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粟裕为何仕途不顺?陈赓:没办法,不受欢迎的2种人他都占
1961年3月,听闻陈赓去世,在上海休养的粟裕悲痛得当场晕了过去。
苏醒过后,粟裕硬要过去陈赓病房见老战友最后一面。
陈赓和粟裕虽然并肩作战机会不多,可是这一切都不妨碍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1958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被严厉批评时,陈赓不顾政治风险,实事求是得为粟裕说了真话。
粟裕和陈赓都是湖南人,南昌起义时,陈赓是营长,粟裕是班长。
战争时期,粟裕和陈赓交集并不多,抗战时期,陈赓是八路军第一王牌旅旅长,粟裕则是新四军战功最大的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二人一个在中野,一个在华野,接触机会也是不多。
1951年11月,粟裕担任副总长后,他想到了陈赓,正是在粟裕建议下,中央才将陈赓调回国内,筹办哈军工。
1954年,粟裕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总长,此时,陈赓是副总长,二人终于在一起并肩作战。
对于陈赓,粟裕是充分信任其能力的,粟裕不在总参时,陈赓负责主持总参工作。
陈赓担任副总长期间,曾犯下过一个小小的政治错误,这个时候,粟裕主动担责,粟裕指出,这件事是他批准的,粟裕主动担责让陈赓极为感动。
1957年,身体不好的粟裕和陈赓,很巧合的都在上海华东医院治疗休养。
二人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
陈赓就不说了,红军时期陈赓几次负伤,建国后,他更是身体经常出现问题,1961年,陈赓不到60岁就去世,英年早逝的陈赓让毛主席悲痛不已,毛主席痛苦说了一句话:这是断我一臂啊!
听闻陈赓去世,在广州开会的周恩来差点晕倒。
粟裕身体同样不是很好,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头痛疾病就非常严重。
朝鲜战争爆发后,原本毛主席准备让粟裕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可是由于粟裕头疼疾病严重到无法指挥作战,毛主席只能放弃这个任命。
从1950年年底,粟裕一直到1951年9月才从苏联回到北京。
二人在华东医院治疗休养期间,没事的时候总在一起聊天。
一天,粟裕说起自己“仕途不顺”,粟裕指出,当年担任副总长时,聂荣臻元帅对自己有意见。
现在担任总长,彭德怀元帅也是经常批评自己。
听完粟裕的话,陈赓开着玩笑说道:“粟裕同志,你知道古往今来,哪两种人最容易得罪人吗?一种是功劳太大的人, 一种是不懂迎合的人,不受欢迎的两种人你可是全占了啊!”
粟裕听后只能苦笑道:“也许你说的是对的。”
粟裕功劳是很大,资历上却显得有些不足,这就让一些人对他有些意见。
十大大将中,论资历,高过粟裕的人太多了,红军时期,粟裕做到最高的职务是军团参谋长,后期更是担任红军挺进师师长。
应该来说,粟裕真正高光时刻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战功太大了。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指出,粟裕是淮海战役第一功臣。
1955年,毛主席曾提到,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粟裕都有资格评为元帅。
不过,在粟裕几次推辞下,军委最终授予粟裕大将军衔,某种意义上,粟裕没能获得元帅军衔,资历稍微差一些是一个主要原因。
资历稍显不够,却位列大将之首,这自然让一些人对粟裕会有些想法。
对于陈赓所说的粟裕不懂迎合,事实上,这是指粟裕政治智慧不够高。
林彪曾经说过,粟裕是真正的军事天才,可是政治上,粟裕却显然不够优秀。
1951年,粟裕担任副总长期间,因为一些政治因素,粟裕做得一些事情,让聂荣臻有些意见。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粟裕私自召集几个军队负责人研究攻打台湾外围岛屿事宜,这让彭德怀非常不满,彭德怀指出,在没有得到毛主席和军委批准下,粟裕私自召开这样的会议,是严重的越权行为。
1958年,粟裕在没有得到军委授权和批准的情况下,擅自通知驻朝鲜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军回国,彭德怀得知此事后,大为恼火。
三、1958年后粟裕“仕途”很不顺1958年,在陈赓说粟裕“不受欢迎的两种人全占”一年后,彭德怀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上,几位元帅对粟裕进行了批评。
随着参加会议的军队干部多达一千多人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粟裕。
会议期间,有人竟然批评粟裕不会打仗,陈赓听后气得当场发火起身发言道:“粟裕不会打仗谁会打仗?请他站出来。”
叶剑英元帅在会议上说了公道话,叶剑英指出,粟裕的确犯下过错误,但要说粟裕犯了个人英雄主义和越权错误,这是不至于的,应该来说,粟裕只是有点骄傲。
萧劲光大将也为粟裕说了话。毛主席和萧劲光谈话时,萧劲光实事求是得提到,粟裕对于党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
会议最后,毛主席亲自出面发言到,不管如何,粟裕对于新中国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对于党,粟裕也是忠诚的。
在毛主席一番发言下,粟裕顺利过关,不过,不久之后,粟裕总长职务还是被解除,黄克诚接任总参谋长之位。
应该来说,从1958年开始,粟裕的“仕途”就不顺了。
同年9月,粟裕开始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从此,粟裕基本脱离了军队。
之后二十多年,粟裕再也没有进入军队核心部门工作过。
1984年2月,粟裕病逝,粟裕夫人楚青在粟裕去世后,多次提到,未能平反是粟裕一生的遗憾。1994年,军委以文章的形式为粟裕平反。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粟裕1958年后“仕途不顺”,这反而让粟裕“因祸得福”,因为粟裕早早“靠边站”,这让他在十年特殊时期反而没有受到过什么政治冲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