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恐龙迷,直夸这本恐龙书“真实、好看”

弥小木 4天前 阅读数 0 #情感

文|弥小木

家有恐龙迷,恐龙书完全看不够。

前段时间,老二看到《小学馆大百科:花的世界》时,立马和老母亲确认:

“妈妈,这系列书有恐龙的啊?”

“是啊。”

“那为什么不买《小学馆大百科:恐龙》的呢?我要看恐龙的。”

“家里有那么多恐龙的书,不够看?”

“不够啊,那些都看腻了。”

那就安排哇。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到家,果然,老二很喜欢看。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是日本古生物学家富田幸光,用专业的视角带孩子们进入恐龙时代的一本恐龙科普书。

内容很真实

我家老大有关注老母亲写的童书书评,有一天说起这事,老大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既然是童书书评,不该由孩子来点评吗?大人写的书评,又不能代替孩子的心声。

老母亲觉得老大的话,说得挺在理。听劝的结果,自然在书评中,加入了作为孩子的老二的心声。

为什么不让老二自己来写。

emm,要是让老二来写,那会相当简洁。一篇书评,可能就两字、四字、六字结束。惜字如金的老二,照目前来看,是绝不会给出超过10个字的点评。

喏,这本《小学馆大百科:恐龙》,老二给的评价就四个字:“好看”,因为“真实”。

从小到现在,老二去过好多次上海自然博物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内,能看到逼真的恐龙化石,对于“真实”两个字,老二有自己的理解。

从内容上看,《小学馆大百科:恐龙》确实“真实”。

有“基于最新信息、最前言的学说,对每种恐龙进行绘制的复原图”

有“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能反映恐龙骨骼特征、生态的照片”

对于恐龙的大小有疑惑?那就来和人比一比吧?《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在介绍恐龙的每一页都有将当页的恐龙,与人的大小进行视觉比较。

这样的图片比较,能让孩子对于恐龙的真实大小有更具体的感觉。比如,小恐龙如始中国羽龙

一看对比图,老二发出感慨:居然有这么小的恐龙,一只手也能打得过。

大恐龙如南方巨兽龙

看着对比图,想起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看到过的有两层楼高的恐龙。这些恐龙与人的对比图,确实让孩子更有“真实感”。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中,不仅恐龙大小让孩子有“真实”的感觉,书中还有一个很细致的内容呈现:地图。

每一种恐龙的介绍旁边,都会有一张恐龙化石发现的主要地区标识图,以及这种恐龙生存时代的时间轴。这样的内容呈现形式,让孩子对恐龙的存在更有“真实感”。

如此有“真实感”的《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大大满足了恐龙迷对于恐龙知识的好奇。

居然有这么多秘密

看如此让孩子有“真实感”的《小学馆大百科:恐龙》,会不会枯燥?

不会。

因为,《小学馆大百科:恐龙》里,藏着很多的恐龙秘密。

比如,在书中了解到蜥脚类恐龙有着长颈部和尾巴的秘密。

比如,了解到赖氏龙类头冠形状的秘密。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里那些关于恐龙的秘密,不管孩子是不是恐龙迷,都会被深深吸引。

其实,《小学馆大百科:恐龙》不仅有很多恐龙的秘密会吸引孩子,还有不同的专栏内容、多种恐龙切入点的专题页吸引着孩子。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的丰富,还是孩子们亲自去阅读、去体会更为美妙。

不只是一本恐龙书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不只是一本恐龙书。

从最初给孩子挑选科普童书,为平衡他们的阅读偏食,到现在,老母亲越来越喜爱优秀科普童书本身带来的魅力。

就像《小学馆大百科:恐龙》,不止讲述恐龙的知识,书中还藏着思维力的熏陶。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开头有恐龙知识的总体介绍,中间有具体的恐龙种类介绍,最后有对恐龙知识的总结。

上面这句看似总结的话,实在过于寡淡。但看过《小学馆大百科:恐龙》的内容展示,就能抵消掉这种寡淡,尤其是书中的思维导图呈现。

恐龙的分类

兽脚类恐龙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在对每一种恐龙开始介绍时,都会有对应的思维导图。在最后的封底上,还有一张总的恐龙系统图,并且教了具体的看图方法。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的思维力,通过一张张思维导图直白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特别关注到这部分内容吗?得看人。至少我家老二在看的时候,没太注意到,不过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印象。

有印象也挺好,等需要的时候,老母亲和他讲起来,直接拿《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做范本就够。

孩子阅读《小学馆大百科:恐龙》,不仅了解与恐龙有关的知识,还能在无形中种下思维力的种子。

写在结尾的话

谁能想到读着读着《小学馆大百科:恐龙》,最后玩起游戏来?

来来来,分享下读这本《小学馆大百科:恐龙》的玩法。

玩什么?玩猜名字的游戏。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在介绍每一种恐龙的时候,都会对恐龙的名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人报一种恐龙的名字,另一人猜名字的由来。

比如鲨齿龙,为什么叫鲨齿龙?因为“牙齿像鲨鱼的恐龙”。

那“马普龙”呢?

我家老大说“马普龙,长得跟普通的马一样。”

实际上的解释是:马普龙,大地的恐龙。

“新猎龙”,老大的解释:心是裂开的龙。

实际的解释,就很直白:新猎龙,新的猎龙。

就说,听着孩子们嘴里恐龙名字的解释,有没有很欢乐?

玩这个游戏,老母亲喜欢当提问的一方,因为听孩子的解释很有意思。

一个小小的提醒,千万别在孩子睡前玩这个游戏,因为猜了一个还想猜下一个,完全不想睡觉。

看《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孩子涨知识、提升思维、顺便玩游戏。

《小学馆大百科:恐龙》,可真是一本宝藏书哇。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弥小木

弥小木

爱生活,爱自己。阅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