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读过《论持久战》吗?他们怎么看待的,又是怎么应对的?
在历史上,有四个特别出名的计谋,人们称之为“四大阳谋”。它们分别是“俩桃弄死仨勇士”、“攻打魏国救赵国”、“推广恩惠令”以及“带着皇帝发号施令”。先说“俩桃弄死仨勇士”,讲的是用两个桃子就让三个勇士自相残杀的故事。再来是“攻打魏国救赵国”,讲的是为了救赵国,选择去攻打它的邻国魏国,这一招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然后说说“推广恩惠令”,这是通过给诸侯王的子孙都封官加爵,来削弱他们的势力,真是高明。最后就是“带着皇帝发号施令”,这个计谋是挟持皇帝,借他的名义来控制天下,真是够狡猾的。
这种“明谋”,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告诉对手你要干啥,根本不担心他们会知道。就算他们全明白了,也拿你没办法,只能乖乖跟着你铺好的路走。这就是所谓的明谋。
这些策略啊,其实都得在自己有一定根基的时候才能使,得确保自己有那个本事把对方稳住,别让他们急了眼,不顾一切地反过来跟你拼命。
可在咱们国家的革命历程里头,有那么一招“明谋”,是在两边力量悬殊得离谱,全国上下都快没指望的时候想出来的。就是这一招明谋,硬是把咱们民族从快要消亡的边缘给拽了回来。
到底是谁想了个啥招儿,能有这么大的效果呢?
【“亡国”与“速胜”】
1937年7月7号那天,北平城里突然响起了炮声,这标志着“七七事变”正式开始了。日本鬼子再也憋不住他们的坏心思,直接动手全面攻打中国。
不到三十天,北平、天津就连着被占领了。四个月里,淞沪会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数不清的勇士们在战场上丢了命,可就算这样,也没能挡住日本鬼子的进攻,最后上海也丢了。
不到一个月时间,南京就失守了。那些狠心的日本鬼子,制造了骇人听闻、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灵魂,在地底下哭得撕心裂肺,让人心痛不已。
到了1938年那会儿,大半个国家都快被日本人给占了。想想看,“七七事变”发生才没多久,也就半年光景。
突然间,国家存亡的危机就像一团乌云笼罩在我们头顶,更糟糕的是,每个中国人心里都充满了哀伤和绝望。日寇的猛烈攻击,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两国实力相差这么悬殊的情况,咱们到底能不能保卫国家,守护好自己的地盘呢?
慢慢地,在社会各层面里,大家开始有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说是“国家要灭亡了”,另一种则主张“很快就能打赢”。
有些人觉得,中日两国实力相差太大了,日本那边兵强将勇,武器也先进,反观咱们中国,兵力不够强大,还没啥外援帮忙。这样看来,中国好像根本打不过日本,国家说不定真要毁在日本手里。于是,有人就琢磨着,要不早点跑到国外去躲一躲,或者直接认输投降算了。
不过还有另一种观点,叫“速战速决论”,就是说咱们中国得赶紧把日本给打趴下,得把所有军队都拉上去,跟日本拼个你死我活,就想着一仗定输赢。还得去找英国、美国借钱借兵借装备,只要能快点儿把日本鬼子赶走,收回失地,那英国、美国提啥条件咱都得答应。
特别是台儿庄大战取得胜利后,国民党内部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很快,大家就为了这两种观点争得热火朝天。
就算是咱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审视当前局势时,也被这两种说法搅得有些拿不准,对未来感到了一丝困惑。
碰到这种局面,毛主席心里明白,得好好琢磨下以后的路怎么走。他得靠科学和真理来帮忙,给中国抗日战争找个能赢的法子。还得让大伙儿心里踏实下来,毕竟人心都晃晃悠悠的,这样能怎么谈胜利呢?
【论持久战】
1938年5月底到6月初,延安那里搞了个关于抗战的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毛主席那是早有打算,准备得相当充分。
他看了好多古今中外的兵法大师写的关于战争的书,也仔细琢磨了不少历史上的经典战斗案例。最终,在抗日战争的研究会上,他站出来讲了话,把抗日战争里碰到的各种问题都一一做了剖析。
说起为啥要打抗战,先反驳了那些说咱会亡国或者能速战速决的论调,然后说咱得打持久战,这才对。接着讲了持久战得经过哪三个阶段,还有咱打仗是为了啥,具体该咋打。这一通分析下来,总共分成了21个部分,讲了120段话。
毛主席说过,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真的很大。从明治维新那会儿起,日本就迈进了近代社会的大门。甲午战争后,他们靠着战争赔款,简直是飞速发展,跟坐火箭似的,发展得特别猛。
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后,抢占了大量的资源,那时候,日本对中国来说,简直就是个超级强大的对手。想要在短时间里打败他们,那真的是不太可能。但这可不意味着咱们斗不过日本,就一定会败给他们。
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事带有侵略性质,是不公正的,压根别想从心底里让中国人民屈服,必定会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另外,抗日战争是在咱自个儿的地盘上爆发的,咱们是东道主打主场,其实有很多优势在手。咱们国家的战争资源、潜力,比日本那可是多了去了。
日本现在攻势挺猛,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咱们只要采取“用地方拖时间”的策略,肯定能把日本给耗垮。
等日本打不动这仗,耗不起了,那就是咱们的转机。换句话说,只要咱们咬牙坚持,跟他们打持久战,胜利肯定是咱们的。
在实际战斗策略上,毛主席提出了一个灵活的组合战术,就是让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互相配合着打。
从某种角度看,这其实是咱们党和国民党对战时摸索出来的教训,是这次国共合作里相当到位的协作手段。
我们党的八路军特别机动灵活,深得群众支持,这就意味着他们能打运动战、游击战。他们能在敌人后方开辟新战场,让敌人只要踏进中国这片土地,就感觉四面八方都是我们的战士。
国民党人数众多,靠着英美等国家的帮助,有能力跟敌人直接对抗,能发动大规模的战斗,用这种方式从正面抵挡敌人,给赢得胜利创造机会。
保卫家园,每个中国人都得出力。只要咱们全国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抗战,那肯定能把敌人淹没在“人民抗战的洪流”里,做到人人都能上阵打仗。
毛主席的发言,基本上把中日战争那会儿的特点,还有中日两边的基本情况都说全了。
另外,从长远打算来看,解释了为何要打长久战,这个过程包括防守、僵持和反击三个阶段。强调了老百姓才是抗日战争能赢的关键,全民团结抗战是基本策略,最终的胜利肯定属于中国。
【无解阳谋】
就算他们瞧见了,也没啥法子,只能干瞪眼,日本侵略者就算再厉害,再凶狠,说到底也还是普通人,没有超能力,没法违背自然法则。
1939年8月份,日本搞了个叫“军配组合”的东西,目的就是要管住华中那块的物资。他们把手伸到了棉花、棉布、工业用药,还有染料、纸张、化肥、砂糖这些行业,全给盯得死死的。这些东西,都得先满足“军需”,别的都得靠边站。
1940年11月份,日本人搞了个新花样,叫“输配联合会”,把粮食、棉花这些基本的农产品都抓到了自己手里,硬买硬卖。他们用这种办法,对占领的地方搞起了军事化的经济管理。另外,他们还发行了什么战争债券,整了个华北开发株式会社出来。
华北地区一共发行了55次日币债券,这些钱主要是给日军和日本公司用的。而在东北地区,日军更是直接种起了鸦片,用鸦片来换战争需要的钱。他们还建了好多日伪军部队,让这些中国人去打自己的同胞。
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儿,日本再怎么努力折腾,最后也还是得面对那些铁定的规则带来的后果。
日本军队搞的那些军事管控,把资源都先给“军需”用了,结果他们占的地方经济越来越差。他们强行买卖东西,简直就是明抢,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对日本人的恨意也越来越深。
日本那边推出的战争债券,不论是日本军队、日本公司,还是汪伪政府弄的,都几乎没啥中国人愿意去买。在东北,大家反抗的行动一直没停过。多少人因为抽鸦片,把家都搞散了,甚至丢了命。这玩意儿,简直差点害惨了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
日本人管得越严,我们八路军的队伍却越来越壮大。主要是因为他们主要盯着城市,根本没法把手伸到农村去。
在乡下,好多人家就是简单挖个坑当地窖,把家里吃的粮食、穿的衣服、还有种的蔬菜水果啥的,一股脑儿全放进去。然后拿大石头压好,再盖层土,这样一弄,小日本子上哪儿找去?
我们的抗日队伍在敌后建立了很多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主要都设在农村,深深植根在广大的工人和农民之中,特别是那些生活贫困的老百姓心里。日本鬼子这么一闹腾,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里头那股恨意更重了。
我们反倒能更有效地鼓舞大伙儿去抗日,各种各样的“安全屋”、“隐蔽所”就像春天冒出来的笋子一样,到处都是。这样一来,日本鬼子就不得不花费大堆的人手和物资,忙着去“扫荡”抗日队伍,还得费心“维持秩序”。
【思想的威力】
远藤三郎这家伙,以前在日本陆军航空兵里可是个厉害角色,官拜中将。他在航空兵部队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1940年8月那会儿,他自个儿开着飞机去轰炸了蒋介石的住处。他投下的炸弹,颗颗都准确地掉进了蒋介石的院子里,炸得土灰满天飞,还溅到了蒋介石的光头上。
1941年10月份,在宜昌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国军头头陈诚指挥了15个师的兵力,把宜昌围了个水泄不通。另一边,远藤三郎这家伙直接坐飞机跳伞降到了宜昌,去帮日本守军。更绝的是,他后来还成功从宜昌冲了出来,找来了更多的日本援军。
远藤三郎这家伙,就是个死忠军国主义,坚信武士道那一套的倔骨头。就算到后来,他作为战犯被审判,心里还是不服气,满肚子怨气呢。
三笠宫的崇仁亲王,他是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弟弟,也是个军国主义的支持者。1943年,他偷偷跑到中国,换了身衣服掩人耳目。他从内蒙古一路走到湖北,到处看了看中国的战场,想回去跟“天皇”说,咱得继续打中国。
1944年,崇仁回到了日本老家,他找到了反战派的头头,陆军少佐津野田。几个人一合计,觉得跟裕仁天皇讲道理是行不通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算直接干掉当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
没多久,日本内阁里头就闹出了一起暗杀事件,崇仁这家伙,竟然还动用了氢氰酸毒气弹,摆明了就是要东条英机的命。
不过挺遗憾,东条英机一看情况不妙,溜得比兔子还快,他连夜跑去见了日本的天皇裕仁。这之后,崇仁就一直被看管起来了。
重剑没啥锋利边,真正的巧妙不在于花哨。
原则坚定不移,事实可灵活应对,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永远闪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