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常做这些事,暗示他不孝顺,你该早做打算
王大爷最近心情不太好。
退休后,本以为能风风光光地享受生活,结果儿女们却时常“惹麻烦”。
有天,他走在小区里,见邻居李大妈抱怨:“我又得帮他们看孩子,这大冷天,腰酸背疼。”王大爷若有所思,心里堵得慌,他的女儿也是如此,自己都成了女儿家的顺风耳了。
这让他思考,难道这些情况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早有预示吗?
孩子丢给你照顾,不闻不问王大爷的女儿刚有了孙子,本是高高兴兴的事儿,可麻烦也随之而来。
女儿上班不算,周末还要和朋友吃喝玩乐,孙子彻底成了王大爷的“全职工作”。
刚开始,王大爷想,年轻人事业忙,自己老了就多帮衬点,可时间一长问题来了,孩子感冒发烧,王大爷多次求助女儿,得到的回答总是:“我周末有事,你看着办。”甚至有几次孙子闹大病,王大爷带着看医生,女儿还指责他不懂带孩子。
有一次,王大爷终于忍不住了,和女儿摊牌:“养育孩子是你的责任,把孩子全扔给我们,不是长久之计。”女儿听了,难为情了几天,照旧我行我素。
王大爷心里不是滋味,这种情况真的是他孤立无援吗?
心安理得啃老,不肯独立李大妈的儿子则是另外一副模样。
已经三十好几,还住在家里,整天靠父母养活。
每当工作不顺心,辞职回家就是两三个月。
一日三餐,甚至连换洗的衣服都由李大妈打理。
屋里整洁干净,空调、热水器、电费都是李大妈买单,可她的养老金根本负担不起儿子的懒散开支。
儿子总是说:“你们的钱都是给我的,早晚也是我的,不如现在给。”
李大妈忙里忙外,甚至拿出积蓄供儿子买车,想着成人之美。
可是事情并没有按她想的发展,儿子仍旧没找到合适工作,车也成了摆设。
这个家养孩养到居然成了“养懒汉”,母亲老了,他却从未想过自己对父母的责任。
再来看看张叔叔家的情况。
他不舍得花钱,总想着为儿子攒一份家底。
可是日子久了,竟成了习惯。
张叔叔的房子已经漏漏补补了好几次,他想翻修,儿子却总劝:“将就着住,翻修费钱,咱们得省着点。”老两口用的东西总是旧的,坏了修,修了坏,从来没有换新的。
有一次,张叔叔生病,想去大医院,儿子又开始算计:“小病小痛,哪里不一样呢。”甚至还说,“你们不用住好的地方,老了随便待着得了。”张叔叔心寒了,这种不尊重无法忍受,觉得一辈子的辛苦在晚年毫无尊严。
总结在谈到孝顺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光是金钱的付出并不能解决问题,实际中的孝顺更重要。
其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面临挑战,靠自己的双手去扶持家庭是责任,也是义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孟子的古训,不该丢掉。
王大爷、李大妈、张叔叔他们有不同的困扰,但本质相似:儿女的无责任感。
我们也许不能强迫子女改变行为,但重要的是自己,该为晚年生活早做准备,有尊严地度过余生。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尊重,理解彼此的重要性,日后才有孝心、责任心。
这就是“防老”的真谛,有朝一日,他们也会变老,只有今天的相互尊重,才会换得明天的和谐。
生活的点滴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会影响下一代,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用心去感受彼此,善待父母,珍惜亲情,才是不变的道理。
不用巴望子女回馈,但要为自己设想,别等老了才发现,晚年无依,无懂。
正如王大爷在社区里散步时,遇见的那些老人们,背后似含多少故事。
老的,无力追问,少的,却还未领会。
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多点思考,多点心。
像朋友一样关系着,让人生尽量减少遗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