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治疗失眠和焦虑的几个常见误区,你了解多少呢?

小白讲健康 3天前 阅读数 33 #健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顽固性、长期性的失眠背后,其实隐藏着焦虑症的身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患者因为对失眠和焦虑存在认识误区,往往羞于承认自己的焦虑症状,甚至拒绝接受药物治疗。

误区一:执着于八小时睡眠很多人认为每天必须睡满八小时才算健康,其实这是因人而异的。大多数成年人每天6~8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了。过分在意睡眠时长,反而会增加焦虑感,影响睡眠质量。误区二:躺着就是休息躺在床上醒着超过半小时还无法入睡,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长期如此,身体可能会形成一到晚上或看到床就紧张的习惯,让人更加清醒。误区三:白天补觉能弥补晚上失眠晚上熬夜,白天补觉,结果往往是越睡越没精神。我们不能随意改变睡眠节律,频繁无规律地更改睡眠作息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让人更难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误区四:睡得越多越好每天所需的睡眠量是固定的,就像手机电池的容量一样。当电量充满后,即使继续连着电源(比如白天睡醒后继续赖床),电量也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充电效率。误区五:老年人睡眠质量差是自然现象老年人运动量减少,睡眠需求确实不如年轻时多。但如果老年人睡眠欠佳导致白天精神差,就不应该被视为常态。误区六:喝酒能助眠喝酒确实有助于快速入睡,但随着酒精的代谢,它往往会导致人在后半夜频繁醒来,睡眠断断续续。长期如此,会降低睡眠质量,甚至引发多梦、浅眠、醒后疲惫等问题。

误区七:半夜醒来就是睡眠不好在浅睡眠阶段醒来是正常的,大多数人没有察觉并迅速重新入睡。偶尔半夜完全清醒也不必过于焦虑,用平常心看待睡眠问题,通过调整是可以改善的。误区八:失眠只能靠药物解决失眠首先要弄清楚原因,纠正错误的睡眠观念,改善不良睡眠习惯。一些睡眠问题通过改变观念和认知行为治疗无效者,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误区九:吃安眠药会上瘾突然停药后睡不好是正常现象,并非上瘾。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停药物,让身体慢慢适应。

误区十:只要求医生解决失眠问题,不愿探寻深层原因对于因焦虑导致的失眠,治疗焦虑症才是关键。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彻底摆脱失眠的困扰。误区十一:担心被歧视而拒绝承认心理问题即使已经确诊有焦虑症,也拒绝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担心被歧视。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要勇敢接受事实,告诉周围的人,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理解,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些误区不仅阻碍了患者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加剧他们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在治疗失眠焦虑的问题上,中医展现出了其独到的疗效与魅力。王世龙中医师凭借多年治疗失眠焦虑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如果想采用中医治疗,进行辨证分型很重要。因为治疗都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人一方的针对性调理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要医生给予相应的诊察后设定。

温馨提醒:本文仅供参考,若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白讲健康

小白讲健康

弘扬医学文化,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