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中国提了一个醒:触红线就打!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

南斋孤风中 3天前 阅读数 108 #历史

俄乌战争,已持续3年之久。

最让俄罗斯憋屈的事,恐怕就是明明知道美国在幕后出钱、出枪,俄罗斯却只能干瞪眼。

自从2022年2月,战争爆发以来。

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超1000亿美元援助。

这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全年GDP的60%!

普通人可能对这些数字没感觉,那就说点具体的:

美国给乌克兰送去了HIMARS火箭炮系统,一发炮弹就值15万美元;

“爱国者”防空系统,每套价值10亿美元;

还有各种精密制导武器、通信设备、防弹衣、军用车辆,甚至连军粮和医疗物资都是美国提供的。

这在历史上其实不新鲜。

回想冷战时,美苏也是通过“代理人战争”来较量。

越南战争中,苏联给北越提供武器;

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给反苏武装提供支持。

大国之间不敢直接开打,就找小弟来打。

但现在的情况更极端。

乌克兰军队用的是美国的卫星情报,打的是美国提供的炮弹,穿的是美国制造的防弹衣,连作战计划都有美国军事顾问参与制定。

为什么俄罗斯不敢直接打美国?

答案很简单——核武器。

俄罗斯和美国都是核大国,直接军事冲突可能引发核战争。

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可以用“好欺负”来形容。

一次又一次地让步,底线像橡皮筋一样被拉长再拉长。

美国人心里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

“不管我怎么欺负俄罗斯,他们也不会真正反抗。”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约东扩。

1990年2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对戈尔巴乔夫拍着胸脯保证:

“北约不会向东扩张一寸土地。”

这话说得多好听啊!

但美国人转身就把这承诺当成了厕纸。

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

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这三个曾经的苏联“小兄弟”国家加入了北约。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7个国家加入北约,其中包括原苏联“波罗的海三小国”。

2009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

2017年:黑山加入。

2020年:北马其顿加入。

短短30年,北约从16个成员国扩张到30个。

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几乎包围了俄罗斯西部边境。

而乌克兰?

作为与俄罗斯有1200多公里边境线的前苏联国家,它在2008年就开始积极争取加入北约。

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导弹可以部署在距离莫斯科仅500公里的位置。

在这整个过程中,俄罗斯做了什么?

除了口头抗议,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行动。

每次北约东扩,俄罗斯都是先强烈抗议,然后无奈接受。

这种一再退让的态度,让美国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俄罗斯的红线可以随意踩,最多就是抗议两声。

结果就是,当俄罗斯终于在乌克兰问题上忍无可忍时。

美国,大手一挥,就给乌克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和资金支持。

俄罗斯现在的处境。

说到底,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一个简单而直接的事实

要让美国不敢在台海问题上军事介入。

中国,必须让美国相信一个简单而直接的事实:

如果美国真敢插手台湾,中国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动武反击。

这不是吓唬人的空话,而是实打实的态度。

美国人怕什么?

怕他们引以为傲的航母被击沉。

一艘美国航母上有5000多名官兵,造价高达上百亿美元,是美国海上力量的象征。

中国得让美国明白,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敢于击沉航母,而且是说到做到。

历史上的事实,也证明了中国的这种态度: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可面对当时强悍的美国,中国毫不犹豫地派出志愿军。

装备差距有多大?

美军有飞机、坦克、大炮,我们的志愿军很多人连冬装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硬是打得美军节节败退。

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结果差点被志愿军赶到海里去。

整整三年,打得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1996年的台海危机。

美国派了“尼米兹”和“独立”号两艘航母到台湾海峡耀武扬威。

中国怎么做的?

二话不说,直接在台海进导弹演习,而且导弹落点就设在了美国航母必经之路上。

这一招狠!

美国航母最后不得不绕着走,避开了演习区。

这就等于中国当着全世界的面,给美国下了战书:

敢来就敢打!

再看2016年南海仲裁案。

美国支持菲律宾搞所谓的“国际仲裁”,企图以法律的名义干涉南海问题。

中国啥反应?

立马调动海军、空军、陆军和火箭军四大军种在南海大规模军演。

这种实打实的军事威慑,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从来不让步,是真老虎!

中国言出必行,说打就打。

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

红线就是红线,越过就是战争,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毫不犹豫地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的战争。

只有这样,美国才会在台海问题上三思而后行。

中国不惧全面战争

假如中美真的军事冲突。

比如,中国击沉了美国的航母,很多人会认为这将导致全面战争。

实际真的如此吗?

从地理位置和生产能力来看,中国似乎有理由不过分担忧。

首先,地理因素是个天然屏障。

中美隔着宽达9000多公里的浩瀚太平洋。

这不是一条小河,而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海洋。

任何一方要对另一方本土发动大规模进攻,都需要漫长的海上补给线。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永久军事基地,主要集中在日本(约54000名军人)和韩国(约28500名军人)。

虽然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但通常只有3-4艘部署在亚太。

根据美国海军学院的研究,在远离本土的环境下维持大规模军事行动,补给成本会增加3-5倍。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每派遣一名士兵到前线,平均需要7-8名后勤人员支持。

在跨太平洋作战中,这一比例会更大。

而且,美国70%以上的军用物资需要通过海运运送,这些补给船只在远洋航行中极为脆弱。

再看生产力方面,中国确实有压倒性优势。

根据2024年的数据:

中国钢铁年产量约11亿吨,而美国仅为8700万吨。

中国每年生产约3000万辆汽车,美国约1000万辆。

中国造船业占全球产能的约40%,美国不足2%。

二战期间,美国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然而如今,美国许多关键工业产能已经空心化。

简单打个比方:

如果美国损失一艘航母(造价约130亿美元,建造时间7-8年)。

中国可能在同样时间内,建造出数十艘驱逐舰和上百艘护卫舰。

消耗战中,谁工业产能更强,谁就能坚持更久。

所以,从纯军事角度分析,中美全面战争对双方都是噩梦,但中国在地理距离保护和制造业产能方面确实具有明显优势。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军事分析家认为:

即使,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也不太可能升级为针对本土的全面战争。

当然,现代战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对抗,经济、科技、外交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但从最基本的地理和生产力角度看,中国确实有底气不惧怕这种极端情况。

中国火箭军作为一支独立军种。

这些年来,可谓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中国军队中的“王牌”。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约2500公里,速度达到5-10马赫。

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射程约4000公里,人称关岛快递。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高达14000公里,可携带多枚核弹头。

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从台湾到南海诸岛,从印度到中亚各国,几乎都在中国火箭军的覆盖范围内。

一枚东风-26导弹的估计成本在1000万到2000万,而一艘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造价高达90亿美元,配套的舰队更是需要数百亿美元。

这种不对称作战能力,是什么意思?

就是美国如果真的与中国开战,将面临极其不利的成本对比。

在与中国的潜在冲突中,美国将面临一个导弹密度极高的战场环境,这与过去20年美军在中东的作战经验完全不同。

美国如果冒险开战,极有可能会陷入一场持久消耗战。

甚至,最终耗尽其经济和军事潜力,沦为二流国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南斋孤风中

南斋孤风中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