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 我大概率是个可爱的芬兰人

科技散步 7年前 (2018-07-09) 阅读数 12 #科技

最近总有一个地名时不时的出现在我眼前,它就是芬兰,北欧五国之一,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内,不少旅游爱好者都喜欢去那里看极光。另外,还有一个众人皆知的文化名片,圣诞老人,他普遍被认为是圣尼古拉斯的衍生形象。荷兰人在圣尼古拉斯节(12月6日)会模仿他送礼物。

简单介绍完芬兰之后,就要聊聊芬兰人了。

或许是因为纬度高天气冷的原因,芬兰人基本上不太愿意社交,等公交排队的时候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社交恐惧症成了这个国度的代名词。经过进一步提炼加工,网络上出现了“精芬”,泛指像芬兰人一样不爱社交,极度注重个人空间的一类人。

芬兰画家还特意出版了一本漫画《芬兰人的噩梦》,其实我并不觉得这是噩梦,因为芬兰人在生活品质上,在国民教育上都是全球顶尖的。人民素质更是没得说,噩梦有点夸张。在多元化的今天,有人成群结队,就会有人孤僻。其实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只不过如今更加包容开放自由了,自然显露了出来,而且越来越多。

很好奇的是,为何单单只有芬兰出现了社恐,英国,瑞典,挪威怎么没有。前面有提到天气原因,其实并不严谨,为何东北那么热情搞笑,说到底还是最深层的文化,东北有二人转,小品,曲艺形式发达,当地人深受影响。由此牵连出的还有国民特征,比如英国的绅士范,法国的浪漫,西班牙的懒撒,以色列人的聪明等等。

提起西班牙的懒散,特别有意思。德国人常常抱怨每次给西班牙的生意伙伴打电话时,对方不是在午睡就是在吃饭。很多西班牙人甚至下午5点才吃完午餐,晃晃悠悠的回到工作岗位,同一时刻的德国人已经准备下班了。不过地域黑还是应当避免哈。

许多人表示没有芬兰人的命,却得了芬兰人的病,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如果话说多了,或者比较激动,我会浑身发抖。甚至对着微信聊天的窗口也会表现出神志不清的样子,我很明白,跟人类聊天是蛮快乐的一件事,可是在现实中总会无缘无故的添加障碍,身边全部是110跨栏,需要一步步跨越。长这么大,我真的不太会聊天,大学期间我还发现自己说话容易得罪人,情商瞬间急剧下滑,加上一些天然因素,我更不愿意说了。

有那么一两个人曾经扬言要改造我,结果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唯一疯疯癫癫的一年还是在高三,我把那段时光称之为黄金时代。

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社交恐惧症,而是不喜欢“群”这个概念,微信QQ里的所有群我全部屏蔽,一个活口都不留。我不能容忍手机里出现第四个群,只要出现我就会退出删除。现在已经不这样了。真正让我害怕是群,一群又一群人,有种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感觉,内心还是极度空虚的,群让我们轻轻的飘起来,毫无重量可言,无论是和小伙伴去吃烤肉,还是去KTV唱歌,每个入戏的人都是那么轻飘飘的,他们喜欢那种被拥戴,被关注。进而陷入到淤泥之中。这辈子最无聊的事情就是酒桌了,围上一圈人,自己像个傻逼一样坐着。

可能有人说了,你怎么那么多不喜欢,你咋不上天?不喜欢才是一个人的态度,要是所有事情都喜欢,仔细想一下那得多可怕。

独来独往是活该单身的最佳表现,我喜欢一个人去旅行,截止目前只有两次。我也很羡慕那些一个女生去外面游荡,她们个个都看着特别有想法,敢于去打破一些固有的认知,独特,而且酷。对于我而言,没有个人空间,那就等于慢性自杀。

现在看来自己是真的没救了。每天在大街上穿梭过往,看见那么多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平凡而又微小的生活着。无法靠近,尽管满身的好奇。如果你也是,想知道,想了解,那么我有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科技散步

科技散步

嗨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