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口争夺战:曹操拔汉中,诸葛亮征夷越,孙权打山越
葛优有句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其实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而三国时期不仅仅是人才重要,人口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由于汉末黄巾起义加上各类天灾饥荒不断,人口急剧减少,所以争夺人口有时候比争地盘更重要。

何兹全在《三国史》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减少和土地荒芜,使劳动力成为最主要的问题。有了人口,就有了劳动力,就有了财富,有了武力,有了权力,有了一切。所以一方势力有时候地盘、土地可以放弃,人口劳动力要带走。”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各方势力争夺人口的战役:
1、曹操靠收编黄巾起家。曹操的实力其实一开始很弱小,起步只是袁绍所表荐的东郡太守。公元192年青州黄巾百万攻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被杀,鲍信、陈宫等人谋划曹操入主兖州抵抗黄巾,曹操正是靠着收编黄巾起家,有了地盘,有了人口,才能够逐鹿中原。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且不说为曹操四处征战的青州兵,光是这百万人口,就给曹操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具,也为曹操日后能够开始屯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曹操很早就深刻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
2、曹操拔汉中居民。215年曹操征汉中,攻下汉中后,一度进入巴东、巴西郡(今重庆),并强行迁徙了当地8万多人,移居到河南洛阳、河北邺城一带,以补充久经战乱后、中原地区虚弱的人口;平定张鲁后,曹操又下令将汉中地区的几万户居民,强行迁徙到陕西的关中地区。
刘备一生唯一一次正面击败曹操,就是汉中之战,然而史书中对于刘备多的汉中,有“得地不得人”的说法。因为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失败后,临撤退前,又将甘肃武都一带的5万多户氐人,加上之前强制迁徙的人口,刘备虽然得到了汉中,但大部分人口已经被曹操抢走。
3、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担心“江滨郡县为孙权所(攻)略”,想将江淮地区剩余的居民迁徙到北方。江淮地区剩余的人民“皆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空,合肥以南唯有皖城”。这次曹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淮南许多人都跑到了江东。
蜀汉公元208年,曹操在当阳击溃刘备,荆州士民百姓十多万跟随刘备难逃,当时有人劝刘备扔下百姓逃走,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表明了刘备作为一个枭雄的眼光,蜀汉也非常重视对人口的争夺。
228年第一次出师北伐的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不得已撤兵。临撤退前,他下了一个命令:把西县1000多户人家,强行迁徙进入蜀汉控制下的陕西汉中。254年,姜维再次出征陇西失利后,在回军的过程中:“拔(魏国)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居于(四川)绵竹、繁县。”
魏、蜀、吴三方势力,蜀汉最弱,人口最少,所以诸葛亮、姜维在北伐的时候,也是尽力掠夺人口。除此之外,自诸葛亮225年平定南中地区后,也经常从夷越等少数民民族抽调兵力,比如赫赫有名的无当飞军,就是从“青羌”中所选拔而出。
孙吴汉末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偏安江左的孙权,很早就认识到了掠夺人口的重要性 :建207年孙权攻打占黄祖胜利后,“虏其人民而还”;208年孙权彻底消灭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亲征皖城,“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此后一直到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年),东吴仍然不断派兵进入司马氏的晋国境内掠夺人口:“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
除了注重掠夺刘表、曹魏、司马氏等邻近各路军阀治下的汉族人口,江东孙氏政权一直没有停滞对境内山越部族的征讨。从孙策、孙权一直到吴国灭亡之前,史书中对于征讨山越的记载屡见不鲜,据史学家统计,吴国单单从山越所获取的兵力,就不下于20万,其他人口就更不必多说了。
东汉永寿三年(157年)人口有5648万人,但经过了汉末三国长达几十年的战乱、疾病、饥荒后,人口锐减。据统计三国时期人口约为800万,仅相当于东汉人口的七分之一!所以在三国时期,群雄们在争夺地盘的同时,也发生了多次强行迁徙甚至掠夺人口的事,有时候甚至为了人口而放弃地盘。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