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600万到负债400亿,“天下第一村”终究还是把自己“作死”了

何仪阅览趣事 6天前 阅读数 17527 #社会

说到华西村,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天下第一村”。这个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小村庄,曾经是中国农村的传奇:家家住别墅,户户开豪车,人均资产高达600万元。

那时候的华西村,简直就是农村版的“迪拜”,让人看了眼红。

然而,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村庄却背上了400亿元的巨债,从天堂跌到地狱。华西村到底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从穷村到富村:吴仁宝的黄金时代

华西村的辉煌离不开吴仁宝,他是华西村的灵魂人物,没他就没有华西村的辉煌时代。

吴仁宝1928年出生在华西村,那时候村里穷得叮当响,村民们种地都吃不上饭。1961年他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带着乡亲们翻身。

刚上任,吴仁宝就干了一件实事:整治水利。60年代初,华西村的田地分散又贫瘠,粮食产量低得可怜。他带着村民挖沟渠、修水塘,把小块田整合成大片高产田。

几年下来,粮食产量翻了好几倍,村民终于能填饱肚子了。但吴仁宝不满足,他知道光靠种地富不起来。

1969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偷偷办厂。那时候全国还在搞“割资本主义尾巴”,私办企业可是要担政治风险的。

吴仁宝硬着头皮,在村外一个破仓库里搭了几台简陋机器,晚上偷偷生产五金零件,白天再悄悄卖出去。

这家小厂赚了第一桶金,也让华西村看到了工业化的希望。

改革开放后,吴仁宝彻底放开了手脚。1978年,他带着村民建起了纺织厂和钢厂,村里机器轰鸣,村民们从田间走进车间,收入蹭蹭上涨。

80年代初,华西村就成了中国第一个“亿元村”,村民开始盖起了二层小楼,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1992年,吴仁宝嗅到了商机。他预测建材价格会涨,果断借了1000万元,囤了一大堆钢材和水泥。结果半年不到,建材价格暴涨,华西村净赚近10亿元。

这笔钱投到村里,修了宽敞的马路,建了学校和医院,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吴仁宝还推动华西村搞多元化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齐头并进。

1999年,华西集团在上海和深圳上市,成了农村企业的标杆。到2006年,华西村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人均资产达到600万元。

村里甚至建了小型机场,村民开着宝马奔驰,住进欧式别墅,外人一看,啧啧称奇,华西村彻底成了“天下第一村”。

吴仁宝的成功,靠的是集体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一直强调:“要富大家一起富,不能落下一个人。”

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实现了真正的共同富裕,成了中国农村的一面旗帜。

从巅峰到谷底:决策失误埋下祸根

吴仁宝的时代是华西村的巅峰,但他2013年因肺癌去世后,一切都变了。

85岁的吴仁宝走了,他的儿子吴协恩接任村书记和华西集团掌门人。新领导上台,发展思路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此华西村走上了下坡路。

吴协恩上任后,提出要打造“空中村庄”,把华西村变成旅游胜地。

2011年,村里斥资几十亿建了龙希国际大酒店。

这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楼金光闪闪,大厅挂满名画,地板铺着金箔,门口还摆着一尊用一吨纯金打造、耗资3亿元的金牛雕像。吴协恩雄心勃勃,想靠这酒店把华西村变成世界级景点。

不仅如此,华西村还建了一堆奇葩的仿制建筑,比如悉尼歌剧院、美国国会大厦,想靠这些吸引游客。

这些项目烧钱如流水,资金全靠银行贷款和村办企业利润。

可现实很骨感,龙希酒店开业后,游客来得不多,入住率低得可怜,高昂的维护费却一分不少。那些仿制景点更是没人捧场,成了摆设。

同时,华西村的老本行——工业却被冷落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钢铁和纺织行业日子不好过,村里的钢厂和纺织厂设备老旧,成本高企,利润直线下滑。可领导层没想着升级技术或转型,反而继续靠借钱硬撑。

2013年,甚至传出村里要求村民住五星级酒店“刺激内需”的荒唐事,村民们怨声载道。

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2016年,华西村资产缩水到70亿元,债务却高达380亿元,2018年更是攀升到400亿元。

村民的生活彻底变了样,豪车卖了换钱,别墅空置没人打理,村里街道冷冷清清。曾经的“天下第一村”,变成了“天下第一债村”。

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吴仁宝的四个儿子把持着村里90%的财富,重要岗位全是吴家人,外人插不进来。

这种家族式管理堵死了新鲜血液,决策越来越离谱。村民们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可面对巨债,谁也没辙。

2023年7月,华西集团80%的股权被江阴市国资委以1元价格收购,等于变相破产。村民从人均资产600万元,变成人均负债1300万元,巨大落差让人唏嘘。

兴衰背后的真相:人祸大于天灾

华西村从辉煌到没落,表面看是经济出了问题,其实根子在人。吴仁宝时代,集体经济和改革开放让村子腾飞,但后来的领导层却把好牌打得稀烂。

首先是决策失误。吴协恩一上台就放弃了工业强村的老路,押宝旅游业和房地产。这种“短平快”的思路看着热闹,其实风险巨大。

龙希酒店和仿制景点花了大钱,却没带来回报,反而成了累赘。反观吴仁宝当年,囤建材赚10亿,那是真有眼光和魄力。新领导这手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其次是管理僵化。吴氏家族把权力攥得死死的,外人进不来,新想法出不了头。村里企业老化,市场变了也没人敢改,最后只能靠借钱过日子。这种封闭模式,早晚得出事。

再者,村民的心态也变了。富裕以后,不少人觉得钱来得容易,集体精神慢慢淡了。村里出问题时,大家只顾埋怨,没人站出来一起想办法。等到债务压顶,才发现后悔晚了。

经济发展不能靠赌一把的心态,更不能只看眼前。吴仁宝用几十年证明了集体经济的威力,可后人却用几年证明了瞎折腾的下场。

现状:挣扎中的自救

现在的华西村,像个受了重伤的人,还在努力爬起来。2023年被国资委接手后,村里开始改。

领导层搞了“三项改革”:打破家族管理,公开招人才;调整制度,明确责任;改股份结构,让村民有参与感。这些都是为了让管理透明点,重新赢得村民的信任。

经济上,村里也在调整。亏钱的钢厂和纺织厂关了,转而投向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

2020年,华西村搞了个光芯片项目,虽然还在起步,但总算有了新方向。政府也伸了把手,2021年无锡国联集团掏了近10亿元,买了华西集团部分股份,帮着还了点债。

到2023年,华西集团开始有点起色,债务压力稍微轻了些。

村里开了几家科技企业,街上商铺多了起来,村民的生活有了点生气。可400亿的债还在那儿摆着,想翻身没那么容易。

村民们也在反思。一辈子种地的老辈人,看着村里的大楼感慨,当年吴仁宝带着大家苦干,才有了好日子。现在全靠自己,得踏实点,不能再指望天上掉馅饼。

参考资料:

1、全国70万个村庄欠债9000亿,“天下第一”华西村负债400亿或临破产 金融界 2023-09-04

2、走进凉山州的“华西村”:打造攀西第一村 力争2023年实现GDP产值3.5亿元 封面新闻 2022-07-06

评论列表
  •   zhou  发布于 2025-05-05 19:01:33  回复该评论
    还有大邱庄的禹作敏,当年是大吹特吹,后来进去了,不知道现在出来没有
  •   俺老孙去也  发布于 2025-05-06 01:13:56  回复该评论
    人家家家都是独栋别墅,家里几辆豪车,廋死的骆驼比马大。
  •   风岩  发布于 2025-05-05 13:55:49  回复该评论
    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
  •   平凡兔  发布于 2025-05-05 17:46:43  回复该评论
    他们人均5万到收入100亿的时候你咋不说作死?
  •   用户18xxx92  发布于 2025-05-06 02:10:17  回复该评论
    房地产也不过是22年才开始颓废!怎么就这个那个了??
  •   幽幽星魂  发布于 2025-05-05 11:19:48  回复该评论
    华西村村民:你们这些逗比,我穷死也比你们过得好[呲牙笑]
  •   立夏  发布于 2025-05-05 15:29:17  回复该评论
    得益于国家树立典型的政策红利。富裕以后,涉足金融等投机性产业,加上支柱产业钢铁和烟草出现问题,不败家才怪?
  •   忘了吧伤心人  发布于 2025-05-05 23:02:08  回复该评论
    钱在银行里,谁都不能取出来,我当年也在华西村边上打工,你要车立马就给你买车,取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   龘勥皸王  发布于 2025-05-05 21:13:03  回复该评论
    你看吧很多人在中国瞎折腾搞一些个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摊越铺越大,花的国家的钱他也不心疼。
  •   用户37xxx00  发布于 2025-05-05 17:36:19  回复该评论
    接班人思路和观念有问题,钢铁纺织都是落后的产业,转型方向又出现了问题。
  •   清流狂士  发布于 2025-05-06 09:13:24  回复该评论
    那也不可能出不来一批富人,现在的小村庄,有不少出门早的,混的都非常好,几乎每个小村庄都有1,2个以上。大村庄,小城镇更不用说
  •   我怎么醉了  发布于 2025-05-05 18:54:59  回复该评论
    69年他搞这些不违法吗?那个时候不允许私人搞企业,在当时就是违法,那不就是犯罪起家??
  •   碧野  发布于 2025-05-05 20:51:47  回复该评论
    好狂的,一部外来媳妇本地郎。。。。。。
  •   49xxx77  发布于 2025-05-05 19:07:26  回复该评论
    不是造船。化肥玩具纺织等等,大贷款,包销路谁都能做大。
  •   用户13xxx74  发布于 2025-05-05 18:14:08  回复该评论
    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敢闯,发了财!!值得表扬的。 但没有明白事物发展规律,时代转变了,没能及时转型,跟不上时代,又被时代抛弃,这是给我们的警示。
  •   莫邪  发布于 2025-05-05 14:51:11  回复该评论
    这个村以前就是靠近江河,靠造船发家,有钱了被国家当成发家致富典范,响应国家号召,就各种洗白,说什么靠努力啊眼光啊,其实就是吃改革开放时代红利,可惜现在陆地交通运输太发达,水路就没落了,和马云王健林这些差不多,房子饱和了就是你走向衰落的时候,谁也阻挡不了,不是你能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时代红利结束
  •   许诺轻  发布于 2025-05-05 21:12:40  回复该评论
    这有什么好唏嘘的,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口,加上国家宣传与扶持,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大家都在逐渐好转,不是他不行了而是时代红利结束了而已。
  •   记录till  发布于 2025-05-05 16:11:03  回复该评论
    夺人眼球,华西村村民现在过的还是比大部分国人好!自媒体门槛太低了
  •   流年  发布于 2025-05-05 19:18:20  回复该评论
    广东几乎都吃了改开的红利,土地值钱,只有内地那是真的惨,一亩地三千块钱买断你敢信这个价格?搞什么现代化农村把你房子拆了你还得倒贴十几万
  •   小叮当  发布于 2025-05-05 15:43:22  回复该评论
    许家印那套玩的炉火纯青也没用,我说我们村的茅厕值500亿,有人要你那堆砖头才行,银行套出来的钱早已花光吃光[呲牙笑]
  •   微波  发布于 2025-05-05 16:19:47  回复该评论
    不大兴土木,怎么把钱过渡到自己腰包里?人家早就身价几十亿了。反正欠银行钱不用个人掏腰包,企业破产拉到,跟他们个人有毛关系
  •   好的好的  发布于 2025-05-07 00:39:31  回复该评论
    现在金价那么高,把门口那头一吨黄金打造的金牛卖了不就行了?
  •   清流狂士  发布于 2025-05-05 17:25:06  回复该评论
    华西村再穷,当时那么多村民搞到钱了,总有不少走出去的[点赞],应该说千万身家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   6666  发布于 2025-05-05 23:55:40  回复该评论
    那个典型不是如此,宣传有可能是真的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何仪阅览趣事

何仪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