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现猪獾,全身白色格外显眼,野外不易存活,罕见!

自然说动物 2周前 (04-26) 阅读数 0 #社会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湖北的西北部。

北边靠着秦岭,能够挡住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南边挨着巴山,形成了有利的地势走向和地形结构,刚好能让东南季风深入到内部。

这么一来,这里就形成了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由于东南季风的作用,这地方四季分明,夏天雨水充足,而冬天又比较温和。

再加上这里的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孕育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栖息地。

保护区的光维管植物就有2000多种,珍稀动物也有不少,像林麝、豹、金雕等这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生活在这里。

就在不久前,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了一段珍贵的画面。

一只浑身雪白的猪獾闯入画面中,在背后满是绿色树木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显眼。

要知道,正常的猪獾大多是黑褐色,脑袋上带有白条纹。

而画面中的猪獾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这大概率是因为白化现象。

消息一出,不少人都觉得新鲜,白化猪獾实在是太少见了,毕竟在野外特别显眼,不容易隐藏,存活率会比正常的猪獾要低。

猪獾在动物分类中属于鼬科猪獾属,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从南方的丘陵再到北方的山地都有它们的存在。

这次拍摄到的猪獾除了颜色有差别外,它的体型特征和普通的猪獾差不多。

猪獾的脑袋较为扁平,吻鼻部像猪一样向前突出。

它们的个头不算大,成年的猪獾一般能长到50到70厘米,体重在10到15公斤左右,圆滚滚的身体搭配上短粗的四肢,看起来有点憨。

猪獾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食性非常广泛。

白天躲在洞穴里休息,晚上出来觅食。

在山林里,它会用灵敏的鼻子寻找蚯蚓、青蛙,也会翻找掉落的野果,偶尔还会跑到农田里啃食玉米、小麦。

遇到危险时,它会竖起毛发,发出低沉的吼声,用锋利的爪子和牙齿自卫。

别看猪獾模样憨厚,其实它聪明着呢!

它们懂得借着地形甩开天敌。

要是被追赶时碰上陡坡,它们就会缩成一团,然后直接往下滚,以此甩开捕食者。

每年的4、5月就是猪獾的繁殖期。

一到这时候,猪獾外出活动的时间会比平时要长,雄性猪獾也会比平时要凶猛一点。

猪獾每年只会产一胎幼崽,每胎能产下2到4只幼崽。

而且,母獾整个孕期过程比较长,从怀孕到生产,需要245到260天左右。

幼崽刚出生时又小又弱,眼睛都睁不开,全靠母獾照顾。

等长到几个月大,就跟着母獾学本领,找吃的、躲天敌,慢慢学会独立生活。

白化猪獾繁殖习性和普通猪獾一样,但因为毛色特殊,幼崽在野外更容易暴露,成活率可能受影响。

这次白色猪獾现身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给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白化现象的机会,也让大伙看到保护区生态保护的成果。

猪獾是“三有”保护动物,非法猎捕、交易都要担法律责任。

希望未来有更多像猪獾这样的动物被发现,也盼着大家一起守护这些珍贵的生命,让保护区的生态越来越丰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自然说动物

自然说动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