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节,我和母亲去小姑家送猪肉,临走时,小姑把我们送到村口

郑明杰呀 2周前 (03-20) 阅读数 0 #推荐

那年的春节,天气格外冷,北风呼啸着卷过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屋檐下的冰凌像一把把利剑,悬挂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母亲早早地起床,忙着准备年货,而我则被叫去帮忙。那天,我们要去小姑家送猪肉。

小姑是母亲的妹妹,嫁到了邻村,虽然距离不算远,但因为农活繁忙,平日里很少走动。春节是难得的团聚时刻,母亲特意从自家养的猪身上割下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包在油纸里,准备带去给小姑一家。

母亲是个细心的人,她知道小姑家条件不太好,平日里省吃俭用,过年也舍不得买太多肉。于是,这块猪肉不仅是年货,更是母亲对小姑的一份心意。我背着猪肉,跟在母亲身后,踩着厚厚的积雪,一路向小姑家走去。

路上,母亲不停地叮嘱我:“到了小姑家,要懂礼貌,见了长辈要叫人,别像在家里一样没大没小。”我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忐忑。小姑虽然是我母亲的妹妹,但我和她并不算熟悉,平日里见面的机会少,对她的印象也仅限于母亲口中的描述。

到了小姑家,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烟火味。小姑正在灶台前忙碌,见我们来了,连忙擦了擦手,笑着迎上来:“姐,你们来了!快进来坐,外面冷。”母亲笑着点点头,把猪肉递给她:“这是家里养的猪,肉挺嫩的,你们过年吃。”

小姑接过猪肉,眼里闪过一丝感激:“姐,你们太客气了,家里都挺好的,不用这么麻烦。”母亲摆摆手:“都是一家人,别见外。”小姑把我们让进屋,倒了热茶,又端来一盘花生和瓜子,招呼我们坐下。

屋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小姑还年轻,笑得灿烂。小姑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正在屋里写作业,见我们来了,礼貌地叫了声“大姨”和“表哥”。我冲他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拘谨。

母亲和小姑聊起了家常,从田里的收成到村里的变化,话题不断。我坐在一旁,听着她们说话,偶尔插上几句。小姑虽然年纪比母亲小,但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眼角布满了皱纹,手也因为常年劳作变得粗糙。她说话时总是带着笑,但那笑容里却藏着几分疲惫。

聊了一会儿,小姑起身去厨房忙活,母亲也跟了进去帮忙。我坐在屋里,看着表弟写作业,心里有些无聊。表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放下笔,小声问我:“表哥,你要不要出去走走?”我点点头,跟着他出了门。

村子不大,但积雪覆盖的田野却显得格外空旷。表弟带我去了村口的小溪边,溪水已经结了冰,冰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表弟捡起一块石头,用力砸向冰面,冰面上立刻裂开了一道缝隙。他笑着对我说:“表哥,你也试试。”我接过石头,用力一扔,冰面上又多了几道裂缝。

我们在溪边玩了一会儿,表弟突然问我:“表哥,你们城里是不是很好玩?”我愣了一下,点点头:“还行吧,就是人多车多,不像这里这么安静。”表弟低下头,踢了踢脚下的雪:“我也想去城里看看,可是家里没钱,妈妈说让我好好读书,以后有机会。”

我看着他,心里有些酸涩。表弟比我小几岁,但已经懂事了。他知道家里的情况,也知道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加油,等你考上大学,我带你去看城里。”

回到小姑家时,母亲和小姑已经做好了午饭。桌上摆着几道简单的家常菜,还有我们带来的猪肉炖的汤。小姑招呼我们坐下,笑着说:“家里没什么好菜,你们将就着吃。”母亲摆摆手:“挺好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比什么都强。”

午饭过后,母亲看了看天色,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小姑点点头,送我们到村口。路上,小姑拉着母亲的手,低声说:“姐,你们以后常来,家里虽然没什么好招待的,但你们来了,我心里就踏实。”母亲点点头:“放心吧,有空我们就来。”

走到村口时,小姑停下脚步,眼里有些不舍:“姐,你们路上小心,天冷,别冻着了。”母亲笑了笑:“没事,你们也照顾好自己。”我站在一旁,看着小姑和母亲道别,心里有些感慨。小姑虽然生活不易,但她对家人的关心和牵挂,却从未减少。

回家的路上,母亲一直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着。我看着她,心里也有些沉重。那天的风依旧很冷,但我知道,母亲心里一定比风更冷。她惦记着小姑,惦记着那个曾经和她一起长大的妹妹,如今却因为生活的重担,变得疲惫不堪。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的一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小姑的笑容、表弟的懂事、母亲的沉默,像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我知道,那年的春节,不仅仅是一次送猪肉的旅程,更是一次亲情的见证。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牵挂和关心,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郑明杰呀

郑明杰呀

郑明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