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没想到:冻结俄几千亿的西方,连中方船只都不敢上,乖乖放行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中国货船“伊鹏3号”复航,类似“银河号事件”不会再上演。
这一回,俄罗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心中那些一向趾高气扬、对别国动辄指手画脚,甚至毫不留情地没收自己海外资产的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时,居然表现得如此“谦卑”,竟然连中国的一艘商船都不敢轻易登上。

——【“伊鹏3号”漂在海上,中国说:没我同意,谁也别想上船】——»
2024年11月下旬,波罗的海,两条海底电缆说断就断。
瑞典到立陶宛的,芬兰到德国的,都歇了菜。
一艘从俄罗斯拉化肥去埃及的中国商船“伊鹏3号”,因为航线和出事时间地点对得上,加上AIS系统关了7个半钟头,立马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丹麦海军率先行动,11月19号便开始监视该船只。
随后,德国、瑞典、芬兰迅速加入。
包括“巴德杜本号”、“波塞冬号”,以及丹麦的“白熊号”巡逻舰在内的多艘舰船,形成多层包围,最近距离仅一公里多。

瑞典甚至公开声明,部分事发海域属于其管辖范围,要求该船返回瑞典协助调查。
“伊鹏3号”态度强硬,直接在卡特加特海峡的国际水域抛锚,不予理睬。
芬兰已将此事定性为刑事案件,德国有人声称这是“混合战争”,丹麦首相更是火上浇油,表示若为蓄意破坏,毫不意外。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似乎有意将中国船只困住。
中国这边反应也够硬。外交部先说不清楚情况,但强调中国船的“正常航行权利和合法权益”得保障。
紧接着,中方撂下狠话:未经我国允许,任何登船检查都是非法的。

这话显然管用了。欧洲几国的军舰虽然围着,“伊鹏3号”也只能原地趴窝,但在中国代表到场前,愣是没人敢强行上去。
这场海上对峙持续了好几周,船上的人和物资都吃紧。直到12月19号,僵局才破。
中国同意德国、瑞典、芬兰和丹麦派人登船,但条件是:欧洲人只能当观察员,调查得中国人主导。

一个由14名中国人、9名德国人、6名瑞典人、3名芬兰人和1名丹麦人组成的联合小组上了船。
检查完两天,大概12月21到23号,“伊鹏3号”就恢复航行了。
中国后来也说,愿意接着聊,合作处理后续。

——【冻结只是开胃菜?俄罗斯海外资产快成乌克兰“提款机”】——»
与“伊鹏3号”事件里欧洲国家那点小心翼翼比起来,西方对俄罗斯可就直接多了。
俄乌冲突一开打,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那是铺天盖地。
三千多亿美元的俄罗斯海外资产,包括两千多亿欧元的央行储备金和近两百亿欧元的私人老板的钱,全给冻了。

不仅把俄罗斯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还搞贸易禁运和金融孤立,俄罗斯银行在国外的钱袋子和企业融资都傻了眼,经济受影响不小。
更狠的是,这些冻结的钱怎么用,西方国家也盘算上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说过,要搞个专门机构管这些俄罗斯资产,投资赚的钱,拿去支援乌克兰打仗和以后重建。

欧盟的行动就是“强盗行为”,目的就是为了侵占俄罗斯资产,用于实现欧盟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是欧盟应该明白,俄罗斯绝不可能任由其他国家侵占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对欧盟采取前所未有的反击行动。
2024年12月24号,乌克兰那边说收到了第一笔大约10亿美元,据说是美国拿俄罗斯被冻资产的收益给的。

欧盟也打算这么干,拿俄罗斯资产的收益当抵押,给乌克兰大笔贷款。
俄罗斯当然急眼了,痛骂这是“偷窃”,还扬言要报复,比如用西方国家在俄罗斯被冻资产的收益来发展自己。
不过,这种抗议似乎没啥用,西方国家该干嘛干嘛。

——【船没坏锚没坏,坏的是规矩还是看人下菜碟?】——»
这两件事儿前后脚发生,处理方式和结果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少人琢磨,这国际关系里,是不是还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有人说,西方国家在“伊鹏3号”这事儿上那么克制,跟中国现在国力强了脱不了干系。

毕竟,在公海对一个主权国家的船动粗,尤其没铁证的时候,国际法那关也不好过。
中国咬死管辖权,欧洲调查人员想独立搞刑事调查,或者拿到船上的监控、航行记录仪这些关键电子证据,门儿都没有。
这也算是给了大家一个台阶下。

往前翻翻,2023年也有类似的海底设施坏了的事儿。当时一艘挂中国旗的“新新北极熊号”货轮,因为风大抛锚,不小心把天然气管道和通信电缆给弄坏了。
芬兰外长当时就公开说“相信中国的调查”,最后这事儿按“意外事故”算了。
这跟早年间“银河号”事件里中国吃的瘪,那可真是天上地下。

“伊鹏3号”这事儿本身也不是没疑点。
丹麦无人机拍到船上一个锚都变形了,瑞典海事勘察也说锚爪子弯了,这都支持“拖锚”把电缆刮断的说法。
船过电缆区时明显减速、AIS系统关闭、出事前船员集体换班、保险公司也换了,还有船从亚洲航线改成老往俄罗斯港口跑,这些在一些西方媒体和机构眼里,都透着蹊跷。

甚至有情报瞎猜,说俄国人可能“忽悠”船长干的,还扯上俄国船给“伊鹏3号”发过加密信息,俄国海军救援船在检查前靠近过这艘船等等,这些都没证实。
可即便疑点再多,瑞典海事事故调查委员会在2025年4月发的报告里,还是承认没法确定“伊鹏3号”是不是故意破坏。
理由是时间不够,关键电子证据拿不到。

报告也说了,高速航行时抛锚对船和人都危险,这好像跟故意破坏的说法对不上。
可锚拖了那么远船员都没发现,又有点不合常理。
这种技术上的糊涂账,加上证据上的不确定,跟国际政治的现实搅和在一起。

一边是海底设施安全越来越重要,另一边是大国之间硬碰硬风险太大。这些因素凑一块儿,才有了“伊鹏3号”事件的结局。
而俄罗斯的遭遇呢,则更像是在国际上力量失衡,又被扣上“侵略者”帽子后,一个国家可能碰到的倒霉处境。
说到底,这些事儿都在讲一个最现实的道理:落后就得挨打!

所谓“真理”,有时确实需要足够的“剑锋”来守护。
=碰上说不清道不明的指控时,自己够不够强大,可能真会影响到最后是得被迫剖开肚子自证清白,还是能从容不迫地周旋,甚至让对方连甲板都不敢轻易踏上来。
这背后的门道,可真值得细品。
参考信息:
深观察丨用俄罗斯的钱还乌克兰的债 美国坐收渔利——央视新闻
中国货船在波罗的海遭截停 外交部:决定复航 已通报相关国家——国际在线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930237572849719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