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系军阀风云录:12位滇系军阀的权力游戏(救国梦与地盘梦)!

翰林院女大学士 4天前 阅读数 55 #历史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我们知道‌滇是云南省的简称‌,即便是字面理解的意思,滇系军阀便是出身云南的军阀。辛亥革命后,滇系军阀早期以唐继尧为首,主要控制的区域是滇、黔2省,后向四川扩张。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滇系大部分将领都是来自云南讲武堂。

1.血色残阳下的西南枭雄——唐继尧

唐继尧是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唐继尧虽然出身一般,但是其勤奋学习,成绩突出,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到日本的一所军事学校东京振武学校进修学习,此时他仅仅二十岁。后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振武学校毕业,到金泽的日军第九师团炮兵联队见习,一年后又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学习,其留学经历异常丰富,成绩也是非常突出。

在日本的唐继尧怎么也不会想到,未来二十年间,他将以昆明五华山光复楼为舞台,在西南边陲掀起惊涛骇浪,成为改写民国政治版图的关键人物。在学成回国仅仅两年后,从一个陆军第十九镇的一个管带,到贵州都督、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等,总督云南,成为封疆大吏,此时他也不过才三十岁。唐继尧展现出与其文人外表极不相称的政治手腕。他通过"援黔""靖川"等军事行动,逐步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川黔两省。1913年蔡锷北上,唐继尧接掌云南都督大印时,麾下已有装备德械的精锐三个师,滇军成为西南最具战斗力的军事集团。

主政云南十四年间,唐继尧对云南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云南讲武堂为我们我们后续抗战输送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在这一点他还是值得表扬的。然而军阀终究是军阀,唐继尧的"大云南主义"愈发膨胀,六次出兵川黔导致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十分窘迫。在二六政变中,这位曾叱咤西南的"东大陆主人"被部将逼宫下野,

作为滇系的创始人,唐继尧的个人能力是无可挑剔的,他的工作履历也是非常精彩。他既是革命理想的践行者,也是地方割据的维护者。

2.乱世儒将——赵又新

在众多滇系军阀中很多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赵又新同样也不例外。他十九岁时便高中秀才,然而清末的统治早已摇摇欲坠,无可救药。于是在他二十三岁时,便做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决定东渡日本求学。早年到日本的一所军事学校东京振武学校进修学习,在振武学堂的操场上,这位云南青年褪去长衫,换上戎装,立志学成回国报效国家。后又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学成回国后,在李烈钧处任职,后前往云南投奔唐继尧。袁世凯称帝后,跟随蔡锷进军川南,几经功勋成为护国军名将。

回国后的赵又新迅速崛起,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到滇军第二师师长,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文人到将领的蜕变。赵又新的个人军事生涯,极具个人色彩,川滇战争爆发时,面对唐继尧的扩张政策,他多次在军事会议上直言劝谏,这种不合时宜的坚持,最终使他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3.滇军砥柱——朱培德

朱培德出身显赫,祖上都在朝廷任职,在家族的悉心培养下,朱培德十分优秀。十九岁时便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进修学习,与同在讲武堂学习的朱德并称模范二朱。朱培德毕业后,便加入了滇军,从一名小小的队官一路成长为连长、驻粤滇军第七旅旅长、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等,为滇军贡献巨大,实乃讲武堂走出的铁血将星。

朱培德没有唐继尧、龙云那般声名显赫,却在护国战争、北伐大业中屡建奇功,更以“儒将”之风在江西主政期间留下深远影响。这位被蒋介石称为“滇军第一智将”的人物,为滇军的发展发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先后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其中在护国战争中,以一个营兵力牵制北洋军主力三天三夜,为护国军赢得战略主动权。作为第三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战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参谋总长,代理总司令,是国民革命军第一批正式授予一级上将军衔的八人之一。

4.滇中寒门走出的文武全才——唐淮源

唐淮源那个年代寒门中出来的贵子,他出生于云南江川一户贫寒的耕读之家。父亲早逝的困境没有击垮这个倔强的少年,在母亲的抚养下,他变得十分坚强,在刻苦学习之下,以"江川神童"的美誉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这边结识了朱德,两人相谈甚欢,十分对脾气,因此就此结拜。

学成毕业后,前往滇军任职。在护国的烽火中逐渐淬炼出的滇军将星,跟随蔡锷将军率领的护国第一军与北洋军作战,一路从排长升至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在顾品珍掌握滇军后,唐淮源担任第二旅旅长。唐继尧回滇复辟后,唐淮源便离开了滇军投奔了四川督军刘湘。

在护国战争中让年仅31岁的唐淮源晋升为滇军旅长,更确立了其在滇军中的核心地位。此后十余年间,他辗转参与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始终以"治军严明、体恤士卒"著称,其部队在军阀混战中始终保持着罕见的军纪。

在全面抗战期间,唐淮源辗转在多条抗日的战线上,五十七岁的他始终冲锋在最前面,为手下做榜样。其中在中条山之战中,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唐淮源率领的第三军伤亡惨重,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唐淮源在悬泉山写下"抗战到底,矢志不渝"的血书后举枪自戕,践行了"中国军人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的誓言。此役第三军伤亡殆尽,但牵制日军达月余之久,为黄河防线赢得了宝贵时间。

5.留日士官到护国悍将——顾品珍

顾品珍家境还算富裕,由于祖上从医,为他积攒下了一点家业。清廷腐朽与列强侵凌,他选择弃文从武,东渡日本学习军事,成为东京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骑兵科的高材生,在日期间,结识一大批日后滇系的大佬人物,为他日后能在滇系发光发热奠定了基础。

学成回国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兼骑兵科长,从讲武堂教官一路擢升为滇军将领。四川局势混乱时,顾品珍跟随滇军进攻清政府川督赵尔丰,赵尔丰迫于形势交出政权。顾品珍出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校长、第六师中将师长,成为滇军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唐继尧主政云南后野心膨胀,试图以“联省自治”之名扩张势力,甚至不惜勾结桂系军阀,引发滇军内部不满。顾品珍作为实力派将领,逐渐与唐继尧离心。唐继尧因出兵广西惨败,威信扫地,顾品珍趁机联合滇军将领发动兵变,迫使唐继尧流亡香港。顾品珍以滇军总司令身份主政云南,开启了他短暂却争议纷呈的执政时期。

6.滇西少年到护国骁将——金汉鼎

金汉鼎早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成为同班同学,在讲武堂两年多的时间里,金汉鼎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学成毕业后,加入护国军,跟随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入川,因为作战勇猛,很快从一名士兵升到营长。在推翻清朝在云南的统治到推翻袁世凯的帝制,金汉鼎都在默默无闻着做着贡献。

在护国战争中,金汉鼎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猛,亲率敢死队奇袭泸州,以"三昼夜奔袭三百里"的壮举震动西南。因为能力出众,同朱德、耿金锡、项铣并称滇军“四大金刚”,名震川南。

因为出色的个人能力深受顾品珍赏识重用,在滇军内部的权力斗争频发时,他能够实时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权力的变更而影响,金汉鼎巧妙斡旋于各派系之间,着实有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在顾品珍掌握滇军,并准备率军北伐时,委任金汉鼎代理滇军总司令,代理云南省长。

7.兴义系军阀的奠基者——刘显世

刘显世的出身那是相当的好,有一个有野心和才能的老爹,对他的教育也是非常有帮助,十五岁时便在军营行走,十八岁时,便考中了秀才,也算是文武双全。在父亲的帮助和影响下,他是仕途自然是顺风顺水,不过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历练。

在刘氏家族逐渐掌控了地方武装,形成了“上马管军,下马治民”的豪强根基后,其父亲逐渐退居二线,刘显世上位掌握大权。在袁世凯称帝时,刘显世将圆滑的处世之道发挥到了极致,他不确定袁世凯最后能不能成功,又不能直接得罪他,他一面接受袁世凯“子爵”封号,一面诓骗蔡锷的讨袁军自己在整顿兵力。这位“墙头草”督军直到袁军败象已露,才正式宣布贵州独立。这种“先观望后站队”的策略,既保全了实力,又使其跻身护国功臣之列。

8.革命志士到边陲守护者的跌宕人生——李根源

李根源的祖上在明代、清代都是非常有名望的氏族,要么是征战沙场的将领,要么是进士及第的大臣。到李根源时继承了先辈的才华,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了昆明高等学堂,跟随清代昆明进士陈荣昌学习,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公费留日,进入士官学校学习。

学成回国后,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负责全权筹办该校各项事宜。云南讲武堂的创办是源于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沈秉堃主动邀请李根源回国创办的云南讲武堂,仅仅半年便开学。

开办云南讲武堂后,让其名声大震,仕途之路也是一路高升,先后担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陕西省省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北洋政府农商总长等。

9.乱世枭雄的革新者——胡若愚

胡若愚的出身比较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早年在家人精心的培养下先后进入云南陆军小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校班进修学习,学成毕业后加入滇军,先后担任中队长、营长、团长、旅长。护国战争期间,他作为蔡锷麾下得力干将,在川南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曾以两个营的兵力牵制北洋军一个整编旅达半月之久。

顾品珍等起兵倒唐,唐继尧率军复辟时,胡若愚任第二路司令兼前敌副总指挥,唐继尧再次督滇,胡若愚调任滇中镇守使兼戒严司令,驻昆明,后改镇滇南。持续三年的"滇系内斗"中,胡若愚展现出老辣的政治手腕,先后联合黔军、桂系势力,甚至试图借助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量巩固地位。

10.从书生到军阀——孙渡

孙渡的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一度吃饭都是问题,然而人穷志不穷,他凭借自己刻苦的学习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步第4期工兵科学习进修,学成毕业后加入滇军,担任警卫第二团任排长。

凭借出色的能力接连升任连长、营长、滇军直属独立团团长等。后跟胡若愚入川参与川滇黔之战,战败后,担任云南省宪兵司令官。其实孙渡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源自他超高的政治觉悟,他总能够认识到政治的变化,孙渡迅速在滇军系统中崭露头角。他并非以勇猛著称,而是凭借精明的政治嗅觉和谋略获得唐继尧的赏识,最终成为核心幕僚。

唐继尧倒台后,龙云、胡若愚等新派军阀展开激烈角逐,孙渡再次展现出超人的政治头脑,他精准预判龙云集团的优势,果断投靠龙云,为其卖命。最后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种“多方下注”的策略,让孙渡在滇系军阀多次内斗中始终屹立不倒,甚至被蒋介石视为“可争取对象”。

11.毁誉交织的巴蜀枭雄——杨森

杨森虽然出身一般,但是父亲也算是谋得个一官半职算是体制内的人物,因此对于儿子杨森的教育异常重视。在父亲精心的培养下,杨森顺利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后进入川军,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被俘。受到黄毓成赏识,将其留在身边重用,正是这次被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通过在滇军的磨练帮助他日后在川军的强大。经过五年在滇军的锤炼,时机成熟后再次重返川军。

在四川、云南军阀混战时,杨森为了自保,他先是依附滇军首领唐继尧,后见势不妙果断倒戈,联合川军将领驱逐滇军。这种灵活的政治手腕,让他保存了实力,站稳了脚跟,成为北洋政府任命的四川军务督办。此时的杨森手握五个师兵力,控制着成都、重庆等要地,俨然成为巴蜀大地的实际统治者。

执掌四川十余年的滇系军阀杨森,人生十分传奇,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朝,让他见到了风风雨雨的人生,他不光是在政治战场上多次摇摆事主,在私生活上他竟然娶了十二位妻子,也是颇具争议。

12.辛亥先锋到云南军政砥柱的沉浮人生——黄毓成

黄毓成在晚清时,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高中秀才,让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大才子。两年后,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考到了留学生的名额,,20岁的黄毓成穿越滇南崇山,踏上了驶向日本的航船,到日本士官学校进修学习

学成回国后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学堂骑兵科教官,为滇军培养了首批现代化军官。袁世凯称帝时,黄毓成力排众议支持唐继尧起兵。后跟随唐继尧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袁世凯调动十几万军队妄图消灭护国军,黄毓成被任命为滇军第三军第三梯团团长,负责阻击袁世凯军队,后升任第四军军长。先后担任滇军驻川师长,云南督军公署参谋处参赞,靖国军军长、滇军总司令部参赞等。

以上便是滇系军阀,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于知识的渴望都是非常的强烈,他们大多数都进入到高等学堂进修,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知识确实能够改变命运。

在唐继尧病死后,旧滇系军阀亦告结束。后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成为云南省政府主席,统一云南,确立其在云南的统治地位,当上了“云南王”。云南从此进入新滇系军阀的统治时期。

那么新滇系都有哪些军阀呢?欢迎评论区流言。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翰林院女大学士

翰林院女大学士

发现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