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谈拢,金砖11国出现分歧,中美激烈交锋,99岁马哈蒂尔正式表态

科技小笛 2天前 阅读数 126 #科技

一、金砖峰会:团结的裂痕与未爆的惊雷

2025年4月29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金砖外长会落下帷幕。这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扩员后首次大考”,最终以未达成联合公报收场。表面上,11国通过主席声明谴责了美国单边关税政策,但核心分歧却如暗流般涌动——安理会改革议题上,埃及带头反对印度、巴西“入常”;贸易反制方案中,印度被曝暗中阻挠“去美元化”进程。

这场会议撕开了金砖机制的华丽外衣:当成员国从5国扩至11国,地缘利益的分化正让这个“全球南方”最大合作平台陷入结构性困境。而分歧背后,美国的贸易大棒早已悬在头顶——特朗普放言“谁敢去美元化就加征145%关税”,印度总理莫迪却选择“曲线救国”,一边采购美国F-35战机,一边对中国商品加征12%临时关税。

二、印度妥协:经济算计与安全焦虑的双重困局

产业链的致命诱惑

印度对美妥协的动机,藏在莫迪的“制造大国”野心里。2024年印度GDP增速跌破5%,外资撤离340亿美元,特朗普的“数字服务税报复”更让塔塔等科技巨头陷入危机。为换取美国市场准入,莫迪政府紧急减免128项美商品关税,甚至接盘中国退回的波音客机订单。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本质是想在中美关税战中承接产业链转移。

但现实给了印度一记耳光。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后,转基因种子专利费让12亿农民陷入破产危机,硅谷巨头则借机吞并1.2亿中小商户的电商市场。正如经济学家萨克斯警告:“印度正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

安全依赖的虚幻承诺

在印巴对峙的阴影下,印度将安全筹码押注美国。莫迪政府扩大对美能源进口30%,以每年120亿美元溢价换取F-35战机。但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实为陷阱——32亿美元军售指定用于监控马六甲海峡,卫星数据共享协议直指中印边境。这种“以主权换保护”的短视行为,与乌克兰危机中美国的作壁上观如出一辙。

三、中国破局:从“被动接招”到“规则塑造”

当印度在金砖内部拉扯“小圈子”,中国正以三重战略重构博弈规则:

供应链韧性:通过“一带一路”掌控印尼镍矿、巴西锂矿,在半导体领域启动“南亚技术走廊”,向孟加拉国转移28纳米芯片产能;

货币链突围:推动新开发银行增发人民币债券,与伊朗签署本币结算协议,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53国;

数据链主权:联合俄罗斯建立独立于SWIFT的通信网络,发布《金砖人工智能伦理宣言》抢占标准制定权。

中国商务部的表态更显底气:“美方主动递话谈判,但取消单边关税是前提。”这种“以斗争求合作”的姿态,与印度“跪舔式外交”形成鲜明对比。

四、马哈蒂尔的预言:霸权的黄昏与东方的黎明

99岁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吉隆坡办公室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美国筑起的关税高墙,正在加速自身霸权的崩塌。”他犀利指出三大现实:

市场规模碾压:中国内需市场超过美欧总和,外销受阻可转向14亿人口消费潜力;

技术反制能力:华为5.5G专利全球开放,稀土全产业链定价权打破西方垄断;

地缘政治觉醒:美国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实为挑衅,而中国对台湾的克制彰显大国智慧。

“那些试图靠妥协换取生存的国家,终将付出代价。”马哈蒂尔的断言,揭示了国际秩序变革的本质——当美国用关税大棒逼迫各国选边站队,中国正以“金砖+一带一路”双引擎,重构多极化世界的底层逻辑。

五、历史的十字路口:金砖的阵痛与新生

金砖峰会虽未达成联合声明,但分歧本身恰是机制成熟的必经之路。埃及对非洲代表权的坚持、沙特与伊朗的能源定价博弈、印尼与伊朗的WTO立场差异,本质上都是“全球南方”多元诉求的投射。

美国的威胁反而催化了变革——巴西力推金砖数字货币结算系统,俄罗斯将能源贸易与人民币挂钩,中国则借《不跪》宣传片揭露美国霸凌本质。正如马哈蒂尔所言:“单极世界的丧钟已敲响,而新秩序的曙光在东方。”

结语

这场金砖风波,暴露出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印度的妥协警示着“中间路线”的脆弱,而中国的破局则昭示着另一种可能:当技术自主、货币独立、供应链安全构成新三位一体,任何关税大棒都无法阻挡一个更公平世界的诞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特朗普的关税战或许能掀起一时波澜,但马哈蒂尔看得透彻:“你像石油——没有你,我的经济就崩溃;但没有美元,世界依然会找到新的答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科技小笛

科技小笛

有理解、有深度,这里有最精彩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