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将迎来终局? 中国对美进行反击后,特朗普表态愿意谈判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对全球贸易伙伴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其中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竟高达 145%,而中方也果断亮剑,宣布将对美反制关税全面提升至125%。那么,特朗普真正的目的何在?这场关税战又将驶向何方?
特朗普推行所谓 “对等关税”,背后藏着三重目的。其一,是为了履行竞选承诺。他试图以高额关税为要挟,让全球企业要么乖乖向美国缴纳巨额关税,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本土。如此一来,特朗普便能向其选民有所交代,在国内政局中站稳脚跟。其二,特朗普妄图通过 “狮子大开口” 的强硬手段,迫使其他经济体对美大幅让利。他希望借此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同时胁迫他国增持美国国债,并将美债转化为极长期国债,以此减轻美国沉重的债务负担,维护美元霸权。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特朗普将关税战当作打击、遏制和围堵中国的利刃,企图从经济层面摧毁中国的经济发展,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
特朗普笃定自己能成为对华贸易战的赢家,他的依据是中美贸易存在显著的单向性。2024 年,美国对华出口总值仅1992 亿美元,而从中国进口额却高达 4625 亿美元。在特朗普看来,只要阻挡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便能迫使美国制造业加速回流。但这一想法大错特错。美国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极深,药品原材料、半导体及军工产业所需的稀土元素等在相当长时期内都难以找到供应方。一旦对华脱钩,这些关键产品将在美国市场价格飙升,甚至面临断货危机,不仅会进一步推高美国通货膨胀,还将对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造成沉重打击。
反观中国,对美国商品依赖程度极低。无论是美国科技产品、服务业,还是农产品等,中国均能找到可替代供应渠道。可以说,美国商品并非中国发展的必需。即便没有美国产品输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极为有限。近年来,中国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功构建起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经贸合作网络;同时,大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通过提升民众待遇与福利,刺激国内消费,稳步构建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
有观察者指出,美国产业空心化积弊已久,特朗普采取激进的关税政策,犹如对重病之人下猛药,极易引发严重的副作用,稍有不慎,便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近期,美国的股市,债市和汇市激烈震荡。这表明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在急剧下降,国际资本因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对美国国家信用产生强烈质疑。美债需求降低,势必导致利率攀升,特朗普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的成本大幅增加。如今美债规模已高达 36 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就出超1万亿美元,甚至超过美国国防预算开支,这显然与特朗普减轻美债负担的初衷背道而驰。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就连美国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游行,毕竟关税战不得人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民众将特朗普的关税战视为 “摊牌战”,纷纷在网上留言表态:“我的钱可作军费,绝不当赔款;我的身躯愿躺战壕,绝不入万人坑”“先辈从未低头,吾辈岂敢弯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干就完了”“先辈们历经艰辛,流血牺牲、挨饿受穷换来尊严,我辈怎能因一时困难将其丢弃”。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战,14 亿多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坚决反击后,特朗普已多次表态愿意谈判。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战只是手段,意在释放信号:“你们必须来找我谈判” 。从美国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特朗普不希望因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而在对外事务上投入过多资源。若贸易战进一步激化,将迫使美国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不符合美国优先的战略考量。
客观来说,特朗普愿意谈判,为中美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提供契机,但并不意味着贸易战即将迎来终局。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场波及全球的贸易战是美国发起和制造的,责任不在他人。特朗普若想真正解决贸易争端,必须摒弃 “美国优先” 的霸权思维,只有彻底取消加征“对等关税”,回归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轨道,才有可能为结束贸易战画上圆满句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