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寺庙” 背后的商业哲学:他用十年证明什么是真正的远见

沃茨哟恁 2周前 (05-03) 阅读数 1 #社会

2010 年,当我宣布要在商场顶楼建造世界最大的盘古福缘机场时,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股东们拍着桌子反对:“花几个亿建空中寺庙,还不如多开几层商铺!” 媒体用 “疯狂的决定” 来形容这个计划,甚至有风水先生找上门,说在商场上建寺庙 “犯了大忌”。但我站在设计图前,望着那个雄伟的空中建筑群,内心无比坚定:这不是冲动,而是一场关乎商业未来的战略布局。

做这个决定,源于一次欧洲之行。在米兰的购物中心,我看到人们不是单纯购物,而是在享受文化与艺术的熏陶。那一刻我意识到:未来的商业竞争,一定是文化与体验的竞争。回到长沙后,我反复思考:万家丽要靠什么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答案只有一个 —— 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但建造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光是盘古雕像的设计,就推翻了 17 稿;3000 吨黄铜的运输,需要协调 200 多辆特种车辆;高空施工的安全问题,更是让整个团队提心吊胆。记得有一次,一场暴雨导致脚手架坍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那次事故后,很多人劝我放弃,我却带着安全帽重新爬上了 28 楼:“越是艰难,越要坚持,因为这不仅是建筑,更是万家丽的未来。”

2015 年,盘古福缘机场正式落成。当金色的盘古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当游客们惊叹于 “空中佛国” 的震撼,我知道,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 “不务正业” 的建筑,竟成了万家丽最强大的引流利器。数据显示,文化业态的引入让商场的客流量提升了 35%,商户的销售额平均增长 28%。

但我深知,文化不是商业的装饰品,而是灵魂。在历史文化馆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团队走访了湖南 14 个地级市,收集了 3000 多件文物。有人说:“花这么多钱搞文化,不如多做几个促销活动。” 但我坚持:“商业可以复制,但文化独一无二。当消费者在商场里触摸到千年历史,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他们就会记住万家丽。”

如今,万家丽的 “空中寺庙” 成了长沙的文化地标,央视、BBC 等媒体都曾专题报道。但对我来说,最骄傲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看到孩子们在历史文化馆里认真听讲解,看到外国游客为中国文化惊叹。这让我坚信:真正有远见的商业,从来不是追逐短期利益,而是创造长期价值。

商业的竞争,本质上是认知的竞争。当别人看到的是今天的利润,我们看到的是明天的趋势;当别人追求的是快速复制,我们坚持的是独特创新。这十年,我们用一座 “空中寺庙”,诠释了什么叫做商业远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沃茨哟恁

沃茨哟恁

旅游、美食、IT领域自媒体博主