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后的零食宝藏 —— 地果,形似枇杷长在地面,你尝过没?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零食货架前,孩子们的选择五花八门,从进口的精致糖果,到各种网红小零食,应有尽有。但对于 70、80 后的人来说,有一种特别的 “零食”,它没有华丽的包装,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却承载了他们童年里最纯真的快乐与回忆,那就是地果,也被亲切地称为地枇杷。
地果,这种桑科榕属的藤本植物,常出没于海拔 400 - 1000 米的荒地、草坡或者岩石缝中 。在我国的广西、甘肃、陕西南部、西藏、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都能寻觅到它的踪迹。它植株匍匐在地面,茎上生出细长的不定根,就像一条条小触手紧紧抓住大地母亲的怀抱。叶片呈倒卵状椭圆形,质地坚纸质,边缘带着波状疏浅圆锯齿,好像给叶片镶上了独特的花边。到了特定的季节,成对或簇拥着的花序托,也就是榕果,就会从匍匐茎上冒出来,常常大半埋在土里,只露出圆滚滚的 “脑袋”。当它成熟时,呈现出诱人的深红色,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圆形瘤点,活像一个个精心雕琢的小工艺品。
对于 70、80 后的农村孩子而言,地果可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美味零食。还记得那些阳光灿烂的午后,放学后,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飞奔向田野、山坡。眼睛像探照灯一般,仔细搜索着地面,一旦发现那一片片翠绿的地果藤,就会兴奋地大喊:“哇,这里有地果!” 大家立刻围拢过来,小心翼翼地拨开层层叶片,寻找藏在下面的地果。有时候,运气好的话,能一下子找到好几个,那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开心。
找到地果后,孩子们可顾不上什么卫生不卫生,直接往衣服上蹭一蹭,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那一口咬下去,哇,香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迸发开来,浓郁的果香弥漫整个鼻腔。地果的果肉柔软细腻,带着一种天然的甘甜,没有丝毫的酸涩,让人吃了还想吃。有的孩子吃得太急,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把衣服都弄脏了,可他们却毫不在意,依旧沉浸在这美味之中,吃得满脸满足。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地果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社交的 “媒介”。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分享着各自找到的地果,你一个我一个,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在那个没有手机、平板电脑的时代,这样简单的快乐,却无比珍贵,成为了大家童年记忆中闪闪发光的片段。
地果可不单单是一种美味的零食哦,它还有着不少其他的用处。从食用价值来说,除了直接吃,它还能被心灵手巧的人们制成果酱、果干、果醋、果茶、果酒 。想象一下,用它制作的果酱涂抹在面包上,酸甜的味道瞬间让普通的面包变得高大上起来;果酒散发着独特的果香,抿上一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的童年午后。在药用价值方面,地果全株都能入药呢。根可以清热利湿,对泄泻、黄疸、瘰疬、痔疮、遗精等都有一定疗效;茎叶能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可治疗风热咳嗽、痢疾、水肿、经闭、带下;花能对付遗精、滑精;果实则有清热散寒、祛风除湿的功效,对咽喉痛有帮助。此外,地果还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它那发达的根系紧紧抓住土壤,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守护着我们的生态环境。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新奇的零食,地果似乎渐渐被遗忘在了岁月的角落里。但对于 70、80 后来说,地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扇通往童年的大门。每当回忆起地果的味道,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间奔跑、寻找地果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纯真美好的时光,虽然已经远去,但地果所承载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褪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底。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也有关于地果的美好回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要是觉得这篇文章勾起了你的回忆,就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您往后的日子里财运亨通,福气满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