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定律:官既为匪,匪既是官!
很多人读到岳飞这一段历史很不理解,为什么岳飞对王贵等人那么好,为什么王贵却恩将仇报呢?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岳飞对百姓很好秋毫无犯,但离岳飞越亲近的人反而越不好。比如岳飞的儿子岳云屡立战功,在古代战功卓著者莫过于先登、陷阵、夺旗和斩将,而岳云占了三个却因为是岳飞的儿子没有封赏。而王贵也是一样,或许在岳飞看来王贵是最亲近的人,吃点亏就吃点亏,但长时间的压抑却让王贵的性格趋于扭曲。而王贵的事情却并非个例,而在古代越是一个王朝走向衰落,一个军队就越难以约束其部众,岳家军如此,其他将领更是如此。
王朝
首先在一个王朝衰落时期,必然会伴随着礼崩乐坏,在这种环境下地方豪强贪赃枉法,朝廷昏庸无能导致挥霍无度,为了弥补开支又横征暴敛,于是在礼崩乐坏和民不聊生的双重加持下地方纷纷出现占山为王的匪寇和地痞流氓。而这些地痞流氓为了生存,基本都会依附在衙门手里,然后便有了狼狈为奸。而匪寇要么被剿灭,要么接受朝廷的招安。比如三国时期,虽然黄巾起义被平定,但黄巾余党依然很猖獗,比如黑山诸飞燕的黑山军拥兵数十万,朝廷几次攻打都以惨败收场,于是汉灵帝任命张燕为中郎将。
而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尤其是军阀割据时期,每个势力都很强大,于是他们为了获取额外的支持,都拉拢地方豪强,而说是地方豪强,其实不过是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而已。比如占据泰山的臧霸等人,就在吕布、曹操、刘备之间反复横跳。而占据汝南的刘辟等人,则在袁绍、刘备之间横跳。一般而言,朝廷对于小的势力选择剿灭,对于大的势力则选择招抚。比如只有几百兵马就属于小势力,如果拥有数千或者数万那就是大势力,而如果拥有数十万兵马,那么朝廷五品以下随你挑选。
历史上
而在历史上三姓家奴是一个贬义词,但熟悉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像吕布这样的人已经算忠臣了,比如五代时期的张全义凭着高超的横跳技术得以善终。起初他投奔黄巢受到重用,眼看黄巢要完又投奔唐朝。前脚刚表完忠心,后脚就背刺上级夺取州郡并自封为节度使。唐朝灭亡后又投奔朱温,后来他眼见后梁走向衰落,转眼又投奔了李存勖。如果反复横跳是门技术,那么张全义可谓是玩的明明白白,虽然他反复横跳,但他的眼光可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技术活,不是吗?
当然这种高技术手艺是一般人玩不来的,更多的匪寇则是有奶便是娘,他们更多是用别人的奶养自己的娃。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便即刻选择横跳。当然有的人混的风生水起,也有的人混的死无全尸。他们对于百姓则是梦魇一般的存在,比如民国时期回族军阀马福祥,他们本身就是一群土匪,因为尾大不掉而被甘肃都督张广健重用,并以此来镇压环县百姓组成的抗税起义军。然后在攻破环县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段历史在我外婆口中是一段血泪史。当时马福祥的骑兵在环县烧杀抢掠以后从我们正宁撤军,然后又继续烧杀抢掠的老本行,然而他的运作所为百姓早有耳闻。
百姓
于是百姓纷纷躲到地洞里不敢出来,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马福祥开始气急败坏,他们竟然用辣椒面放在柴禾里面,然后烧起来的烟雾里全是辣椒味,百姓畏惧其残暴不敢出来,最终被辣椒面呛死了不少人,而这里面就有我外婆的爷爷,他当时还是县里的举人。如果说日本人残忍,大家还能想象到,但他们的残忍比日本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外婆说有个货郎是环县的,当地有个地痞有几百人,因此被庆阳军阀陈圭璋任命为保安团。而随着势力的发展更是穷凶极恶,当时在环县让一个老汉强暴他的儿媳妇,老汉不肯,于是这个人就用铡刀砍了老汉的手臂,老汉疼的在雪地里满地打滚,第二天雪地里全是血。
而不管是五胡乱华还是五代十国,百姓的境遇只会比这惨,不会比这好。这些人虽然是朝廷任命的高官但他们的行事和土匪无异,甚至一个势力可以接到好几个势力的任命。如果说电视里的土匪以山为寨还可能好剿灭,但现实中的土匪就比较难剿灭了。他们可能白天是铁匠,也可能是钉马掌的工匠甚至可能是私塾里的教书先生,而他们一到晚上便恢复了他们的土匪本性,有的甚至还是当地的大善人。比如有个军阀用几千人攻城,然后将周边的百姓搜集起来混在里面进城,这些人前一秒还是小摊小贩,后一秒就成了夺取城池的士兵。
权力
而且从人性来说,当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时,他内心的恶和贪婪便会不断繁衍,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君主自己励精图治的,唐太宗因为魏征的鞭策励精图治,而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也慢慢昏聩,而唐玄宗、齐桓公都是如此。古往今来君主都是如此,更别说这些匪寇了,当他们意识到朝廷只能招安自己时,他们更加有恃无恐了。以前因为害怕朝廷剿灭还有所忌惮,而当他们发现朝廷不仅对他们无能为力还笑脸赔上任命状时,他们内心的欲望更是疯狂泛滥,这就是人性,不是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