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母全数撤离亚太 菲律宾南海挑衅遭孤立 中国国防部预言成真
2025年3月22日,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突然调转航向驶离亚太,转而执行中东打击任务。两天后,菲律宾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与中国海警展开对峙,最终仓促撤离。这场时间差不足48小时的战略博弈,印证了中国国防部此前的研判,美国关键时刻必弃盟友,菲律宾正为盲目追随付出代价。
五角大楼的兵力调配揭开残酷现实:当红海航道安全与中东局势牵动全球能源命脉时,菲律宾的南海诉求只能退居次席。
数据显示,美国在亚太部署的三支航母战斗群已全部转移,这是自2016年以来西太平洋首次出现美军零航母驻防状态。军事专家指出,美军此次调动导致菲律宾失去近距离空中支援能力,其海警船在争议海域的行动半径被迫收缩40%。
3月24日黄岩岛对峙发生时,原本计划提供侦察支援的美军P-8A反潜巡逻机已随航母撤离,菲方船只陷入信息盲区。这已是2024年以来第七次中菲海上摩擦以菲方撤退告终,而其海警船平均对峙时长从2023年的14小时骤降至不足3小时。
更严峻的是,菲律宾国内政治危机加剧,前总统杜特尔特支持者发起的“反马科斯运动”已获得32%民众支持率,迫使现政府试图通过南海议题转移矛盾。
美国防长奥斯汀3月中旬访菲时承诺的“钢铁般安全保证”,随着航母撤离化作泡影。军事观察家梳理发现,2024年美菲联合军演中,美军参演舰艇吨位同比下降63%,实弹射击科目取消率达75%。
这种“空心化”支持使菲律宾陷入被动,当其海警船试图闯入仁爱礁时,中方已部署具备卫星追踪能力的056A型护卫舰,实现争议海域24小时无死角监控。
当菲律宾孤注一掷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六国已就准则框架达成共识,涉及危机管控机制的17项条款完成技术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中菲2024年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12%,但菲律宾对华贸易逆差扩大至380亿美元,其农业出口商正面临中国市场份额被越南、泰国瓜分的风险。
印尼海军近日宣布采购中国制造的舰载相控阵雷达,马来西亚则加入中国主导的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网。这些务实合作与菲律宾的对抗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海警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个月南海渔业资源联合勘探项目覆盖面积同比扩大58%,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发的油气区块产量提升至每日42万桶。
这场战略博弈揭示现代国际关系的铁律:依附性外交终将反噬,唯有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合作方能持久。当马尼拉湾的落日映照在美军撤离的航迹上,东盟会议厅里的掌声正为南海行为准则倒计时,留给菲律宾调整战略的时间,可能比其预想的更为紧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