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发出的光多久到达地球,8分钟?非也,需要10万年!

宇宙时空探索 5天前 阅读数 3027 #科技
文章标签 核聚变日冕

你是否想过,照射到我们身上的阳光,究竟是如何产生、又是历经怎样的旅程,才抵达地球的呢?

事实上,太阳光线的传播有着不为人知的复杂过程,有人说太阳发出的光只需约 8 分钟就能到达地球,也有人认为太阳此刻发出的光得十万年后才能抵达,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都有其合理之处。

在 20 世纪早期,开尔文勋爵曾提出,太阳能量的唯一来源可能是引力势能的释放。

他设想,太阳会在引力的持续作用下逐渐缩小,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太阳表面释放出来。这一想法极具创造性,然而,通过计算发现,引力势能的释放仅能维持太阳约 1 亿年的能量供应。

但地球上地质变迁和生物演化所经历的漫长时间,远远超过了 1 亿年,这表明该理论无法充分解释太阳长期稳定输出能量的现象。不过,像白矮星(如天狼星 B)这类恒星,其能量来源正是凯尔文 - 亥姆霍兹机制,只是这类恒星的亮度仅为太阳的百万分之一。

太阳的能量,实际上源于核聚变过程。在太阳核心,轻核聚变成重核,同时依据质能公式 E = mc² 释放出大量能量和高能光子。

不过,核聚变仅在太阳核心区域发生,太阳外层存在大量电离原子,包括质子、原子核和自由电子,这些粒子会阻挡高能光子向太阳表面传播。光子从太阳核心向表面逃逸的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随机散射,其路径毫无规律可言,这种现象被称为随机漫步。

在这一过程中,光子之间的碰撞不仅减慢了传播速度,还使光子携带的能量降低,进而产生了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不同能量的光子,而不再是最初在核心产生的伽马射线。

核聚变的过程,是一系列轻原子核逐步融合的过程。首先,两个质子融合形成一个氘核,接着,氘核继续参与聚变反应,生成氦 - 3 或氚;氦 - 3 或氚再与一个氘核聚变,产生氦 - 4,并释放出副产品质子或中子,同时伴随中微子和高能光子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中微子能够畅通无阻地从太阳核心传播到表面并释放出去,而高能光子则需经历大量碰撞,这个过程极其漫长,需要数万到数十万年的时间,高能光子才能离开太阳表面。

在太阳内部,驱动核聚变反应的,不仅仅是高温和高压,量子物理学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即便太阳核心温度超过 1500 万 K,这样的能量仍然不足以直接驱动聚变反应。

实际上,在这种温度下,粒子之间相互碰撞并发生聚变的概率极低,大约每 10²⁸次碰撞中才会有 1 次粒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进入融合的重原子核状态。然而,由于太阳内部极高的密度和温度,每秒仍有 4×10³⁸个质子聚变成氦。

并且,超过 99% 的核聚变反应都发生在太阳核心,因为只有在太阳核心区域,才具备维持核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高压以及量子隧穿条件。

除了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太阳外层也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现象。日冕周围存在着高温等离子体,其温度可高达数百万度,而太阳光球层的温度仅约 6000 度。此外,太阳耀斑、内部上升流、大规模喷射等现象,会导致太阳局部温度异常升高。尽管这些现象不会引发新的核反应,但会显著改变太阳实际的能量排放状况。

太阳光谱并非理想状态,在实际的太阳光谱中,紫外线和 X 射线波段蕴含着更高能量,且不包含伽马射线。通过不同波长的光对太阳进行观测,我们可以发现,在可见光波段,除太阳黑子温度较低外,太阳表面温度分布相对均匀,紫外线波段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但当进入更短波长(即更高能量)的光谱区域时,这些高能量区域仅出现在太阳耀斑和日冕附近。

太阳的光球层和日冕层所发出的光,本质上属于黑体辐射,类似于宇宙中任何被加热到特定温度的物体所发出的光。

但实际上,太阳的辐射并非来自单一黑体,而是多个不同温度的黑体辐射的叠加。部分辐射来自太阳稍内部的高温区域,部分则来自稍外部的低温区域,这就是太阳发射光谱在所有能量范围内都偏离完美黑体辐射的原因。

综上所述,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仅发生在核心区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光子,需要经过无数次碰撞才能到达太阳表面。

太阳的外层,即光球层和日冕层,是太阳向外发射光子的主要区域。其中,来自太阳最内层核心的光子,需要历经约 10 万年的漫长旅程才能抵达表面,而不同层次的光子,到达表面所需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最外层产生的光子则能立即离开太阳。

日冕是太阳最热的部分,也是紫外线和 X 射线辐射的主要来源,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日冕。在太阳的发光区域,虽然不会发生核反应,但太阳耀斑有时会引发激波加热,可能导致超高能量伽马射线的发射。

尽管核聚变发生在太阳核心,能量和高能光子也在此产生,但这些能量会加热太阳的各个层次,包括最外层。当外层原子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射出相应频率的光子,这便是太阳光中不同频率光子的由来。因此,太阳不仅内核能够产生光子,外层同样可以发射光子。

由于太阳内核产生的光子到达地球需要数万年,而外层光子仅需 8 分钟就能到达。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实时观测太阳内部此刻的生成物,就必须借助中微子望远镜,因为中微子能够从太阳核心直接抵达地球,为我们提供太阳内部的即时信息。

评论列表
  •   戴生  发布于 2025-04-12 12:04:37  回复该评论
    操!尽弄这些乱七八糟的谬论糊弄世人!
  •   用户99xxx64  发布于 2025-04-12 21:23:32  回复该评论
    信口开河。非也太阳的光至少1000万年也不一定能到地球。胡说也,.小偏是也。
  •   风云  发布于 2025-04-13 13:14:04  回复该评论
    要小多少,像月亮那么小的,你活不到10天就没人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宇宙时空探索

宇宙时空探索

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