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美联合国交锋,中国连投16轮反对票,邓小平:一否到底
1971年的时候,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由于那时国力比较弱,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所以在联合国投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我国被迫弃权的事情。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们才慢慢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在进行投票的时候,中国所采取的态度也仍旧是比较谨慎的。1971年,第一位亚洲人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因病离开了工作岗位,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也就这样空了出来。
经过一阵角逐之后,来自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最终拔得了头筹,成为了新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那个时候,瓦尔德海姆对于中国的态度还是比较友好的,就在他成为联合国秘书长不久后,他就来到了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1973年,周恩来同志去世的时候,身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还专门让联合国降下了半旗,表示哀悼,由于联合国是很少因为个人去世而降下半旗的,所以当时有很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瓦尔德海姆却还是力排众议,降下了半旗。
也正因如此,他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按理来说,在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重新选举的时候,中国应该会支持这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秘书长的,但是中国却在选举的过程中,一反常态的连投了16轮反对票,邓小平更是直言表示要一否到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加入联合国多波折我们一提到联合国,便需要来谈一谈五大常任理事国了,众所周知,五大常任理事国就是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和法国,除了苏联解体之后,由俄罗斯联邦代替了苏联的空缺之外,迄今为止,五大常任理事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动。虽说五大常任理事国获得合法席位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解决了很多国家的纷争,可是当年确定五大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却闹了很多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建立联合国之事被正式提上了日程,1945年的时候,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名单也被敲定了出来。在决定要不要让中国加入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时候,美国的态度是非常支持的,不过他们所支持的中国并不是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由蒋介石执政的国民党政府。
彼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美国急需在亚洲地区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控制的政权,所以在斟酌利弊之后,他们把目光放在了蒋介石的身上,由于蒋介石的态度也是非常亲美的,所以蒋介石和美国人一拍即合,达成了中国加入联合国的事情。在确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名单之后,联合国也算是有了雏形,紧接着,在1945年的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而联合国也在这一天成立了。
为了避免五大常任理事国权力过盛,联合国明文规定,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只能够从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外的国家里面选。正常情况下来讲,联合国秘书长是应该由各国共同选举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综合国力等原因,美国和苏联在国际事务上却是享有绝对话语权的,因此在选联合国秘书的时候,大家也会着重考虑美国和苏联的意见。
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行政首长,享有准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待遇,他们常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联合国的代表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的,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在安理会和托管理事会的会议上,以秘书长的资格行使职权,向大会提交联合国的工作报告和其他补充报告。正是因为联合国秘书长位高权重,所以为了维护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公正性,1981年,中国和美国在选人的时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针锋相对为公平1971年底,原联合国秘书长因为生病,没有办法再继续担任秘书长了,所以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就跃跃欲试了起来,想要做下一任的秘书长。由于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选举刚刚开始的时候,其他各个国家都在观望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经过两轮投票之后,瓦尔德海姆和雅克布森从一众政治家们脱颖而出,获得了胜利,就在这个时候,奥地利政府向中国表示了他们对瓦尔德海姆的支持以及对中国支持的渴求。由于选择瓦尔德海姆比选雅克布森更加公平,所以中国为瓦尔德海姆投出了宝贵的赞成票。
1971年12月21日,瓦尔德海姆以十一票赞成,一票反对,三票弃权的情况,当选为了联合国秘书长,走入了纽约那栋容纳了联合国政治心脏的摩天大楼,在这里,他迎来了完全崭新的工作环境,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联合国秘书长生涯。其实对于瓦尔德海姆来说,联合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这里工作多年了。
在接管联合国工作的时候,瓦尔德海姆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他以尽量客观的态度完成了多项工作,并得到了多个国家的支持。瓦尔德海姆在职的时候和中国的关系也是非常亲密的,就在瓦尔德海姆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的第二年,瓦尔德海姆和他的夫人就应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的邀请,来到了中国北京,成为了联合国中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秘书长。
彼时,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和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还专门接见了瓦尔德海姆夫妇,在这次会面过程中,瓦尔德夫妇谦逊的态度也赢得了周总理的好感。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联合国为了表达对他的悼念,破天荒的决定,为他的去世而降下半旗一周,联合国的其他成员得知了瓦尔德海姆的这一决定之后,提出了很多反对意见,但是瓦尔德海姆却力排众议地支持了中国。
他说他之所以会让联合国降下半旗,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分钱存款,第二是因为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周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
他说如果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能够像周总理一样做到这般无私,那他去世之后,联合国一样可以为他降下半旗,正是因为他的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所以1976年12月8日选举的时候,中国才继续对他保持了支持态度。就在1981年的时候,已经担任了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宣布说,他要竞选下一任的秘书长。
此新闻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大家都认为,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不应总是让欧洲人来担任,应该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参选者们一个机会。就在西方媒体一窝蜂地倒向瓦尔德海姆,积极为他拉选票的时候,中国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中国认为历史的惯例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形式了,第三世界国家也不可能再容忍,美国和苏联再继续操纵联合国最高行政人选的局面了。
保卫公平守初心1981年10月27日和11月14日,安理会秘书长就选举联合国秘书长的问题进行了八轮投票,由于美国坚决否决萨利姆,中国坚决否决瓦尔德海姆,所以选举陷入了僵局。中国是从公平的角度否决瓦尔德海姆的,但是在选举结束之后,却有西方媒体开始诬蔑起了中国人,他们说中国人是在制造麻烦,要求中国改变立场。
中国对此也坚定地做出了回复,自从联合国成立以来,经历过四任秘书长,这四人分别是来自挪威、瑞典、缅甸、奥地利的竞选者,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来自亚洲,其他三个人都是来自欧洲的,当前的选举情况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中国发言人说,如今联合国的成员国已经达到了157个了,不结盟国家几乎占了总数的2/3,而非洲国家则占了1/3,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漠视的客观事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否认这些国家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认为,在本次选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愿望,中国期待他们国家的代表,能够出任联合国的新一任秘书长,因此,在选举的时候,中国投票支持了萨利姆。在外交方面,中国所秉持的一直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中国向来都是和第三世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因此对于不结盟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一致支持的秘书长人选,中国也是非常看好的。萨利姆参加选举的时候,已经快要40岁了,他19岁正式进入外交界,出使过埃及、中国和古巴,担任过十年的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是一位政绩卓著的职业外交家,不管是从资历上来讲还是从支持度上来讲,他都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邓小平认为,对于如此友好的国家和个人,中国必须要支持到底,如果我们不支持到底,那是显示不出我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诚意的。当然,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并不意味着中国对西方候选人抱有成见,中国和瓦尔德海姆的关系一直是很好的,我们只是认为,让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职务长期受西方人垄断,是不公平的。就在美国人向中国频频施压的时候,邓小平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说中国一定会一否到底的。
一开始,美国人并没有把中国的否决放在心上,他们认为中国人不过是在和他们闹着玩罢了,只要美国人足够坚持,中国是不会和他们一直对抗的,但是经过二十天的十六轮的投票之后,大家才终于意识到,中国这次否决瓦尔德海姆的决心。得知中国的态度之后,安理会的其他成员也没有呆在会场里面僵持,而是离开了表决器,去到会场外,开始寻求起了新的打破僵局的方式。
没过多久,妥协的方案就出来了,第一就是让瓦尔德海姆继续任职一到三年之后再重新进行选举,第二是干脆让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平分秋色,一人一半来掌控权利,第三就是寻找一位新的候选人来打破当前的僵局。僵持几天之后,瓦尔德海姆首先宣布退出了竞选,瓦尔德海姆退出五天之后,萨利姆也做出了一样的决定,就这样,人们开始寻找起了新的候选人。
得知重新选举的消息之后,候选人如雨后春笋一般站了出来,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理会进行了新一轮的投票。最终,德奎利亚尔成为了联合国的新一任秘书长,1982年,新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来到了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了他。
在和邓小平交谈的过程中,德奎利亚尔说中国有特殊条件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发挥领导作用,听到她的这句话,邓小平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邓小平说:“头头可不能当,想当头头就麻烦了,搞霸权主义的人名誉都很坏,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平等的”。得知邓小平的态度之后,德奎利亚尔也没有再继续坚持,而是和中国探讨了其他方面的问题,当天二人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以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达成了一致。
了解了中国的外交态度之后,德奎利亚尔也在接下来的主政联合国的过程中,和中国达成了友好合作。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上,再倒回去看1981年发生的中美对峙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对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当时中国没有坚定自己的态度的话,那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一定会仍旧被西方国家所压制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