法式音乐歌舞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化身角色并参与叙事。

全新呈现的《希波吕托斯》也在本届艺术节完成亚洲首演。富于奇思妙想的是,剧中饰演爱神阿弗洛狄忒的演员手持一台摄影机实时拍摄,将影像投射在舞台上一块巨大的方形银幕上。手持摄影机赋予了观看舞台表演的另一个视角,不仅可以辅助叙事,也给观众带来新的观演体验。

带动旅游经济良好发展

过去,人们到香港是奔着购物;如今,更多人是为这座城市充满活力而独特的文化艺术而来。“东方之珠”正以中华文化为引领,全方位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向世界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也正以文化艺术为支点重塑城市气质,让艺术连接生活,赋能文旅商体展融合。

“香港艺术节是国际艺坛的重要文化盛事,传承香港百川汇流的国际都会精神,为海内外艺术家提供创新创作和尽展所长的平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在香港艺术节持续举办的50多年里,每年都吸引着众多香港市民与来自海内外的旅客观赏连串表演节目,更带动着香港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协同发展。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今年前两个月访港旅客达840万人次,日均逾14万人次,同比增长7%。承接良好势头,香港会继续加强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旅客访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

李家超表示,《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中,定下“文化+旅游”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未来,香港将继续以香港艺术节等品牌项目呈现多元化艺术表演和活动,让游客不但能欣赏精湛的艺术作品,更能深入了解香港的文化底蕴和创意活力,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文化传媒网

中国文化传媒网

立足文旅行业,面向社会文化,为用户提供文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