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美国离不开中国产品,这些潜伏在中国的美国货,你知道几个
特朗普对华关税提至 104%,本想给中国 “使绊子”,却没料到,美国民众先乱了套。
超市货架上,中国商品瞬间被一扫而空,甚至有人直言 “没中国货没法活”
看似美国依赖中国货依赖得不行,很多国人却浑然不知,好些“国产”的东西,竟来自美国。
到底哪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国货,实则是美国“暗度陈仓”的产物?
美企暗藏国货身影
提到日常护肤品,很多人会想到“大宝”。
作为曾经的国民护肤品,曾经确实是“国货”,1999年它还荣获了国家级的商标认证。
然而在2008年,这个土生土长的品牌却被美国强生集团收购了。
许多消费者不知道,强生这个印着卡通图案的洗护套装,和如今的大宝一样属于“美国货”。
这个收购“大宝”的强生集团,于1886年在美国创立。
刚成立没多久的它,就在医疗保健和个人护理领域口碑良好。
尤其是在婴儿护理产品,许多人从小用到大,却不知道其实这是美国品牌。
如今走进超市,大宝依然摆在护肤品区显眼位置,但旁边还多了强生婴儿洗护系列,让人无法意识到它是美国品牌。
和强生相对应的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宝洁,也是待在中国多年的“老演员”了。
它旗下的潘婷、海飞丝、汰渍等品牌可以说是许多中国家庭的首选。
1988年,宝洁凭借着“海飞丝”洗发水的去屑功效,迅速打开中国市场。
紧接着,飘柔等一系列针对不同需求的产品接踵而至,很快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
可以说,它不仅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如今,这个品牌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方方面面。
从高端护肤品到平价洗衣液,从电动牙刷到女性卫生用品,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让推崇国货的人难以防范。
洋品牌本土化
除了上面的生活用品外,中国人最喜爱的吃喝中,其实也被入侵了。
然而,这个老字号的命运可谓几经沧桑,经过多次易主后,如今它已落入全球啤酒巨头英博集团的怀抱。
如今,每喝下一瓶“哈尔滨啤酒”,每瓶酒的利润都有一部分流向海外资本。
而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也很有可能是美国的品牌。
曾几何时,提到辣椒酱,不少人都会想起亲切的“老干妈”。
可随着老干妈的经营不善以及口味的变化,不少人都会选择另一个产品“味好美”。
味好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直到1989年才来到中国。
有意思的是,它不仅在超市里跟国产品牌同台竞技,还悄悄地潜入了我们常去的快餐店。
没错,你在麦当劳、肯德基吃到的某些调味品,很可能就出自味好美之手。
说到快餐,就不得不提到与之形影不离的饮料。
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触角已经伸向了远超碳酸饮料的领域。
不仅如此,雪碧、芬达这些耳熟能详的饮料,还有近年来流行的维他命水。
甚至是常见的矿泉水品牌冰露,都是出自可口可乐之手。
这些品牌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据统计,到2024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份额超过40%。
回顾这些品牌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它们或是收购了本土品牌,或是巧妙地包装自己,让消费者产生一种亲切感。
这种策略不仅帮助它们快速打开市场,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
关税战的影响
如今,在中美关税互相加征的情况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商品是否会因此涨价?
其实,如果这些美国品牌在中国有完整的生产线,从原料到成品都在本地完成,那么关税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但如果某些关键零件还需要从美国进口,那么成本上涨就难以避免了。
况且,美国的这些品牌,我们本土产品也并不是不能代替它们。
近几年,国产品牌也在悄然崛起,支持国货,使用国货也成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但是,也有部分消费者即便面对价格上涨,仍然坚持选择自己习惯的美国品牌。
这种选择背后,折射出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可能超越了对价格的考量。
不过,如今的关税战影响最大的还是做进出口贸易的老板。
假设你开了一家小店,主要卖进口商品,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进货成本涨了不少。
这时你就面临一个难题:涨价吧,顾客可能会觉得太贵不买了;不涨价吧,自己可能就赚不到钱了。
这就是很多小企业现在的处境。
而另一边的美国消费者的生活,也因为关税战受到波及。
超市里的日用品、电子产品等,价格都在悄悄上涨。
企业也不好过,因为原料和零件变贵了,很多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从哪里进货。
农业方面的变化更是明显,美国中西部有大片的大豆田,过去收获的大豆有一半都卖给了中国。
现在失去了这个大客户,农民的收入自然受到了影响。
而中国虽然可以从其他国家买大豆,但像芯片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想找替代品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这场关税战中,美国企业失去了巨大的中国市场,可能会减少研发投入。
中国企业虽然迎来了发展机遇,但在某些领域也面临短期困境。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一体的情况下,想要单纯的抵制某一个国家的品牌,变得越来越困难。
中美之间的贸易,最好的关系还是“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北方网:《强生收购大宝引来三大疑虑 大宝还会天天见吗?》-2008-8-10
2.海峡导报:《特朗普加征中国关税达104%?邱毅:硬干最后吃亏的是美国》-2025-4-9
3.北京商报:《“中国电视被买空”!美国人去超市囤货中国商品》-2025-4-5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