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何穷?地理环境竟是最大罪魁祸首!
你知道吗?世界上最贫困的30个国家中,有24个位于非洲。当我们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繁荣和便利时,这片拥有丰富资源的土地为何仍在苦难中挣扎?难道真是“资源诅咒”惹的祸?亦或是西方国家常提的“治理不善”?
非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拥有全球30%的矿产资源,却只贡献了全球GDP的3%左右。世界银行2024年3月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均GDP仅为1760美元,而欧盟国家平均达到36840美元,差距高达近21倍。这一切的根源,或许藏在我们容易忽视的地理环境中。
非洲就跟一个被命运狠狠耍弄的大高个似的,它有着那大片大片的土地,可就是没办法实实在在地把那些土地给利用起来。看似绵长的非洲海岸线,实际上异常平直,几乎没有深入内陆的海湾和半岛。
地理研究所数据表明,非洲海岸线长约30500公里,仅为欧洲(含地中海)的一半,而面积却是欧洲的三倍。这表明非洲每平方千米的土地所具备的海岸线长度,相较于欧洲少了六分之五,这种状况对它与外界的海上交流往来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你可曾想过,为何欧洲商人能环游地中海进行贸易,而非洲人却难以航行他们自己的海岸呢?非洲的海岸线,大多为断崖式的、陡峭的高原边缘,缺少天然的、优良的良港。整个西非海岸线上那强烈的、汹涌的涌浪,使得渔船都难以安全地、平稳地停靠,更别提大型商船了。
再瞧非洲的那些河流,从表面上看,它们的长度挺长的,但实际上呢,就跟那弯弯曲曲、扭来扭去的毒蛇差不多,到处都存在着很多阻碍。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以及赞比西河,这四大河流系统,均存在着大量的险滩,瀑布和急流,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了内陆水运的发展。
刚果河身为非洲的第二长河流,在从金沙萨至大西洋仅350公里的距离里,其落差竟然达到了270米,从而形成了32处激流险滩,如此一来,便完全将刚果盆地与海洋的直接连接给切断了。
对比之下,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和沃尔加河,以及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系统,均为内陆提供了便捷的水运网络。剑桥大学地理研究所的数据表明,欧洲可航行的内河总长约23000公里,而非洲仅有15000公里,并且多数只能在雨季短暂时间通航。
地理的咒语在非洲地形地貌中得到了展现。撒哈拉沙漠,延伸在北非地区,覆盖了整个非洲大约三分之一的区域,从而把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区域分隔开来。非洲东部的高原,以及大裂谷系统,构建起一道天然的屏障,导致东非国家之间的陆路通行变得尤为不易。刚果盆地内的热带雨林,也对中非地区的交通与贸易产生了阻隔效果。
疾病因素更是雪上加霜。非洲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炎热且潮湿,为疟疾、昏睡病等,创造了为适宜的滋生环境,这种环境就像是疾病的温床。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报告指出,全球87%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
这些疾病,不仅直接地给人类的生命带来威胁,还严重地对牲畜的存活率产生影响,进而致使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昏睡病把整个中非地区的牛群搞得几乎都没了,导致当地居民既没法搞畜牧业,也没法用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历史上的殖民划界,更是火上浇油。1884年的柏林会议之后,欧洲列强在地图上随意地划线,造就了非洲现代的地缘版图。这致使非洲拥有全球最多的内陆国家——共16个,占全球内陆国家总数的约三分之一。这些国家不但缺乏海上出口,还得面对邻国的过境费用以及政治要挟。
以内陆国家布隆迪为例,这个位于东非的小国,要将一吨咖啡运往欧洲,陆路运输成本高达其出口价值的80%,而同等商品,从越南运往欧洲的运输成本,仅占10%左右。
看看赞比亚铜矿的处境就更明显了。这个拥有非洲最大铜矿的内陆国家,要将铜矿石运往全球市场,得经过刚果、坦桑尼亚或莫桑比克的港口。2023年一份经济学人报告显示,仅运输成本就占赞比亚铜出口价值的25%,而智利这一数字仅为8%。
非洲的铁路网很是凄惨,被殖民时代的“断头路”深深困扰着。英法等殖民者所修建的铁路大多为“抽取式”的,从内陆矿区径直连通沿海港口,形成了放射状的结构,并非是连接非洲各个国家之间的网络。
到2024年初为止,非洲铁路的总长度还不到8万公里,其中60%是在100年前建成的,并且正面临着老化以及失修的问题。
如此看来,非洲就像一个被地理魔咒给困住的巨人,拥有着宝藏,却难以真正地运用。当然,地理决定论也并非是绝对的。新加坡、以色列等国,证明了人类是可以战胜地理劣势的。但我们得承认,非洲所面临的地理挑战,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严峻。
你咋看待非洲的地理状况呀?那地理状况真能算是非洲贫困的起因吗?赶紧到评论区去,把你的看法说出来吧!
※本文参考了以下权威资料和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世界贫困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关键问题研究》。
[2]袁南生. 走进非洲[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3。
[3]丁建军, 冷志明.《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地理学报, 2018, 73(2): 232-247。
[4]周瑾艳,《为什么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科学通报》,2018年第63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