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讨厌上学":五步回应法化解厌学焦虑
最近发现,家长咨询孩子厌学、不上学的数量增多了。
上海某小学心理咨询室的档案柜里,也记录:开学第二周,二年级学生因"讨厌上学"前来咨询的人数,是期末月的三倍。
很多孩子皱巴巴的日记本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教室像笼子""同学的笑声刺耳朵"等字句,让家长和老师都看到了儿童厌学,却很无助。
一、藏在"讨厌"背后的求救信号
有研究发现,7-12岁儿童厌学情绪大多来源于这三个方面:
学业压力:当作业本上的红叉变成"粗心鬼"的标签,当生字听写总比同桌少五分,孩子眼中的铅笔就变成了千斤重担。
有个三年级男孩在日记里写:"我最怕数学课,老师叫名字时,心跳得比跳绳还快。"
社交恐惧:午餐时找不到饭搭子、课间游戏总当替补队员,这些成人眼中的小事,却是孩子的社交困局。
成长迷茫:突然增加的英语课时、调换的班主任、搬迁的新校区,都可能成为压垮小骆驼的稻草。
有个转学生连续三周梦游般上学,一直没有被理解和疏导,直到在心理老师那里画出"旧学校的大榕树"才被理解。
二、五步沟通法:把厌学变成成长课
第一步:按下暂停键
错误示范:"不上学将来捡垃圾吗?"
正确开启:准备"缓解情绪的物品"(如温水、软毯、轻音乐等)
操作指南:
- 用温水杯暖手(缓解生理焦虑)
- 披上软毯建立安全感
- 安静坐一会儿再开口
第二步:翻译情绪密码
话术模板:
"听起来学校让你感觉像被关在闷罐车里?"(比喻确认)
"上周三发生了特别的事吗?"(聚焦具体)
案例:
有个男孩说"我最讨厌课间操",原来是鞋带总开又不会重新系好而被嘲笑,后来在家练习后情绪得到缓解。
第三步:绘制压力来源图
工具:
- 用不同颜色贴纸标注"讨厌时刻"(红色=课堂/黄色=课间)
- 制作"喜欢校园区域"清单(图书角/美术教室等安全区)
发现:一个女孩的红色贴纸集中在周三,原来是作文课总被当反面案例。
第四步:制定家庭缓解计划
可选方案:
- 给书包减重500克(取出闲置书本)
- 增加家庭聊天和陪伴时间
- 家长学会更多的接纳和包容
第五步:建立家校支持联盟
行动指南:
- 与老师约定"缓解期"(如两周内不课堂提问)
- 估计班级"团队社交"(如参与一些团队活动)
- 制作家校联络卡(用表情符号代替文字反馈) 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
三、三个特别提醒
1. 警惕隐形施压
当孩子画出"教室像监狱"时,别急着纠正透视错误,先看见画中的压抑感。
沙盘游戏里发现,孩子将校长塑像摆在了监狱长位置。这说明孩子内心的压力太大,需要去缓解。
2. 允许阶段性休整
家长可以和学校达成"弹性上学协议":每天第一节课后可迟到20分钟,三个月后孩子主动恢复全勤。有时退一步,才能看清问题的全貌。
3. 重构学习意义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比什么奖励都管用。
孩子是天生喜欢学习和探索,成人不要人为地扼杀了这种天性。
被温柔接住厌学情绪的孩子,80%在三个月内重建学习信心。
当孩子说"讨厌上学"时,其实在说"请帮帮我"——而我们递出的每把理解的钥匙,都可能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成长之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