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中国提了一个醒:触红线就打!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
俄乌战争,已持续3年之久。
最让俄罗斯憋屈的事,恐怕就是明明知道美国在幕后出钱、出枪,俄罗斯却只能干瞪眼。
自从2022年2月,战争爆发以来。
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1000亿美元援助。
这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全年GDP的60%!
普通人可能对这些数字没感觉,那就说点具体的:
美国给乌克兰送去了HIMARS火箭炮系统,一发炮弹就值15万美元;
“爱国者”防空系统,每套价值10亿美元;
还有各种精密制导武器、通信设备、防弹衣、军用车辆,甚至连军粮和医疗物资都是美国提供的。
这在历史上其实不新鲜。
回想冷战时,美苏也是通过“代理人战争”来较量。
越南战争中,苏联给北越提供武器;
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给反苏武装提供支持。
大国之间不敢直接开打,就找小弟来打。
但现在的情况更极端。
乌克兰军队用的是美国的卫星情报,打的是美国提供的炮弹,穿的是美国制造的防弹衣,连作战计划都有美国军事顾问参与制定。
为什么俄罗斯不敢直接打美国?答案很简单——核武器。
俄罗斯和美国都是核大国,直接军事冲突可能引发核战争。
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可以用“好欺负”来形容。
一次又一次地让步,底线像橡皮筋一样被拉长再拉长。
美国人心里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
“不管我怎么欺负俄罗斯,他们也不会真正反抗。”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约东扩。
1990年2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对戈尔巴乔夫拍着胸脯保证:
“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寸土地。”
这话说得多好听啊!
但美国人转身就把这承诺当成了厕纸。
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
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这三个曾经的苏联“小兄弟”国家加入了北约。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7个国家加入北约,其中包括原苏联“波罗的海三小国”。
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
2017年:黑山加入。
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
短短30年,北约从16个成员国扩张到30个。
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几乎包围了俄罗斯西部边境。
而乌克兰?
作为与俄罗斯有1200多公里边境线的前苏联国家,它在2008年就开始积极争取加入北约。
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导弹可以部署在距离莫斯科仅500公里的位置。
在这整个过程中,俄罗斯做了什么?
除了口头抗议,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行动。
每次北约东扩,俄罗斯都是先强烈抗议,然后无奈接受。
这种一再退让的态度,让美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俄罗斯的红线可以随意踩,最多就是抗议两声。
结果就是,当俄罗斯终于在乌克兰问题上忍无可忍时。
美国,大手一挥,就给乌克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和资金支持。
俄罗斯现在的处境。
说到底,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一个简单而直接的事实要让美国不敢在台海问题上军事介入。
中国,必须让美国相信一个简单而直接的事实:
如果美国真敢插手台湾,中国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动武反击。
这不是吓唬人的空话,而是实打实的态度。
美国人怕什么?
怕他们引以为傲的航母被击沉。
一艘美国航母上有5000多名官兵,造价高达上百亿美元,是美国海上力量的象征。
中国得让美国明白,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敢于击沉航母,而且是说到做到。
历史上的事实,也证明了中国的这种态度: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可面对当时强悍的美国,中国毫不犹豫地派出志愿军。
装备差距有多大?
美军有飞机、坦克、大炮,我们的志愿军很多人连冬装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硬是打得美军节节败退。
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结果差点被志愿军赶到海里去。
整整三年,打得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1996年的台海危机。
美国派了“尼米兹”和“独立”号两艘航母到台湾海峡耀武扬威。
中国怎么做的?
二话不说,直接在台海进导弹演习,而且导弹落点就设在了美国航母必经之路上。
这一招狠!
美国航母最后不得不绕着走,避开了演习区。
这就等于中国当着全世界的面,给美国下了战书:
敢来就敢打!
再看2016年南海仲裁案。
美国支持菲律宾搞所谓的“国际仲裁”,企图以法律的名义干涉南海问题。
中国啥反应?
立马调动海军、空军、陆军和火箭军四大军种在南海大规模军演。
这种实打实的军事威慑,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从来不让步,是真老虎!
中国言出必行,说打就打。
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
红线就是红线,越过就是战争,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毫不犹豫地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战争。
只有这样,美国才会在台海问题上三思而后行。
中国不惧全面战争假如中美真的军事冲突。
比如,中国击沉了美国的航母,很多人会认为这将导致全面战争。
实际真的如此吗?
从地理位置和生产能力来看,中国似乎有理由不过分担忧。
首先,地理因素是个天然屏障。
中美隔着宽达9000多公里的浩瀚太平洋。
这不是一条小河,而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海洋。
任何一方要对另一方本土发动大规模进攻,都需要漫长的海上补给线。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永久军事基地,主要集中在日本(约54000名军人)和韩国(约28500名军人)。
虽然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但通常只有3-4艘部署在亚太。
根据美国海军学院的研究,在远离本土的环境下维持大规模军事行动,补给成本会增加3-5倍。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每派遣一名士兵到前线,平均需要7-8名后勤人员支持。
在跨太平洋作战中,这一比例会更大。
而且,美国70%以上的军用物资需要通过海运运送,这些补给船只在远洋航行中极为脆弱。
再看生产力方面,中国确实有压倒性优势。
根据2024年的数据:
中国钢铁年产量约11亿吨,而美国仅为8700万吨。
中国每年生产约3000万辆汽车,美国约1000万辆。
中国造船业占全球产能的约40%,美国不足2%。
二战期间,美国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然而如今,美国许多关键工业产能已经空心化。
简单打个比方:
如果美国损失一艘航母(造价约130亿美元,建造时间7-8年)。
中国可能在同样时间内,建造出数十艘驱逐舰和上百艘护卫舰。
消耗战中,谁工业产能更强,谁就能坚持更久。
所以,从纯军事角度分析,中美全面战争对双方都是噩梦,但中国在地理距离保护和制造业产能方面确实具有明显优势。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军事分析家认为:
即使,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也不太可能升级为针对本土的全面战争。
当然,现代战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对抗,经济、科技、外交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但从最基本的地理和生产力角度看,中国确实有底气不惧怕这种极端情况。
中国火箭军作为一支独立军种。
这些年来,可谓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中国军队中的“王牌”。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约2500公里,速度达到5-10马赫。
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4000公里,人称关岛快递。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高达14000公里,可携带多枚核弹头。
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从台湾到南海诸岛,从印度到中亚各国,几乎都在中国火箭军的覆盖范围内。
一枚东风-26导弹的估计成本在1000万到2000万,而一艘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造价高达90亿美元,配套的舰队更是需要数百亿美元。
这种不对称作战能力,是什么意思?
就是美国如果真的与中国开战,将面临极其不利的成本对比。
在与中国的潜在冲突中,美国将面临一个导弹密度极高的战场环境,这与过去20年美军在中东的作战经验完全不同。
美国如果冒险开战,极有可能会陷入一场持久消耗战。
甚至,最终耗尽其经济和军事潜力,沦为二流国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